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从心开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35927139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教育从心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的教育从心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的教育从心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的教育从心开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的教育从心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教育从心开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的教育 从心开始转作风 抓落实 促发展 雪河中学 冯红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提倡转变工作作风的今天,对于我来说首先要做的是立足本职,培育好孩子,以我全部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去。 作为老师要想使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那就要用孩子般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般的心灵去感受,用孩子般的语言去说明周围的一切。用理解、尊重、信任、鼓励,这四把金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从“心”做起,充分调动自身的工作热情,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展示自身的优异成绩,树立起“勤勉、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一是要有“好学心”。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要从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表面学为深入学,从临时学

2、为系统学,补足学习的原动力,增强学习的乐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要积极参加委机关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坚持自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其次,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主动学习综治、维稳及执法监督等工作的相关规定,从而能更快的适应并开展工作。再次,要如饥似渴地吸取有利于自己发展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 2 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知识创新时代的要求,

3、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从而激发自己的斗志,投身我区新时期的建设事业。 二是要有“敬业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要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但要自己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加强师德效能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风师德,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不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即要学

4、政治、学理论,又要学业务、学法律、学科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这次师风师德效能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模范。 三是要有“爱心”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非常有才华,而且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要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爱我们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去学。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如何教学生会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

5、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四是要有“尊重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变传话为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应当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 作为教育界的一名教师,我感到教育的希望需要我们努力,振兴教靠教师的辛勤工作,尤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更应该扎实钻研教学业务,爱生如子,为提高的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