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生评价 第一节 学生评价的目标1一、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v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等人首创,旨在为教育目标设计和教育评价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v将各类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v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v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v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2v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于1956年出版,标志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到了1966年,十年的时间内,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都初步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v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被至少译成18种语言,成为20世纪教育测验与评价、课程编制和师范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31、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递进的层次类别(ascending level)v层次1:知识(knowledge) 知识 v层次2:理解(comprehension)v层次3:应用(application)v层次4:分析(analysis) 理智能力和技能v层次5:综合(synthesis)v层次6:评价(evaluation)4v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v“知识”和“理智的能力和技能”具有内在统一性:理智的能力和技能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只有上升为“理智的能力和技能”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5布鲁姆对教育实践中把90的时间用于最低层次的“知识”目标提出了警告分类学所强调的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使他们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难题,并能有效处理那些较生疏的问题这种强调是对那种按部就班、死记硬背方法的有力冲击 6v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1:知识(即对知识的回忆、记忆),分为三个亚类:“特定事物的知识”(事实性知识)“处理特定事物的方法和过程的知识”(方法性知识)“某一范围内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概念性知识)7v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2 :理解(即领会),分为三个亚类“转译”“解释”“推断”8v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3 :应用在特殊和具体情境中使用抽象概念,包括两个亚类:A.执行(executing):此时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的任务,所做的是执行某一程序B.实施(implementing):发生于学习者选择和运用程序以完成一个不熟悉的任务9v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4 :分析 ,分为三个亚类“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10v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5 :综合(创新行为),分为三个亚类“做出独特的信息交流”“制订计划或成套操作”“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11v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6 :评价,分为两个亚类“按内部证据评价”“按外部准则评价”122、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五个递进的层次v接受v反应v形成价值观念v价值观念系统化v价值体系个性化13v情感领域五个层次目标的涵义层次1:接受(注意) 分为“觉察”、“愿意接受”、“控制或选择的注意”三个亚类。
层次2:反应 分为“反应的默许”、“反应的意愿”、“反应的满足感”三个亚类层次3:价值判断 分为“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偏爱某种价值观念”、“承诺感”三个亚类层次4:价值观念的组织化(系统化) 分为“价值的概念化”、“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两个亚类层次5:价值观念的个性化 分为“一般性态度”、“个性特征”两个亚类 14v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关系布鲁姆和克拉斯沃尔等人认为,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之间存在“有机体的基本统一性”:认知目标中存在情感成分,因而认知目标可以作为实现情感目标的手段;情感目标中存在认知成分,因而情感目标可以作为实现认知目标的手段153、E.J.辛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七个层次:v知觉:包括感觉刺激、线索的选择与转化v定势:包括心理定势、生理定势、情绪定势v指导下的反应:教师指导下的任务操作v反应机制:形成习惯的行为反应(简单技能)v复杂的外显反应:形成复杂的行为反应(复杂技能)v适应:适应情境而调整、改变动作活动v创作:创造新的动作或操作材料的方式16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v1、用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便于客观地评价;v2、目标具有层次结构:连续性、积累性、递进性;v3、针对目标行为方式,超越具体学科内容;v4、为编制教育测量工具提供可行依据。
17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评价:v1、立足行为主义立场,强调外显行为及其连续、累积关系,为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可测性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v2、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领域,并对每个领域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分类,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方法18二、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分类系统v加涅将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归为五种,并把它们分成如下三个领域:v认知领域: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v动作技能领域v态度品德领域19v加涅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类别:v言语信息v智慧技能v认知策略说明:(1)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层次升高 (2)每种知识类型既有认知内容又有认知过程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又分为四个亚类别20两种分类理论的比较:1.相同之处n认为教学目标必须分类;n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领域;n主张教学目标应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21两种分类理论的比较:2、不同之处(1)分类目的不同:n布卢姆为教育测量而分类n加涅为教学设计而分类(2)分类依据不同:n布卢姆以价值和可能为依据n加涅以知识分类为理论依据:言语信息属于“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则属于“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