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236963802 上传时间:2022-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 曾国藩的家庭教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1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尤其是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曾国藩无疑是其中最典型代表之一。作为一个湖南人,我对曾国藩有种特殊的爱好。他的道德操守,他的满腹经纶,以及他在治家、治学、治军、治国上的独树一帜,对后文人政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政治背景,造就了他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初识曾国藩家书是在高校时期,党支部开展读书活动,此书是必读书目其中一本,读了一

2、遍后,便于曾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现在,此书仍旧是我的床头书。心情郁闷夜不能寐时,翻翻此书,就仿佛与心灵的大师对话,静默的洗涤着自身道德的污浊,在人性的迷惘中,守望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和碧海蓝天。 读了几年的曾国藩家书,却越读越新,每读一次,感受就加深一层。曾国藩深受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影响,在为学修身、治家教子、为政做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实现了儒家最高追求。 人是要擅长学习的。曾国藩自幼擅长学习,勤奋好学,二十八岁考取进士。他终生与书为伴,一本道德经不知读了多少遍。数十年的戎马生涯,尽然还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日记和

3、家书,治学修身可见一斑。历来战场是武将的天下,即使文人参加其中,也顶多只是个谋士而已。可他却书生从戎,统帅千军万马,横扫半个中国,使得原来已经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又得以苟延残喘了几十年。期间虽然也有过挫折和失败,但他最终成功了,真正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志向。后来的人们说起他,脑海里出现的首先是个统帅而不是一介书生。古往今来,又有几个投笔从戎的文人能如此辉煌?他的人生之路,的确很值得人们借鉴。 人是要有坚韧精神的。一是自强。曾国藩认为,担当大事,全在自强二字,能自胜者谓强,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意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

4、品德,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自强。二是坚韧。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应当是最具曾国藩特色的性格了。他将奏折上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绝非文字嬉戏,而是秉性使然。在逆境面前,他彷徨过;身处绝境时,他想过死,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起死回生和卷土重来。说性格确定命运,此话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最完备的体现。你可以不喜爱他,但不能不佩服他。三是勤勉。曾国藩不算天才,一生事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学业,故得以著作文章多卷;勤于事业,故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曾家代有人才。 人是要有高尚品质的。人生在世,须要坚守的东西许多,生活最重要的莫

5、过于节俭;做官最重要的莫过清廉;为人最重要的莫过谦谨。节俭、清廉、谦谨,是曾国藩约束家人的道德规范。他身体力行,终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不贪财,不苟取,是曾国藩为官之信条。当他位居两江总督的高位时,其衙门的卧房异乎寻常的简陋,床上铺的是草席,被子是乡村土织布,屋内只有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放东西的箱子也未上漆,幕僚赵烈文感慨“大清二百年无此总督”。我始终觉得政治与品质是可以分开的。曾国藩有个外号叫“曾剃头”,人们以此来形容他的心狠手辣杀人如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被他给剿灭的。假如把太平天国当成正义的,那么曾国藩无疑是个血债累累的刽子手。可历史从来就只有成与败,更何况还有“各为其主”之说。

6、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与他的道德操守之间并没有什么必定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政治立场很“革命”的人,他的道德品质未必就高尚;一个政治立场很“反动”的人,他的道德品质未必就卑劣。这一点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我还想谈谈曾国藩的教子治家之道。一是教化子孙读书只求明智,要视当官富贵如浮云。“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便是曾国藩对子女的最大期望。二是教化子孙要有“恒心”和“毅力”。曾国藩认为,有恒心、有毅力是人生第一美德。一件事情不论大小、难易,只要持之以恒,那么做事情就好比是栽种的树木一样,树在成长却不知不觉。三是教化子孙戒除嫉妒与贪欲

7、。曾国藩认为,嫉妒和贪欲的人以害别人起先、以为害自己结束。一个人只有不嫉妒、不贪欲,才能做到心地干净、志向纯正。纵观古今,凡达官显贵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而曾国藩家族,至今近22-年,却代代有英才,遍布海内外,如此长盛兴盛之家,中外罕见!其中的缘由何在?我认为就在于其后人世代遵奉曾氏家教,教子有方,爱子有道。这无疑又是值得人们去借鉴和学习的。 曾国藩家书的确值得一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持续了60

8、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一直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训诲。他的家庭教化指导思想中,有很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独立、有恒

9、、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喜闻乐见公认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育和照看好弟妹,爱护入微;曾国藩更是慈爱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志向、精

10、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行攀的。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仔细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的确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化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闻名的外交家、诗人、教化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精确的。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好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

11、”;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钦佩还是钦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3 国学经典,代代相传!曾国藩家书一书虽然只读完治家篇,但是颇有感受。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20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谥号文正,因称曾文正公,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儒家讲“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国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意教化子弟,认为家族兴盛不在积银两、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儒家认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并

12、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深受理学熏陶的曾国藩将此列入修身的准则,同时作为家庭团结兴盛的凝合力。在他看来,荣华富贵的仕宦人家好景难长,优越的家庭条件是使子孙滋生骄佚的温床,只有谨朴耕读、孝顺友爱之家才会兴盛发达,前程远大。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教育弟弟们,对长辈要尊敬兼至,平辈之间要和谐相处,在晚辈面前要做出榜样,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要求子侄辈除读书之外还要室内和下田劳动,并且认为这是极好之事。兄弟情如手足,必将同甘共苦,同御外侮,所以必需团结和谐,相互庇护,

13、相互扶植,休戚与共,“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 时代不同了,今日的人们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类的纲常信条,而应当还“孝友”之原来面目,给予其崭新的意义。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胸怀四海,追求美善、笃敬事业的人,一个友爱兄弟的人,不可思议他不是襟怀坦白、肝胆相照、擅长合作的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4 近日始终在读好挚友送的曾国藩家书精选,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变更,惟读书则可改变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大意为

14、:人的气质,与生俱来,原来难以变更,只有读书才可以变更它,重新塑造气质。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变更骨相。要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需先立下坚决不移的志向。 读完此文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读书变更气质。曾国藩是一介书生,靠科举发家,最终权倾朝野。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谆谆训诲家人子弟要读书,“读书贵精专”,“须用困知勉行功夫”,“读书有一耐字诀”。读书可以变更气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与“满腹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现今提倡的“学问变更命运”则把读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二、立坚卓之志。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坚卓之志,才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成大器

15、。道理浅显易懂,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当今世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场中颠扑沉浮、迷失自我,志向和志向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终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博览群书,立坚卓之志,怀赤子之心,方为高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5 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是清朝秉承程朱理学的专家级人物,但是他之所以出名,还是沾了不少弟子曾国藩的光。 道光二十一年,唐鉴由江宁藩司任上进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帝在乾清门接见他。这一天,曾国藩恰好随侍在旁。道光帝奖谕唐鉴治程朱之学有成就,并躬自实践,是个笃实诚敬的君子。道光帝对唐鉴的赞扬,引起曾国藩的深思:自己在皇上身旁,要得到皇上的重视,必需要投皇上所好;看来皇上看重的是德行的修养,是对义理之学的探讨。几天后,曾国藩就拜师于唐鉴,唐鉴也对这位同乡后辈勤奋实在很看重,见他如此谦卑,自投门下,乐意地收下了这个新门生。 曾国藩拜师后第一起事就是请教唐鉴如何读书: 曾国藩问“古今学问,汪洋若大海,弟子在它面前,有如迷路之孩童,不知从何处起步。” 唐鉴回答“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切不行视为阅读之书。检身之要,我送你八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肃穆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老夫,生平所精者,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