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

上传人:创飞 文档编号:234668712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编)关于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归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2016 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闫发亮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6 个班的地理课教学。 根据学生实际,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 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

2、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 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教学中, 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 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3、二、 结合学生实际, 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批学生在小学没有学好地理, 地理基础较差, 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 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 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多从初中生活, 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

4、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 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 如 “地震”, 火山, 神州七号成功返回, 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 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 45 分钟的教学效果, 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 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

5、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 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 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