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安丘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280290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安丘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安丘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安丘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安丘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安丘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过去的故事 葛兆光 半幅窗帘暂时隔开尘世喧嚣,三架两架插满了线装洋装的旧书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那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过去的故事。偶然翻开一本书,书名却是三个沉甸甸的字“追问录”,小引写道:“向世界追问她的真面目,这本是生存的最后一项价值,我又怎敢轻易放弃?”其实该追问的是历史,我们生存的第一件事是金蝉脱壳似地换脱历史,而我们生存的最后一件事是叶落归根似地把自己交还给历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把身后一切都凝固成过去的故事,人在时间里

2、生活就摆脱不了历史,它的好像是人在月夜里行走时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们没有办法甩掉影子,于是也没有办法不追问历史。 过去的故事写进书里。书并不等于故事,就说二十四史吧,其中剪去了多少甘苦,删去了多少悲欢;故事也不等于历史,文字已把过去的故事里活生生的精神钉成了死板的纪事,仿佛看讣告和悼词难以还原故人的音容笑貌。于是,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故事,访问演出只好用心体以验,带着自身的经历细数身上的旧痕。在这种将心比心的体验中,历史成了传统,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连成了一片,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历史的追问。 过去的故事太多,治乱盛衰之间,有理不清的头绪,道不尽的酸辛:清规戒律给手上脚上勒出了绳印,天理人欲在心底

3、深处留下了痕迹,弦管梵音让人们沉湎于盛世的追忆,坚船利炮使人们猛醒于衰世的教训。三皇五帝、汉唐宋明,又在今人心中弥漫成如烟往事,如海心潮土。最令人怆然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的时间流逝,而是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齐集心头。电视上在演唐明皇,屏幕中三千宫女,霓裳羽衣,竟说不出是艳羡大唐盛世的奢靡风流,还是哀叹天宝皇帝的有命无运。 清末几个读书人看了西洋情事后再读中国书,就从周礼中看出欧罗巴文学政教来自老子西出流沙时的遗教,从墨子中看到西人光学、重学、机械之学乃至联络旗语都只是拾中国人牙慧。这样,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的咒语。不过,若要追问历史,问

4、自己从何来,往何去,大抵还是收起这一套为好。过去的故事有的虽然不那么赏心悦目,但若追问出了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历史,却也能有悦乐,这悦乐乃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根”,中国的“根”。 寻根,有发根才会有枝繁叶茂。忘记了根叫做忘本,一个民族的根在历史中。有一首诗说,历史像人的掌心,“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既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何不让历史的河流畅快地流过额头?既然过去的故事总像影子随人走,何妨回头看看这影子的长短肥瘦?“五千年沉重的思绪”被历史挟裹着印进了书册,但它未必肯安安静静地枕着书架任凭尘落虫蛀,却时时来人们心中拷问灵魂,当我们翻开书页的进时候,它就会出现在眼

5、前,我们随着它追问历史,历史也随着它追问我们。 通过追问历史,我们让过去的故事偿还我们的精神债务。历史追问我们,是替后代问一问我们又偿还了多少精神债务。一代代地欠债一代代地还债,在这一代又一代的连锁债背后,就留下了无数“过去的故事”。17文章开头引用追问录中的话有何作用?(4分)18作者反复强调要追问历史,理由是什么?(4分)19说说引用诗句“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的作用。(4分)20作者提到了哪些过去的故事?又引发了哪些思考?(6分)参考答案:17(4分)一方面说明“追问”的管理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出自己的观点。18(4分)事弄清自己的根,总结历史的经

6、验和教训,承担起民族发展的责任 (答出两点可得满分)19(4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历史比作人的手掌(1分)。生动形象地表明历史总引发的思考,并影响人的思想。(2分)20(6分)唐明皇的故事(1分),旨在告诫人们不要仅仅沉湎于对历史的追忆中,而是要从治乱盛衰中吸取经验教训(2分),只答“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齐集心头”得1分。清末几个读书人的故事(1分),旨在告诫人们不以过去的辉煌夸耀自己,自欺欺人(2分),只答“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的咒语”得1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朱熹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与佛、老不同,就在于正统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

7、庸”,“其精粗隐显体用浑然,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其中既蕴含着“合乎义理之宜”的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朱熹在与廖子晦的一封书信里,又进一步指出了造成儒、释两家这一差别的认识论根源:儒家重渐进之学,其“穷神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缘于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界,虽然也强调“豁然贯通”,但并不曾如此实下功夫,其实质是上达而下学。所以,儒家在人伦日用中“道中庸”“致中和”,“克己复礼”,践履人之良知

8、良能,于细微点滴处体贴天理、分别道心人心,以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自然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的儒家学说比拟。在朱熹看来,这一差异的实质则体现在儒家礼学的实践特性与实践活动上。他指出:佛家但知克己,“不曾复得礼也”,“下梢必堕于空寂”,而“圣人之教,所以以复礼为主”,因此“不失其则”。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朱熹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方面都对佛禅有较大程度的吸收借鉴。但这种吸收与借鉴又通常是在批判中完成的。同样,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在心性论、修养论等方面

9、的批评也多落脚于此。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将佛、道基本视为了一体。不过,他亦认为佛、道之间对于礼乐之“道”有着认识上的高低之分。中庸为儒家礼学中至为重要的文献,中庸之“道”同时也就构成了礼学义理体系的核心范畴。朱熹常以这一儒家礼学范畴所蕴涵的本体论、心性论、方法论与佛、老之“道”的相关内涵作参证比较,并以礼学的实践性作为儒学的理论武器来批评佛、老之“道”的虚无性。朱熹不仅将佛、道视同一体加以批判,同时也以儒家之“道”的“费隐”特性为判断依据对两者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虽“不肯去做”,但言道“句句有着落”,相比佛家“理会不得”礼乐之道要更为高明;然而老庄却属“智者过之”,亦犹佛禅之

10、“不及”,相对于儒学而言,同样都不周延和不完整。(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统儒家既蕴含着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而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没有实用价值。B. 儒家重渐进之学,强调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界。C. 儒家在人伦日用中践履人之良知良能,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D. 儒家学说“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佛禅“上达而下学”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儒家学说比拟。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儒家极度自

11、由境界乃是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是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的具体体现。B. 朱熹虽然对佛学进行批判,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对佛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有所吸收和借鉴。C. 朱熹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相比佛家的礼乐之道要更为高明的判断依据是儒家之“道”的“费隐”特性。D. 朱熹常以“中庸之道”与佛、老之“道”作参证比较,并以礼学的实践性作为儒学的理论武器来批评佛、老之“道”的虚无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 正统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体用浑然、大中至正、不偏不倚”与 佛、老明显不同。B. 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的批评也多落脚于朱子哲学体

12、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C. 朱熹认为对于礼乐之“道”佛道两家相对于儒家来讲同样都不周延和不完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过”,佛家是“不及”。D. 朱熹以礼学对佛、道哲学体系展开的批判,不仅表明了他抵排佛老以推尊儒学的基本态度,也体现出了礼学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参考答案:1. A 2. A 3. B【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

13、“没有实用价值”错误,原文“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无处着实”是没有落脚点或无法落实,选项“没有实用价值”曲解文意。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极度自由境界是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的具体体现”,混淆逻辑范围,主

14、客倒置。原文意思是“自由境界主要体现为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多落脚于朱子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原文最后一段“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在心性论、修养论等方面的批评也多落脚于此”,“此指”上文中的“朱熹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方面都对佛禅有较大程

15、度的吸收借鉴。但这种吸收与借鉴又通常是在批判中完成的”,简单的说就是“对佛禅有较大程度的批判的吸收借鉴”。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16、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重回日本记(节选)凌程华到京都后一连看了好几处的寺院,也许因为我对一切宗教向来不热心,所以未免感到有点沉重的气息,又因是冬季没有香客游人,到处冷凄凄的, 有一点令人寡欢。我于是决定先到岚山游玩一天。女青年会书记叹口气说:“这样冷天,你去岚山吗?”去岚山有京福岚山电车,不到一小时即到了。这电车也小也旧,但却准时到。车资很便宜。我在电车中曾站起数次,以为是要到了,很显得兴奋,但我始终不肯问 人,现在知道唐人所说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句之美了。岚山是在我童年即深深的爱上的一座山,非但它青翠的山色,时萦梦寐,那绿酒似的保津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