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

上传人:lili****2007 文档编号:235725248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练结合题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测练习题3及答案(备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下笔如有神。2017年吉林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专项测练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什么( )A.社会功能B.育人功能C.经济功能D.政治功能【答案】B【解析】A、C、D项均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答案】A【解析】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

2、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是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动机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即反映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4.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的理论学派是( )A.行为主义学派B.认知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答案】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该学派对心理发展的重要贡献。5.某中学老师围绕中学生网瘾问题,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并

3、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找出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并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方法为(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A【解析】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等。6.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常考)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前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学生被外在的刺激(小鸟)所吸引,这

4、属于无意注意。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论【答案】B【解析】凯兴斯泰纳提出的“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即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典型观点。8.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可塑性【答案】C【解析】略。9.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常考)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教材D.运用知识【答案】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体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

5、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0.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答案】A【解析】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学生上课开小差属于注意的分散。1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的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为操行评定的概念。12.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描述的是( )(常考)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

6、.注意的分配【答案】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13.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关禁闭,否则,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A【解析】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身体行动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1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A.嗅觉适应的结果B.嗅觉对比的结果C.嗅觉补偿的结果D.嗅觉统合的结果【答案】A【解析】由于刺激对感

7、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题干所述属于嗅觉适应引起的感受性降低现象。1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员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育实践【答案】D【解析】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6.红色、橙色、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色、青色、蓝色往往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错觉【答案】C【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8、。17.老师非常重视教室的布置,在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植物区等。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属于(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物质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植物区等”即是一种物质性隐性课程。1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间错觉B.时间错觉C.运动错觉D.视觉错觉【答案】B【解析】略。19.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

9、德判断处于( )阶段。(易混)A.惩罚服从取向B.相对功利取向C.寻求认可取向D.社会契约取向【答案】D【解析】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又称社会法制取向阶段或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以法制观念为导向,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但不再把社会规则和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而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他们尊重法制但不拘泥于法律条文,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不合时宜的条文可以修改。20.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影到视网膜上的映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认为他的大小没有改变,仍按照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他。这反映的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

10、性【答案】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知觉的大小恒常性。2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22.遗忘总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常考)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23.从课程的形态上看,当前我国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答案】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

11、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4.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 )影响的结果。A.同化说B.痕迹消退说C.动机说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答案】D【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正是由于这两种抑制的影响,一段材料中前后端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25.林老师讲借生日一文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B.情境导

12、入C.悬念导入D.直接导入【答案】C【解析】悬念导入是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思维进入惊奇、矛盾等状态,构成悬念的导入方式。题干中的林老师通过设置悬念“为什么要借生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在思考、研究中学习新知识。26.幼儿园儿童算加减法时,常用数手指的方法帮助自己。这种思维类型是( )A.形象思维B.分析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C【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例如,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直观动作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27.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答案】D【解析】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内因。28.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与综合B.间接概括C.判断与推理D.指向与集中【答案】A【解析】思维的一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