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5900816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 B该病毒可能装配有蜱虫细胞的某些成分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D该病毒由于寄生在蜱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参考答案:B2. DNA的一条链中相邻的A和T之间的是氢键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脱氧核糖参考答案:C3

2、.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考查,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与功能上联系【解答】解:A、内质网可以以囊泡的形式移向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又可以以囊泡的形式移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A正确;B、各种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3、,在结构上相似,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贯穿或镶嵌其中,B正确;C、生物膜是对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的统称,不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的统称,C错误;D、生物膜系统中的各种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故选:C4. 图甲为某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态,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幼苗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的物质是_。幼苗芽尖产生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属于细胞的_运输。图甲中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2)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

4、长中,能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_。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均能 D.均不能(3)图甲幼苗横放后,2处和3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依次对应图中的_曲线和_曲线。(4)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_(填“高”或“低”或“相等”),其原因是_。(5)从图丁曲线分析,_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参考答案: (1). 色氨酸 (2). 主动 (3). 在重力作用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4). A (5). A1 (6). B2 (7). 低 (8).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9). 脱落酸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根对生长素较

5、为敏感理解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进而判断1?4处生长素的作用情况。(1)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幼苗芽尖产生的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细胞的主动运输。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2处被抑制,4处促进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2)图中1处促进生长,2处抑制生长,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3和4处均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3)图甲幼苗横放后,2处生长素浓度升高,且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应于A1;3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但仍促进生长,对应于B2。(4)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

6、度要低。(5)据图丁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脱落酸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5.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参考答案: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而As进入水稻

7、细胞,则应由细胞膜的生理特性,而非结构特点所决定;毒性很强的含砷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推测会影响酶的活性;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推测二者的吸收存在竞争性抑制,要关注“与As原子结构相似”这一信息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故A错误;B、As进入水稻细胞,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则砷(As)可能是酶的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使得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B正确;C、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

8、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说明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正确;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则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酶的活性等相关知识,此题是新情景的材料题,问题解决应建立在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6. 植物体内能够合成吲哚乙酸等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合成吲哚乙酸受基因的控制吗?A受基因控制,因为吲哚乙酸的成分是蛋白质,而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B不受基因控制,因为吲哚乙酸的成分不是蛋白质,而基因是通过

9、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C受基因控制,虽然吲哚乙酸的成分不是蛋白质,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合成相关的酶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D不受基因控制,因为植物合成吲哚乙酸不属于植物的性状参考答案:C7.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会在北方形成新的物种,对北方人们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会慢慢形成新的种群 B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C定向变异形成新的物种 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参考答案:C8. 关于人类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

10、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参考答案:D9.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参考答案:B10. 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

11、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参考答案:B 11.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 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B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D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参考答案:答案:C12. 科学杂志评出“饿死肿瘤研究”为“2004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化疗药物结合,可延长结肠癌患者存活期。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A.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B.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C.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D.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参考答案:

12、D13. 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但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为什么会只有一根“树根”?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研究,证明了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神经元“长相”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B.轴突末端含有大量线粒体C.树突末端含有神经递质D.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只有一根“树根”有关参考答案:C14. 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种子的萌发 病毒的增殖过程 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DNA探针的使用 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

13、输A B C D参考答案:A15. 下面-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转为,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转动粗准焦螺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 移动装片A一一一 B一一C一一一 D一一一参考答案:C16.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参考答案:B17. 下面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比安静时,ATP消耗速率加快,生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都会伴随ATP含量的增加C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pH由10下降至2的过程中,该酶活性一直不变D植物的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中,ATP中三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都会释放出来参考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答案解析】C 解析:人体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伴随着ATP含量的减少;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左右,当处于PH为10的条件下时已失活,失活后不能再恢复活性;植物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TP中只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会释放出来。【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