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岭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5978623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岭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岭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岭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岭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岭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有一长木板,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上固定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固定一个光滑的小球如图所示,木板固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由静止释放后木板沿斜面下滑, 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斜面的高为h,底边长为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稳定后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B稳定后弹簧仍处于拉伸状态C D参考答案:BC2.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2、号”发射升空,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km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为36000km),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km/sB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大C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周期比北斗G7大D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7定点于赣州市的正上方参考答案:B【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约为3

3、.6万千米,7.9km/s是绕地球表面运动的速度,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根据分析重力加速度大小,根据分析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解答】解:A、7.9km/s是绕地球表面运动的速度,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则这两颗卫星的速度都小于7.9km/s,故A错误;B、根据可知,轨道半径小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大,故B正确;C、根据,解得:T=,半径越大,周期越大,则半径小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周期比北斗G7小故C错误;D、同位卫星的轨道只能在赤道的上方,故D错误故选:B3. 如图所示,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

4、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不计金属杆ab的电阻及空气阻力,则A上滑过程的时间比下滑过程长 B上滑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比下滑过程大C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量比下滑过程多 D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比下滑过程多参考答案:D4. 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小灯泡L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减少相同匝数,其它条件不变,则()A小灯泡变亮B小灯泡变暗C原、副线圈两段电压的比值不变D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参考答案:B【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定性思想

5、;推理法;交流电专题【分析】因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大于副线圈匝数;而当同时减小相同匝数时,匝数之比一定变大;再根据变压器原理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数学规律可知,分子与分母减小相同的数据时,比值一定会增大,故原副线圈减小相同的匝数后,匝数之比变大;因此电压之比变大;输出电压减小,故小灯泡变暗;而电流与匝数之比成反比,故电流的比值变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5. 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万公里,“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万公里.假设两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

6、相比较(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公转周期大C.“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D.“神舟星”受到的向心力大参考答案:C根据线速度的定义式得:v= ,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万公里,“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万公里,可以得出:“神舟星”的线速度大于“杨利伟星”的线速度,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其中M为太阳的质量,R为轨道半径),由于“神舟星”的线速度大于“杨利伟星”的线速度,所以“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小于“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故A错误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其中M为太阳的质量,R为轨道半径,

7、由于“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小于“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所以由于“神舟星”的周期小于“杨利伟星”的周期故B错误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其中M为太阳的质量,R为轨道半径,由于“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小于“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所以由于“神舟星”的加速度大于“杨利伟星”的加速度故C正确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F向= ,其中M为太阳的质量,R为轨道半径,m为卫星的质量由于不知道“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质量大小关系,所以两者的向心力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气垫导轨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

8、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故滑块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大减小,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滑块的一端与轻弹簧相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一光电门P固定在气垫导轨底座上适当位置(如图所示),使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上的遮光片刚好位于光电门的挡光位置,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实验步骤如下: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在气垫导轨上适当位置标记一点A(图中未标出,AP间距离远大于d),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

9、时遮光片的挡光时间t;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更换劲度系数不同而自然长度相同的弹簧重复实验步骤,记录弹簧劲度系数及相应的速度v,如下表所示:弹簧劲度系数k2k3k4k5k6kv(m/s)0.711.001.221.411.581.73v2(m2/s2)0.501.001.491.992.492.99v3(m3/s3)0.361.001.822.803.945.18(1)测量遮光片的宽度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m;(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滑块的速度的表达式v= ;(3)已知滑块从A点运动到光电门P处的过程中,弹簧对滑块做的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

10、正比,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可得出弹簧对滑块做的功W与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1)1.6210-2 (2)d/t (3)W与v2成正比7.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 种,其中最短波长为 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参考答案:10 9.510-88.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物体在A点速度大小为 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参考答案:9.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某颗中轨道卫星绕地球

11、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离地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3倍。则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线速度大小为_;周期为_。参考答案:10. (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参考答案:答案:mg+Fsin11. 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测得某金属的入射光的频率n和反向遏制电压Uc 的值如下表所示。(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 =1.610-19C)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了Uc-n图像,如图所示,则根据图像求出: 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Hz;(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普朗克常量 Js。(保留两位有

12、效数字)参考答案: 由图像读得:;由图线斜率,解得:12. 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从黑洞发出的光子都无法挣脱引力而射出若在某黑洞表面可以不断的发射出一种频率为的光子,光子贴着黑洞表面射出后恰可以沿着黑洞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此黑洞的平均密度为 参考答案:13. (6分)如图所示,一储油圆桶,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无油时,从某点A恰好能看到桶底边缘上得点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在A点沿A、B方向看去,看到桶底上的C点,C、B相距,由此可得油的折射率_,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_m/s。参考答案: 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13、. (选修34)(7分)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线,求该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并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参考答案:解析:依题由甲图知该波的波长为(1分)由乙图知该波的振动周期为(1分)设该波的传播速度为V,有(1分)又由乙图知,P点在此时的振动方向向上,(1分)所以该波的传播方向水平向左。(2分)15. (8分)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

14、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2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参考答案:(1)A; (2);遵循动量守恒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带入数据得=J。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在纸面内建立直角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