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

上传人:m****a 文档编号:237642068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论文: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也日趋明显。分析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差异性的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工具来具体探讨不同区域间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资源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有积极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金融资源;经济增长;地区差异 一、文献综述 在经济学文献中,最早提及“金融资源”概念的西方学者是戈德史密斯(1955)在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书中谈到的“本书应该探讨金融资源和传递渠道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性质的影响”。可惜,这一概念的理论含义,是偶

2、然的和非系统的,没有在西方金融学界引起重视。 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1998)认识到金融发展的现实效应与主流理论的不符,系统性地提出“金融资源理论”,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揭示金融本质属性或特征,他认为“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解释了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内在的依存性。在白教授之后,一些学者先后对金融资源进行研究,其中,崔满红教授和孔祥东教授(1999)研究了金融资源社会性、层次性等,将其分成四个层次。王振山(2000)通过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金融效率论运用到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中,研究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通过以往学者对金融资源的研究,笔者认为金融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广义的金融资源应该是包括金融环境、金融制度在内的涉及金融的各种因素;狭义的金融资源是可以用货币表示的如金融机构存贷款、保费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对经济有影响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等。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金融资源。 国内研究金融资源分布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并不太多。张军洲(1995)是国内较早研究金融资源地区分布问题的学者之一,他以中国区域金融为题探讨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周立、王子明、胡鞍钢(2002)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显著相关。艾洪德,徐明圣(2004)通过研究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基础上

4、认为东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而中西部存在负相关,进而得出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可能对欠发达地区不利的结论。王纪全、张晓燕、刘全胜(2007)通过计量的方法测定我国地区金融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我国应该一方面做大金融资源总量,另外一方面应该完善金融资源地区结构。 二、我国各地区的金融资源分布情况 本文选取的金融资源是一个混合指标,包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额。选择以上指标,是因为以上指标总量之和达到全部金融资源总量的90%以上,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另外,数据跨度为19952007年,之所以选择从1995年开始是因为1994年存贷口

5、径做了重大调整,同时,我国也在1994年进行了汇改,这对前后期的实际利用外资额的统计会产生偏差。 我们对人均金融资源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人均拥有量,东部地区都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差距在不断的拉大。2007年的数据表明,人均金融资源东部地区达到了10.57万元,而中部地区只有2.54万元,西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为2.87万元。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金融资源差距竟然达到4倍多,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均金融资源的增速也在不断的拉大,东部地区2007年的人均金融资源是1995年的8.69倍,中部地区是5.08倍,西部地区则是4.79倍。东部地区

6、和中西部地区人均金融资源差距从1995年的大约2倍多上升至2007年的大约4倍多。 总之,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中着全国大部分金融资源,而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较为稀缺,我国的金融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三、实证检验 (一)相关性检验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金融资源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本文以全国19952007年的时间序列来研究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假定这种关系是线性的,并且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单位万元)为因变量,人均金融资源(PFR)为自变量。 采取人均数据是因为这样可以剔除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好的反映宏观经济和金融资源的

7、关系。 对人均GDP(PGDP)和人均金融资源(PFR)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PGDP = 0.3204275572*PFR + 0.1822353398 可见,人均金融资源和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重要和显著的相关性,人均金融资源每增长一个单位,能使人均GDP上升0.32048个单位。另外,观察拟合优度和调整后的,发现其值分别为0.994107和0.993572,均大于0.95,证明方程拟合的非常的好。 另外,对人均金融资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人均金融资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90797。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选择两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8、)来研究金融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向量自回归的基础上再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化不会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因此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文中,LNPGDP、LNPFR分别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金融资源的对数值。 (1)单位根检验 采取ADF法对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采取的软件为EVIWS3.1,其中检验过程中的滞后项由AIC和SC原则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和各地区的LNFGDP和LNPFR都是不平衡的,但是经过二次差分之后在

9、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平衡,即中国及各个地区的时间序列为二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 由第一阶段的单位根检验得到的结果,中国及各个地区的时间序列为二阶单整序列,符合进行协检的条件。我们对全国和各地区的数据进行协检,根据AIC和SC原则,滞后期取1,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出,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却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存在这种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协整检验我们得知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在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了确定这一点,我们要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同样取1,得到以下结果: 我们可

10、以发现,就全国来说人均GDP构成了人均金融资源增长的原因,也就是说就全国而言,经济的增长拉动了金融资源的增长,而人均金融资源不构成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在东部地区,得到了和全国相反的结论,人均金融资源成为了人均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人均GDP不构成拉动人均金融资源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均GDP和人均金融资源不构成任何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数据和实证的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状态;(二)金融资源和经济增长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但是金融资源对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并不相同。 为了丰富我国金融资源总量以及均衡各地区

11、之间的分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给金融资源的发展和丰富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在政策施行上要对中西部地区有所倾斜,实行适合中西部实际情况的金融政策,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手段。再次,要大力丰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票据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等等。鼓励本地企业多元渠道融资,向资本市场发展。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发展金融资源总量,而且要均衡金融资源在各地区的分布,促进我国经济均衡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白钦先经济金融文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王纪全.中国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6):100-108. 3林广明,谭庆华.金融资源论:对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的综合研究J.金融论坛,2004(6):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