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34829912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方案*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建设方案一、现状分析(一)村庄基本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小刘桥村位于*县成东北14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3651,东经11830。南邻淄河与西刘桥村相望,东与东流桥村相邻,西与胜利村接壤。地貌总体为平地,原本有大岭和土台,19721975年先后平整为平地,地势由南向北微微倾斜,引用淄河的水浇灌田地,比较顺便,碱地逐渐变好。至2015年底,村庄住宅区东西长486米,南北长280米,占地190余亩。2、历史文化。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刘氏由直隶(*)*县迁至青郡千乘县之北乡黄史湾,后迁居*县三水口,明崇祯二年(1629年),刘姓由三

2、水口迁至淄河南傍桥立村,取名刘桥村,后因与东流*西相望,故称西刘桥村。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刘姓果、品二兄弟迁至淄*崖立村,取名小西刘桥,后演化成小刘桥村。小刘桥村刘、印二姓,印姓于清同治元年迁入小刘桥村居住,刘、印两姓友好相处,和谐居住。民国修县志载有小刘桥村,1938年2月本村早期共产党员刘洪范在小刘桥和西刘桥村发展了刘述训、刘其山等数名共产党员,又有王林、宋立言、张立群等早期共产党员经常来小刘桥村刘洪范家秘密领导组织抗日力量、抗日救国,故小刘桥村成为抗日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当时小刘桥村这一老革命根据地的税收和公粮得到了减免,本村群众得到了党的关怀,抗日热情高涨,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

3、页。(二)村庄社会发展概况1、村庄人口。全村人口597人,147户,其中党员27人,土地605亩,村居占地190余亩。新一届“两委”班子,作风朴实、开拓精神强、干群关系融洽,成为1乡村旅游建设的主力军。2、基础设施基本完善。1987年,全村房屋统一规划,一条东西主大街长500米,宽12米,五条南北大街,一条宽12米,四条宽10米,长250米。房屋高、宽统一尺度,底台、檐头统一标准。2016年,村庄9条街巷全面硬化,硬化道路23000平方米,新建排水沟5900余米,路边铺设花砖5600平方米;种植海棠、*道黄杨、法桐、白蜡等2300余株;安装LED路灯80盏;粉刷墙壁7000平方米,墙体彩绘27

4、幅,设文明宣传标语17处;安装数字高清监控16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装直饮水设备1处,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安置2处迎宾大门,提升村庄对外形象。公共文化阵地基本齐全。新建便民服务室、乡村剧场、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小刘桥村学生候车厅各1处,方便群众生活。随着小刘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村民精神文化建设日渐文明、和谐,村内涌现了以刘述武、张玉兰、武凤鸣为代表的文艺爱好者,戏曲演唱、扭秧歌、快板书、广场舞、剪纸艺术等代表力作层出不穷。(三)村庄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现状。小刘桥村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副业以历史悠久的苇席编制手工业为主,各

5、农户自备原料加工编制,苇席花纹细致、尺寸适中。建国前后村内青壮年劳力用小推车将苇席运往周边各地销售,如*、*、*、*等地,颇有名气。特别到了冬季苇席的销售旺季,胶东有一民俗习惯:“炕上无新席,脸上没有皮”,孩子结婚必须铺新苇席一对。到了合作社时期,由生产队统一整体备料,分户加工编织,再集中组织销售,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用现代运输工具将优质的苇席销往*、*、*等地,1964年,由刘化智、印中和等三人从*用轮船把苇席发往东北*,曾经远销东北黑龙江、辽宁*等地。小刘桥村几代人用这一辛劳的苇席编制来养家糊口,结婚育子,修建家园。至今日,那些勤苦的老年人对这一历史久远的传统苇席编织仍然恋恋不舍,仅有少数

6、人还在继续加工编织着,年轻人的打工潮替代了这一古老的传统编织手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小刘桥村依靠优越地理位置,工商业逐渐兴盛,截至目前,本村有大小商铺120余家,企业4家,越来越多商户来本村建厂兴业。小刘桥村共种植绿化树木2000余株,村东有淄河桥一座,村北有河湾一处,村庄被绿树和小河环绕,呈现出一片安静和谐的乡村田园风光。总体来说,小刘桥村本身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但是在建设乡村旅游也存在不少约束条件: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政府和村级财力有限。二是村民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带头发展创业致富意识不强。二、定位与规模小刘桥村民风淳朴自然、民俗文

7、化多样、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位置便利,结合以上发展优势,小刘桥村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源,通过“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三大体系的建设,建成以“富裕小刘桥、文明小刘桥、生态小刘桥”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基本要求的旅游观光村。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0%以上,让贫困户全部脱贫。三、发展与规划按照“农民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利用小刘桥村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水河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

8、乡村休闲旅游业,提升休闲观光旅游层次。(一)做精农业特色产业。小刘桥村紧邻东王路、石大路、广码路、团结路,交通位置便利。借助便利的交通优势,可以形成“垂钓园1”“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吸引游客观光旅游。鼓励村民进行土地流转,预计2017年流转土地200余亩,建设采摘观光林。采摘与观光相结合,设计路径长短结合,尽量曲径通幽,迂回曲折。因地制宜规模种植特色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如蔬菜、葡萄、石榴、无花果等品种,保证品种无公害、口味好、种类多。建设冬暖式保温棚,可反季节种植,反季节采摘,尽可能延长采摘时间,增加客流量。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观光塔

9、或观光长廊,以栈桥相连。经济观光林与经济种植作物布局要科学,实现轮流合理采摘。围村种植花椒林带。观光林、经济作物道路两侧种植花椒。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可做自然隔离墙使用。根据本村道路建设情况,种植2-4行,可采摘花椒芽及加工花椒,创造经济效益。以精细、节水、设施、观光、循环农业发展为抓手,依托“西刘桥狗肉”等特色地理标识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庭院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建设标准化生态庭院养殖圈舍。(二)改造绿地河湾。小刘桥村有村北侧老淄河一条,村南侧河湾一条。这两条河流对养育小刘桥村父老乡亲曾立下“汗马功劳”,除了农田灌溉,还给乡亲们留下了游水嬉戏的记忆。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坑塘逐

10、渐废弃,成了村民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臭水坑,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活和村内环境。要对废弃的两条河湾进行改造,让废旧坑塘成为生态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让一个个废旧坑塘变成“金窝窝”和“聚宝盆”。一是全面清理坑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彻底清运、放水、清淤、固堤、硬化,建设人工湖。二是设置观光塔,新建养心亭,铺设栈道及长廊,设计造型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及人物形象,以供游客摄影留念。二是栽种景观树。在池塘内种植有利于改善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在沿河两侧建设绿化景观带,在村庄北侧建设一1处20余亩的绿地,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四是建设休闲垂钓基地。养殖鱼、虾、莲藕等,发展特色垂钓园

11、。五是开设农家乐。结合200亩采摘园,可林下养土鸡、土鹅,在蔬菜大棚里,种植有机无害的时令和温棚反季节蔬菜,形成家禽吃虫吃草,粪便肥果树,把生态园建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绿色氧吧,同时规划好停车及住宿的空间。让城里人来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农家菜。六是提供特色纪念品。结合本地特色品牌,做好“西刘桥狗肉”、“虎头鸡”、“食用菌”、“小米”等礼品的包装与开发。(三)传承乡村文化。为拓展乡村文明建设内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成立乡村历史文化展馆。积极发掘小刘桥村历史文化资源,收集本村祖辈们辛勤耕作时的老物件、老故事、老习俗等。设置生活习俗展区、民间文化艺术展

12、区、农业生产习俗展区、风俗民情展区、村情展区部分,让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此外还要建设一处红色教育区。结合本村红色历史,设置蜡像,还原本村历史人物风貌,设置入党誓词宣誓馆,在党员集中活动日组织党员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四)做强本土苇编业。小刘桥村苇席编织已有600多年历史,苇编被评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苇席编织编出了小刘桥村的地域文化,小刘桥村40岁以上村民都会苇编工艺,如今苇编手艺面临失传,只有刘述志一家还延续编制苇席的传统工艺。为让年青一代更好地传承这一门传统手艺,成立苇编合作

13、社,吸引更多空闲劳动力,编织工艺上不局限于苇席编织,还可编锅盖、筐子等日常生活用品,要推陈出新,编出特色。利用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创立品牌,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五)做大商贸流通区。西刘桥商业街商铺众多,是市场人流和货流的集散地,每天下午更会出现人流、车流量多现象。村北侧集市存在不少问题: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差、食品安全无保障、卫生脏乱差、计量器具不规范等问题。对于农村集市要因地制宜、以民为本、布局合理的规划好、发展好。兴建农贸市场,明确市场管理责任,组成农村集贸市场管理领导机构,促进市场健康、快速发展。1四、村务管理与长效机制为切实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乡

14、村旅游建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刘效明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刘效强、刘英杰、刘效忠、燕世花组成。具体负责小刘桥村乡村旅游工作建成的具体实施和监督。(一)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合理的开展,做好规划工作,明确乡村旅游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二)把握原则。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牢记发展特色旅游的理念,要反城市化、去城市化,不落入俗套。(二)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乡村旅游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乡村旅游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

15、乡村旅游建设的主体。要大力运用本地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吸引县内和县外的游客。(三)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乡村旅游建设。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四)细化分工。在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两委”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五)强化监管。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担任项目监督小组,建立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对村内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村务财务每月公开一次,1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乡村旅游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