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3988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1、选择题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A. 农业走向衰退 B. 外来作物引进 C. 作物历经选择 D. 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 C 【解析】 “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记载,不能说明农业走向衰退,事实上,古代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故A项错误;农作物品种由多到少,与引进外来作物品种无关,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农作物的品种历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中期,D项在时间上不符,故

2、D项错误。2、选择题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 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 【答案】 A 【解析】 我国最先开发的是中原地区,后来逐渐向南方进行转移,随着南方的开发,对于霸权的争夺也成为南北双方经济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故A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开始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排除B;政治势力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东西对立,发展到春秋时期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南北之争,只能说明长江流域

3、得到开发,但并不意味着黄河流域经济衰退,故排除C;春秋时期分封制尚未瓦解,故排除D。3、选择题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可知,宋朝的市突破了地点的限制,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治安的信息,故B项错误;D项不是

4、题干的主旨,应排除。4、选择题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的“它”A. 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B. 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 主要生产民生日用商品 D. 产品全部供政府使用 【答案】 B 【解析】 由“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可知,这里的“它”是指官营手工业,而这句话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存在是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故选B;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官营手工业则不属于小农经济,故排除A;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给

5、皇室和官府所用,而民营手工业才主要生产民生日用商品,故排除CD。5、选择题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A. 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 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联为一体,西欧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影响;C是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英雄;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6、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

6、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A. 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 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旨是“地理大革命”推动了“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所学,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所学,“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但是不是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所以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旨是“地理大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B不符合材料主旨,并且根据所学,是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故

7、排除B;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是政治运动,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所以D不符合题意,排除。7、选择题“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电报”和“海底电缆”等可判断材料中时间不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统一的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8、选择题斯大

8、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等人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一种否定,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也不会直接推动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

9、C项错误;材料的观点加深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故D项错误。9、选择题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 D.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答案】 D 【解析】 苏联通过强制手段对农民征粮,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产业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强制手段对农民征粮,不仅征集了农民的余粮,也征集了农民一些必需的粮食,这项强制性的粮食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挫

10、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强制手段对农民征粮,在损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全力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0、选择题有学者认为,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据,因为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下图中最高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实行了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策 B. 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 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之以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答案】 D 【解析】 图中苏联人均GDP最高点出现在1975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该时期

11、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故D项正确;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策是在1921年,故A项错误;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在1936年,故B项错误;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之以原来的行政命令是在1985年,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找出图表中的最高点,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11、选择题下图反映的美国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A通货膨胀率 B失业率 C财政赤字率 D银行存款利率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通货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经济指标最高是1929到193

12、3年,可知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失业人数激增,故B项正确;财政赤字率是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与1929到1933年的美国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银行倒闭,故D项错误。12、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做法A. 加剧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 B. 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 C. 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放松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1932年”、“以及英国的针对英联邦的一些政策

13、”,可以看出的,即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鉴于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打击,英国逐步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渡过经济危机。可知:A项错误,开始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C项“增强政治向心力”,具有片面性;D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本题正确答案选B。13、选择题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部分税收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如个人所得税从38%下降到22%,企业所得税从43%下降到25%,而消费税却从19%上升到53%,下列对变化出现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个人所得税下降是因为想减轻资本家的负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企业所得税下降原因是要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C. 提高消费税目

14、的是要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 税收额度调整的目的是要加强国家干预,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 B 【解析】 企业所得税下降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故选 B;个人所得税下降可以提高民众的收入,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国内市场,排除A;消费税剧增增加了民众负担,限制了购买力,使国内市场狭小,排除C;此题主要问的是税额变化的原因,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14、选择题据统计,罗斯福每天收到群众来信少则5000多封,多则8000多封。胡佛仅用1名秘书来回答信件,而罗斯福政府则用50名。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群众热烈欢迎罗斯福新政 B. 胡佛关心群众切身利益 C. 胡佛无更多精力处理群众

15、来信 D. 罗斯福致力于加强政府的职能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期间,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处理的事务增多,罗斯福政府用50名秘书来回答信件,表明罗斯福致力于加强政府的职能,故D正确;A、B、C是材料反应的现象,排除。15、选择题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B. 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 C. 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 D. “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 【答案】 B 【解析】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但这仅仅是外在表现,而无法具体解释粮票实行的原因,粮票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粮食的短缺,故A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给工业提供原料和资金,这就使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粮食供应紧张,因此发放粮票以保证粮食有计划地供应。因此材料现象实际上是大规模工业建设导致粮食短缺造成的后果,故B正确。 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且国民经济恢复无法解释粮票出现的原因,故C错误。1955年,大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