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梅林余氏医药典籍与文书的寻获与调查2012年9月29 口,我到屯溪过中秋节照例,只要到了屯溪,我就 会到藏友王永能店里看看第二天下午一进店里,王永能就告诉我,发现 了一户绩溪胡姓的文书,有200份,价格6500元,无钱去拿意思要我 还他一点钱一一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为买文书而欠王永能的债 一直没有清过我说明天再来10月1日下午,我再到王永能店,还他2400元,赎了一个欠单,让 他马上将绩溪的文书拿来闲聊时,看到柜子底下一个纸箱里放有III书, 搬出翻看,主要是手抄本的医药书,猜想应该是属于一户的医药书仔细 查看,果然是余氏的医药书,还有誉契簿等,有28册我心有所想,表 面上却显得无趣,顺口问:“什么价? ”王永能看了一下书,稍微数了数, 然后开价12000元我将纸箱一推,说:“它最多值你说的一半的价,6000 王永能自我嘀咕着:"6000,买不来;6000,买不来我就说:“先留着吧, 过几天我再来看10月5日晚上我想了好长时间,觉得还是要去将王永能店里的医书 买来第二天一早,我带着8000元钱来到王永能店:先现付6500元买下 一户绩溪的文书,再打6500元的欠条买下这箱余氏医药书。
当天下午我再度翻看这批医药书,确认出自一户,内容很好,心里 高兴10月9 口,我要黄山市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陈继腾院长安排车子送 我到合肥,带走了这批文书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史上独树一 帜过去我们在新安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上主要是重在刻本刊印典籍的整 理研究,鲜有问及民间手抄本与处方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后者 很少被发现鉴于近年来中国传统医药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日趋火热,而 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公布丁分重要,我决定在《徽州文书》第5辑中 整理收入这户的医药等书2013年3月正式开始整理,经过考证,初步将这户典籍与文书的归户 名定为《歙县深渡梅林余氏典籍与文书》,共有34份(部),最早的是清 中期抄《眼科》,最晚的是1975年怡安订立本支乙卯新编《慎终追远》, 簿册的书皆为全一册其中,手抄医药书16册,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 年)立《杂症药方》、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金氏珍藏《伤科》、清后 期至民国前期抄“丸散膏丹”、清后期至民国前期抄《经验良方沢清后期 至民国前期抄“吐血秘方\ 1938年冬月余怡安抄“看跌打总诀”等,其 中多有内夹;民国刻木医书5册,有清道光四年刻本《笔花医镜》、清中示 期版《外科正宗》、1914年冬月上海共和书局石印《补图本草备要》等; 手抄处方5份,有《三月二十六口方》《芙月初四方》《治跌打损伤背脊胛 膊胸前腰药方》筹;手抄风水堪舆书4册,有清后期至民国前期抄《阴阳 遁九局》、清后期至民国前期抄《袖里旋巩》、清后期至民国前期抄《九星 妙诀》、民国年间余金安抄《通用吉凶》等;此外,还有1950年代初订立 脊契簿1册、1975年订立《慎终追远》清明簿2册、清后期手抄文选《精 选新义》1册等。
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医药方面的,还有社会与历史方 而的医药学界对新安医学的典籍文献研究整理了很多,有不少成果,但 所研究和整理的大多为医学名家的各部著作,对出自一户、一个家族的具 有完整档案性质的医药文献鲜有涉及,反映一个医学世家的除了医药内容 之外的其他社会、文化性的资料则更少,这户材料该属弥补空白据案头资料考证,这户医药典籍文书应是出自歙县深渡镇梅林村, 归户的主人是余氏为了确认案头的考证,也为了将这户典籍文书还原到 它产生和留存的自然与文化原生态,在文书整理完之后,我就琢磨要到出 口地考察2013年8月6 口下午,黄山市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院为我提供了一辆 车子,由蒋敏玲先生驾驶,我带着黄山学院图书馆赵懿梅女士,开始了调 研我们一路寻找,先到了歙县深渡镇的向坑村,询问到了梅林村的位 置,确认那村有余氏族人15时50分,我们离开向坑,过桥、翻岭,经过安溪,看到溪对面有 一个村子,估摸那就是梅林村了我们下车,隔着河拍了梅林村的远景照, 然后过桥,进村进村不远就有一个场子,边上是一座已经倒塌了一大半的祠堂从 规模来看,祠堂不小;从残余来看,雕刻还很精美可惜啊!我估猜应是 余氏宗祠停好车,我们顺着路往巷子里走,两边老房子不少。
远远看到前方 巷子里有一群人聚集在一个棚子下休憩闲聊我微笑着走过去,确认了这 里就是梅林村,然后蹲下,与坐在对面石头上的一位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姓余(可惜当时没有问他的名字),1944年生他介绍说:梅林 村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日前有110户,300多人,人都是余姓梅 林的余姓最初是从绍兴会稽迁过来的,自己家过去还有明太祖时的古画, 可惜卖掉了我问:“梅林的余姓到现在已经有多少代了? ”老人冋答「'有 30多代了,到我是第36代 乂问:“你们余姓应该有辈分排行吧?你是 什么辈的? ”回:“我是开字辈又问:“你的上血还有什么辈? ”老人 边想边算,然后告诉我:开字辈之上应该是泰、华、怡、广此说与本户 典籍和文书中余怡安乙卯新编《慎终追远》里的辈分排列基本相同这时,有一位显得很健康、微胖的老太太走过来听我们聊天在场 人介绍:她姓汪,今年80多岁了,是向坑嫁过来的我笑着说:“我们刚 刚就是从向坑过来的向坑好大啊接着问余姓老人:“你们这个村过去是不是有行医的人?多不多? ” 老人回答说:“以前的搞不太清楚,可能有吧,要是多的话也主要是在外 面做生意不过现在是有的问「'有没有听说一个名字叫余怡安的人? ” 老人回答:“可能是在外面做生意的。
乂问:“有没有名字叫余华通、余 华达的? ”老人马上说:“有,死了,是兄弟俩华通好像是在山东一个 医学院当干部,华达在我们这一带做水利他算了一下,接着 说:“华达如果现在还在的话应该有77岁了华通比他先死2013年减 去77年是1936年;查乙卯新编本支《慎终追远》上的记载:“华达 生于 丙子年正月初八日戌时”,而民国的内子年正是1936年余姓老人所说可 信 再问:“余华通、余华达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 ”这时,边上的汪老太太说话了,余姓老人与她对话几句,用的是土话,然 后对我说:“他们的爸爸是做土医生的,就在我们梅林我一听,有戏, 马上问:“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叫余金安? ”老人说:“对、对其实金安 也就是怡安,怡安是谱名我紧接着问:“余金安也不在了吧?他是什么 时候死的? ”在场人帮助回忆,然后说:“死了有十几年了,是89岁时死 的查乙卯新编木支《慎终追远九“怡安公生于丁未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戌时”,1907年是丁未年,89岁死,当在1996年这时,我掏出香烟逐个问着递,余姓老人接了一根,我自己也点上 一根接着问:“你们知道余金安的爸爸是做什么的?是不是也是医生? ” 余姓老人说:“这个我就搞不清楚了。
又问:“余金安开没开过医馆? ” 老人笑了笑:“耍说开吧也算是开了,但是开在家里的 乂问:“他的房 子现在还在吗? ”老人指着边上说:“就在这边上的巷子里我马上起身, 问:“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老人就站起來领我们去,同时告诉我:这房 子原来是一个老太太住的,她就是余华达的老婆;后来老太太的儿子、儿 媳在外面打工,她就住到儿子的新房子去了,老房子据说是给了儿媳妇拐进巷子的第一家就是余金安的家老房子较为完整,有人住的气 息,但门是锁的我们朝屋后走这时,一个老太太听到动静,摇着一把 扇子走过来老太太看起來很悠然干净,衣着和扇子都不俗余姓老人告 知:她就是余华达的老婆,叫周美姐,昌溪周埠头人,今年79岁,属猪, 是续弦嫁过来的接着,我们就在余金安老宅子后的空地上站着聊天余姓老人一边向周老太太征询,一边向我介绍说:“余金安的医术是 在治跌打上比较好,他会拳;梅林这里有好几个医生,住在村上血的有一 个人医术比余金安还要好,是广字辈的我问余金安的父亲和夫人叫什 么名字,余姓老人还是先用土话与周老太太嘀咕,然后说:“金安的父亲 叫广月,老婆是昌溪人,名字叫吴彩春;余金安是跟昌溪吴姓人家学武的, 他老婆的武艺比他还要好如此的口碑内容与文书上所反映的内容是符合印证的。
在《歙县深 渡梅林余氏典籍与文书》中有一册《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订立誉契 簿》,其中有一份关书,内容如下:立关书人余□口,今因愿学武术之精,以徒路过凶盗之患,今投昌 溪吴相之名下为徒,限期以四十天为限,面议朿?每名大洋十元正,其洋 现交一半,期满即将交清楚,毋得阻执异言立此关书为照民国□□年□□月□□日立关书人余□口很早我就知道徽州山代多拳师,徽商外出经商,多习有武艺以便防 身歙县昌溪是吴氏宗族聚族地,向多徽商,亦多拳师,此处是个印证 再看余氏的医药文献,多为跌打伤科,或许与主人习武有关平抑一下内心的欣喜,我再问周老太太:“你家的华达学不学医?会 不会武术? ”老太太用半土话半官话回答,我听不全,还是余姓老人转述:“她家的华达也就是在这一带做事,不行医;还是华通跟医有点关系,他 是从部队里出来的我又问周老太太:“你们这个老房子是什么时候建 的?是你公公手上建的吗? ”周老太太摇着扇子说:“那就早了,是我太 公公手上造的聊到这里,我提出与两位老人合影,之后便和周老太太 告别,同余姓老人一起往巷口走出巷口,我问余姓老人:“余姓的祠堂在哪里? ”老人说:“村口倒 塌的那个就是我们余家的祠堂,很古老了,应该是明代后期或者清代初期 的时候建的说完,他指着靠近村口的一位在路旁休息的老人说:“那里 有个老人,也姓余,当过老师,年纪比我大,你们再去找他谈谈。
我们辞别,回走到村口,与这位坐在墙边纳凉的微胖老人一番招呼 后开始聊天攀谈中得知:老人名字叫余奎寿,华字辈,1935年生我问:“梅林的余姓是从哪里迁来的?什么时候迁的?有多少代 T? ”余奎寿老人说:“那就很早了,是从淳安迁来的,应该是在元代吧 过去我们还有族谱,可惜给搞掉了我们有个祖先叫余万成,曾经跟着朱 元璋起义,他是第4代又问:“梅林的村子过去行医的人很多吧? ”回:“不多,少数又问:“以前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叫余金安的人?他是医生 吧? ”老人看了我一眼,说:“这余金安还不能算是行医的,也就是一个 江湖郎中习武打拳的人一般都懂点草药,余金安会一点拳顿了顿, 老人接着说:“当年我爸爸是跟他一起习武的,一共3个人,师傅是拜昌 溪吴家昌溪会武的人多我再问:“余金安的爸爸不是搞医的? ”老人 说:“他爸爸不是学医的,是做裁缝的考虑到余氏典籍中有4册风水堪 舆方面的书,我就问:“余金安看不看风水? ”回:“不看 乂问:“你们 这里有没有人是看风水的? ”回:“有,叫余刀祥又问:“他和余金安 是什么关系? ”回:“没有关系余金安是怀德堂的,我们是五分的余 金安不懂风水又顿了顿,老人接着说:“我们这里广字辈的有一个人懂 医,叫广玉,是专看小儿科的;现在还看病的有一个,叫余怡和,83岁了, 主要看伤科,但和金安不是亲戚,他是四分的。
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我也顿了顿,欲要递烟,老人不抽我问:“安溪离梅林很近,它那 里是不是都姓胡? ”老人说:“主要是胡姓,也有姓吕的又问:“解放 前你们这几个姓的关系都还好吧? ”回:“应该都还好接着,我询问有 关余奎寿老人自己的一些情况,老人来精神了,娓娓告知:我是华字辈的, 解放前读过书,后来教书,退休前在漳潭中学教体育我本来是学数理的, 1957年在湖州师范毕业,后來学校改名了我爱好体育,但从不跟父亲练 武我们这里习武人很多,许多人都会点功夫,家家都有刀枪棍棒的;余 金安应该算是走江湖的郎中,比如说他到了屯溪,先舞一下板凳花,再卖 药,在我们当地请他看病的人不多现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人是行医的,名 字叫余龙德,安溪小学退休,今年有六十五六岁了,主要是看小儿科和喉 科,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