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36130933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卓越贡献。(2)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概括。这一特点体现在中国传统科学,如农学、医学、地理学、天文历法等。(3)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4)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5)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

2、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魏晋时期,书法兼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7)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8)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中国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成就发明过程外传对世界的影响造纸术东汉_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用中国的技术设备造纸,之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_时指南针用于航海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为_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已提到“火药”,_的战争中已经开始

3、使用火药武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印刷术(1)唐代雕版印刷的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宋代_创造了活字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易错辨析 四大发明对中国贡献巨大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因肯定四大发明对西方的贡献,而否定对中国的巨大作用。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_著作。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2)天文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

4、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_。仪器制作: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3)历法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_,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3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西汉编订的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_”。教材补缺 1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七十余万言,系统总结了历代经验,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

5、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2天工开物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3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年)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

6、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二、书法艺术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书法的字体特点字体特点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_,

7、规矩严整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草书把中国书法的_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东晋_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_、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_、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_、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頫,创立赵体明代文征明、_图示总结 书法艺术三、绘画艺术1类型:按题材分:_、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_。2代表山水画文人画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_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_,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地位中国画的精粹又称做“_

8、”,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提示 宋元以来,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来的高雅文化倾向。例如在绘画领域出现的风俗画(反映出世俗化倾向)、文人画(高雅文化倾向)。四、文学成就1诗经(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_三部分。(2)特点:句式以_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3)影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楚辞(1)特点:_的创作手法;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2)影响:楚辞体被称为“_”,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3汉赋(

9、1)特点: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2)代表:西汉的贾谊、_、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4唐诗(1)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_”,诗风体现了盛唐的气象。(2)杜甫: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_”。5宋词(1)概念:词是由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2)代表:宋代豪放派代表_、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柳永、_。6元曲(1)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_和套数两种形式。(2)元杂剧艺术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_曲调演唱,

10、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兴盛原因:早期_的壮大;统治阶级的需要。名家名剧:关汉卿的_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7明清小说(1)明朝原因: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_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成就章回长篇白话小说罗贯中的_,施耐庵的水浒传长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_等短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2)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五、戏曲艺术1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_,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2明代:_的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3清代京

11、剧(1)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_、净、丑四大行。(3)地位: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历史概念阳历、阴历与阴阳历阳历(太阳历):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约等于365.242 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阳历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合理指导农业等事。公历(学名格里高利历)就是阳历的一种。阴历(太阴历):我国农历不属于此类,但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农历称之为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

12、(即朔望月,等于29. 530 588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阴阳历:我国的农历属于此类,它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二)史料探史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史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史料二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

13、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了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说明天文历法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说明天象观测有助于历法的制定体现出中国古代将天象变化与政治活动相联系,贯穿“天人感应”的思想(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中国古代,在发达的农耕经济和统一的中央集权中孕育出先进的科技成就,但最终走向衰落,没能产生近代科学。结合所获信息综合分析其特点。试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