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7850245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语文教案马贵征参考(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起 止 时 间主要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提高19.3-9.7秋水 愚公移山529.10-9.14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539.17-9.21诗词五首白杨礼赞549.24-9.28囚绿记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5510.8-10.12草莓孔乙己5610.15-10.19一厘米差半车麦秸5710.22-10.26清兵卫与葫芦 综合性学习5810.29-11.2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5911.5-11.9订鬼马说51011.12-11.16诗词五首 综合性学习 修辞知识51111.19-11.2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吴汉何尝杀妻51

2、211.26-11.30大小猫洞世上没有傻问题51312.3-12.7致蒋经国先生信 给儿子的一封信51412.10-12.14给女儿的信给巴特勒的信51512.17-12.21茶馆 陈毅市长51612.24-12.28开国大典 综合性学习5171.2-1.4总复习5181.7-1.11总复习5191.14-1.18总复习20授课日期:9.3-9.7 班级:9.1、9.2 总序号:1课题名称秋水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背诵全文,鉴赏写作特色。3、了解庄子思想,理解本文的寓意。重点背诵全文,鉴赏写作特色。难点了解庄子思想,理解本文的寓意。关键了解庄子思想,理解本文的

3、寓意。课型新授教法任务导学法教具白板、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内容教师、学生活动复习检测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的水波。)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2.古今异意:(至于)北海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学生小组检测,学生代表展示答案,学生小组讲评,教师检查重点学生,抽查评分、补充讲解预习展示1.成语归纳、解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沾沾自喜2.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困,身居陋巷。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

4、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组长先小组检查交流,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捕捉自己需要点拨、补充的地方,先由学生补充,然后教师做好点拨和补充。合作探究翻译理解下列重难点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认为孔子学识少,伯夷的道义不值得看重的人。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

5、美为尽在己。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起来,他认为天下一切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的身上。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在这个时候,河神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五、理解寓意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坐井观天。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觉得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因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寓言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得到结论,各组展示,师生达成共识。巩固练习学生自由朗

6、读成诵。学生先独自完成,组内自评,然后投影展示讲解,其他学生和教师纠错评价,最后小组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反思总结课文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学生反思、总结教师补充分层作业A:熟读课文,练习背诵。培养文言语感,感悟课文思想感情。B:熟读成诵,熟练背诵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教育意义。板书设计秋水 庄子骄傲自大、沾沾自喜-剖析自己、批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丑

7、陋与渺小-善于发现自己、勇于改正错误课后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能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的寓意。授课日期:9.3-9.7 班级:9.1、9.2 总序号:221愚公移山 列子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2 积累文言词语,诵读课文。3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预习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注解试译全文。二、 导入从“杞人忧天”说起。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三、 研读课文1 朗读课文2 翻译课文3 方法指导(1) 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

8、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2) 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语来代替,如(3) 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4) 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5) 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的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的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四、 小结1 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2 通假字汝之不惠 始一反焉一厝朔东五

9、、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思考课后练习二授课日期:9.3-9.7 班级:9.1、9.2 总序号:3第二课时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大致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二、 研读分析1 同学自己细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1) 愚公之妻和智者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2)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3) 愚公移山要而对哪些困难(4) 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对举,有什么深意(5) 讨论本文的寓意2 讨论归纳 提示:(1)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并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客观难题,但

10、并不反对移。而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阻止其移山。(2) 体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众人的拥护。(3) 两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4) 愚智(5)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三、 写法点评1 对比:愚公智者 京城氏之子智者2 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四、 学生质疑五、 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一2 读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授课日期:9.10-9.14 班级:9.1、9.2 总序号:422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教学目标1 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2 理

11、解本文寓意3 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重点、难点1 理解本文的寓意2 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1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2 看注解,试翻译课文。二、 导入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三、 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2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3 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四、 研读分析1 诵读课文,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12、?讨论归纳:拒绝忠告会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要善于劝谏,善于工作,要有责任心2 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讨论归纳: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桓公是个盲目自信之人。五、 总结本文通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及时治疗,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六、 作业课后练习授课日期:9.10-9.14 班级:9.1、9.2 总序号:5 23捕蛇者说 柳宗元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常用词2认识学习本文用对比强化中心的写法3认识封建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原因重点、难点1 重点:学习和掌握文言词语。2 难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1 预习课文出现的生词,读准字音。2 参照注解,自读课文,口译课文。二、 导入1 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