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详解一去二三里

卢卡****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05KB
约2页
文档ID:235160064
详解一去二三里_第1页
1/2

详解一去二三里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详解一去二三里_课堂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首诗,如今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将它选为一年级小朋友的开蒙读物,为什么呢?细细读来,真的看出了一些门道  第一是它简约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单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间隔 ,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单的微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第三是它有意境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构造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lsquo;列锦rsquo;。

你看!在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欢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详解?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