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河南省鹤壁市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华版)

上传人:说**** 文档编号:234668455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编辑)河南省鹤壁市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可编辑)河南省鹤壁市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可编辑)河南省鹤壁市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编辑)河南省鹤壁市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编辑)河南省鹤壁市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华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高一 (卫星、重点班、普通班)语文测试题淇县一中教科处命题(2016.3.15)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秦汉时代皇宫

2、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天” 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 上下, 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 尊卑、 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 中,思想家曾为 “五” 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 可以归纳和

3、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 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 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 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

4、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 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 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 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10世界中, 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 永生) 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

5、”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 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 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

6、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B. 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C. 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 “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因为“天” 等同于“一” ,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 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 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

7、崇敬。B. 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C. 秦汉时代,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D. “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秦汉时代, 人们普遍相信 “五行” 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所以“五” 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B. 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

8、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C. 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D. 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 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9、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

10、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苏洵六国论)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判:决定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速:招致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暴秦之欲无厌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赵尝五战于

11、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D是故燕虽小国而 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师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B. 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C. 二、三两段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D二、三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小题 5分)(1)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2、。(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月 圆(1)【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 (3) 空山静,高悬列宿(4) 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1)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秋天杜甫所作 (2) 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 未缺:指 月 圆 。 (4) 列 宿 : 众 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9.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 三) 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6 分,每句一分 )(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出除了保障百姓的物质生活所需,还要对百姓进行教 化的语句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 荀子在劝学 中谈到学习要注重积累时,说“,; 不积小流,。”(3) 贾谊在 过秦论 中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

14、的胜概。洞庭东山、 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 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 种植各种水稻, 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 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 ( 橘名 ) 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 “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 四时皆宜; 从生产说, 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 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 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