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1648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滁州市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同步练习1、选择题“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C. 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 亲属之间相互包庇不利于审判的公正公平,故“亲亲相隐”不利于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排除A。“亲亲相隐”立足于中国的宗法社会的现实,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它不会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故“亲亲相隐”不能造

2、成B项,故选B。“亲亲相隐”是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族家人之间联系十分密切,这项法律原则是宗法制在司法上的投射。故“亲亲相隐”能反映C项,排除。“亲亲相隐”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增强宗族的凝聚力的表现,深刻体现了中国十分注重人情伦理的情况,故“亲亲相隐”能反映家庭在司法中的地,排除D。2、选择题“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此材料旨在说明A. 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B.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 C. 分封制

3、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分封制的影响下,各个地方的统治势力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国家体制的认同,为后来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与建立集体统治无关,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权至上”的认同,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D。3、选择题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由血缘政治转

4、向地缘政治 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解。根据题干中“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可知是分封制下世袭的贵族垄断政权,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而秦朝以后“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无世禄之臣”,可知是郡县制下皇帝任命的官员不世袭、无领地,完全听命于皇帝,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综合材料可知体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题干没与体现神权政治、血缘政治,排除AB;中国古代不是城邦国家,排除C。4、选择题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

5、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A.为了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权力的平衡 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 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也说明皇帝有意保持三省长官之间权力的平衡,使他们彼此牵制,从而加强皇权,因此选B;ACD项在题干中都没有得到体现。5、选择题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

6、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A. 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B. 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C. 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D. 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出私法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注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中维护私有财产但主张通过合法方式解决而非报复,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制,并不注重奴隶的人权,故D项错误。6、选择题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

7、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A.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 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 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 “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廷寄”加强了处理机要事务的保密性和快捷性,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就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故选A。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并没有决策权,故B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廷寄”只是传达中央政策的方式,而且是中央政策确定之后开始的,所以并不会对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影响,故D错误。7、选择题斯塔夫

8、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A. 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 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 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来看,第一次大革命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年秦朝建立。A选项错误,这是夏朝建立就开始施行的;B、D选项只体现出一个方面,过于具体;C选项说法正确,概括得体。8、选择题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

9、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C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D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A. A B. B C. C D. D【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文字及图表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相关史学素养历史认识与研究的方

10、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的结论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的结论,具有夸大嫌疑,具有片面性,排除。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结论推导合理。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9、选择题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 C.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

11、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说明在作者眼中,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故B正确。A项描述与材料“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转变的描述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国家行政机构的演变,故无法得出行政机构不断完善的结论,排除C;军机处属于封建专制制度,不可能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故D排除。10、选择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A. 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 B. 提倡君权神授的理

12、论 C. 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 D. 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以证明其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故选A。君权神授理论系西汉董仲舒提出,“阴阳五行”是材料现象的描述,以德治国是儒家的治国理论,故排除B、C、D。11、选择题武则天创铜匦,有四个口,第一口用于投自荐和促进农业的计划,第二口用于投对政府的批评,第三口用于投对不公平的诉苦,第四个口用于投预言和密谋,惟武则天可拆看。后逐渐成了匿名揭发官员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本质上反映了A. 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 B.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古代谏议制度的进步 D. 传统民本

13、思想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惟武则天可拆看”“ 后逐渐成了匿名揭发官员的一个容器”,表明统治者利用铜匦监察官员,从本质上反映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A、C、D本能体现铜匦的出现反映的本质,排除。12、选择题古雅典法律规定:陶片放逐投票当日,阿哥拉中央用木板围出一个个圆形场地,并留出10个入口,与雅典的10个部落相对应,投票者在陶罐碎片较为平坦处,刻上他认为应该被放逐者的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材料说明古雅典A. 公民可以直接表决政治事件 B. 法律维护了雅典所有人的权利 C. 部落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 处于部落社会而尚未形成国家 【答案】 A 【解析】 陶片放逐法就是

14、公民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力,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的特点,故A正确;B中所有人说法错误,奴隶除外;部落只是社会组织形式,不能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故C错误;陶片放逐法师克里斯提尼时期实行,此时雅典国家已经形成,故D错误。13、选择题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商品贸易的发展A. 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关键 B. 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 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 D. 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商品贸易

15、的发展促使帝制取代共和制,故A项错误;商品贸易的发展使平民阶层壮大,有利于打破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B项错误;商品贸易的发展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交往日益增多,商业往来日益频繁,新矛盾、新问题的产生,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故C项正确;商品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14、选择题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A. 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 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C. 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 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说明罗马皇帝的君主权力得到了加强,故选D项正确;法官按照法律的规定审理案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故B项错误;“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与题意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15、选择题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