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篇 一般原理一般原理第一章 生产和再生产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第三章 货币和信用第四章 市场和市场经济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第二篇 经济制度l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l 资本和剩余价值l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l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l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l 垄断资本主义l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l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第三篇 经济运行l第七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l第八章 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经济l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l第十章 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第一章 生产和再生产l第一节 生产的物质过程和社会过程性质l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总过程过程l第三节 社会再生产内容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第一节 生产的物质过程和社会过程l为什么从生产说起?生存与生产l一、生产和需要l二、生产的物质过程l三、生产的社会过程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一、生产和需要l(一)生产l 1、狭义直接的意义的生产:l 物质资料的生产l 即改变物质形态,使之适应于人的需要的过程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2、广义引申的意义的生产:l 创造产品就是创造效用。
萨伊,十九世纪法国经济学家l 创造效用的过程l 将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l 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l l 概念含义的扩展:解释领域的延展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 从狭义生产到广义生产:范畴范畴体现着某种经济关系随着经济活动的深化,概念即范畴体现的经济关系也在发展和演化的一般化现实的发展与理论的深化,从反映特殊的经济关系到反映一般的经济关系;解释的空间扩展,解释力增强,范畴的革命与经济理论的革命l 狭义生产广义生产l 流通费用交易费用(交易成本)科斯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二)生产适应或满足需要l 克服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和缺乏的欲望和要求得到或占有的欲望和要求l 自然需要保持生存,满足生理机能的需要l 社会需要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需要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二、生产的物质过程人与物的关系l(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l(二)生产力的影响要素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l什么叫要素前提条件?需要什么要素事先需要具备的条件?l1、劳动力l2、劳动对象l3、劳动手段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
1、劳动力l关于劳动、劳动力、劳动者这一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乎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理解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劳动力可以混用l (1)劳动是一个过程l (2)劳动力是人们生产劳动的能力,是人们体力和脑力的综合一种能力l (3)劳动者是具有一定劳动力的人本身,是劳动力的物质载体,是劳动的实施者和完成者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劳动者,木匠之所以成为木匠,因为具有成为木匠的劳动能力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2、劳动对象l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和改造的对象l 一是自然资源;l 二是原料或材料l 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技术进步即劳动能力的提高导致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及加工深度的提高日本人从包钢的炼钢的废渣中提取稀土元素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3、劳动手段l 劳动手段即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对劳动对象加以改造的工具和手段l 是人手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物通过劳动手段,将人的劳动传递到劳动对象上l 一是劳动工具集中体现技术进步,体现经济关系的变化手推磨产生封建的生产关系,机器磨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l 二是辅助设施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劳动过程l 生产三个要素相结合的过程l 是劳动力通过劳动手段,改造劳动对象,生产出适应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l萨 伊劳动、土地、资本;l熊彼特劳动、土地、资本、l 企业家才能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二)生产力的影响要素l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以满足需要的能力生产的能力;单位时间内的产量l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下面这些概念是有区别的l 劳动与生产l 过程本身l 涉及结果l 劳动力与生产力l 个体的能力与群体的能力l 单一的能力与综合的能力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生产力的影响要素:l 1、实体性因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l 2、渗透性因素即科学技术l 3、运筹性因素分工协作、组织管理、调节控制l 4、制度性因素l 制度激励行为l 不同制度下的不同行为方式l 制度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包括利益、利益的实现方式加以界定和约束,从而形成某种激励,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当然,这里有个假设,即人是自利的,人能理解自己的利益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三、生产的社会过程l(一)生产过程的社会性l(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l(三)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一)生产过程的社会性l 生产过程的社会性是指在生产过程,人不仅要同自然要素如土地,自然环境,工具,设备等发生作用,而且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相互影响。
l 普遍联系原理l 鲁滨逊经济:是否纯粹的单个人经济l 技术和生存能力的社会形成l 现代经济学中鲁滨逊经济的意义:关于产权的形成鲁滨逊与星期五;关于交易费用的张五常解释l 关于鲁滨逊故事的意义: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及资产阶级新人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l 现代经济学中人与财产的关系,占有和所有是有区别的所有是法律上的归属,占有是实际控制而在马克思那里还没有这样的区分l 占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法律上的归属权l 所有者生产者l 占有关系生产关系l 生产过程服从于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前提l 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平等关系l 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不平等关系l 国家所有制;间接关系与事实上的控制与被控制这里涉及到公有制与自由的问题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三)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l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l 产品补偿物(劳动力生产资料)剩余产品l 成本利润l 产品占有的关键是剩余产品 l 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下不同的剩余产品占有关系l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l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资本主义条件下l 剩余占有者=雇佣者l 工人:工资l 资本所有者:利润剩余,与不确定性有关l诺思1993年诺奖。
制度变迁与新经济史学的解释:l 剩余分配权力属于最重要而稀缺的资源l 封建制度下土地:地主l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资本家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 张维迎:月光下与树阴下的做工者l 机会主义l 监督监督动力剩余l 谁成为监督者监督成本信息问题l 资本比劳动更难于监督l 资本家成为监督者、剩余拥有者、雇佣者l 为什么是资本家雇佣工人而不是相反?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第二节 社会生产的总过程l一、社会生产总过程的构成 二、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l三、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一、 社会生产总过程的构成l从总体的,连续的,循环的角度的考察l生产分配交换消费l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器双重的意义、 l(一)分配:l 狭义上,分配指产品的分配l 广义上,分配还包括生产条件的分配,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l 资本原始积累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二)交换:l 狭义上,交换是指对生产出来的用于满足消费的产品的交换l 广义上,交换还包括生产条件的交换这种交换既发生于生产过程之前,也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同一企业和不同企业之间,计划的形式与市场的形式。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三)消费:l 狭义上,消费指生活消费,即用产品或劳务的效用满足需要的过程l 广义上,消费作为改变产品物质形态的过程,还包括直接生产过程生产也是消费 当然,消费也是生产;对工人来讲,消费生产出劳动力对公务宴请来讲,消费生产出人际关系,生产出权力及权利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二、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l(一)生产与分配:l 生产决定分配:l (1)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决定分配的水平和结构l (2)生产的方式决定分配的方式如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l (3)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关系与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一致的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分配反作用于生产:l 分配是物质利益的实现过程适当的分配方式应该使人们的分配所得与其投入相适应,从而对生产活动产生激励l 人们的行为是对激励的一种反应当激励改变后,行为就相应变化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二)生产与交换:l 生产决定交换:l (1)交换的产生是由生产决定的交换是生产过程分工的结果l (2)交换的对象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决定交换的水平和结构l (3)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如产品生产决定产品交换,商品生产决定商品交换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交换反作用与生产:l 生产的条件通过交换取得,生产的结果通过交换实现,交换是否顺畅,决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三)生产与消费:l 生产决定消费:l (1)消费的对象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结构l (2)生产创造出新的消费l (3)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工人的消费不过是创造可供剥削的劳动力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消费反作用于生产:l (1)消费是生产的实现l (2)消费对生产有推动作用l 实现:经济意义的实现l 目的和手段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三、分工和生产社会化l(一)分工l(二)分工与效率l(三)分工与市场l(四)分工与生产社会化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一)分工 分工指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劳动者固定或相对固定地从事某种生产活动l 1、社会分工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工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l 2、企业内部分工或个别分工职能分工和工序分工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l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l社会分工企业为单位个别生产者生产的是商品;l个别分工车间为单位个别生产者生产的不是商品,总体劳动才生产商品。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2,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l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分散在不同所有者手中l个别分工生产资料集中在同一所有者手中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3,生产资料的配置方式不同l 社会分工市场l 个别分工企业内部计划l (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二)分工与效率l (1)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l (2)节省工序转换时间; l (3)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技术的发明创造l 亚当斯密:国富论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三)分工与市场l 分工是否发生以及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规模使独立的工序和产品的生产能够生存l 供求关系问题供给要适应需求l “斯密定理”;番茄的故事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五)分工与生产社会化l 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l 生产社会化是分工的结果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五十分l一支铅笔的自述:分工、市场与生产社会化l 我的家族谱系事实上始于一棵树,一棵纹理笔直的雪松,它生长于北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现在,请细想一下所有的锯子、卡车、绳索,以及在收获和运送雪松木材至铁路支线中所使用的无数其他传动装置。
想想所有参与装配这些设备的人员和所投入的无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