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谈改革:学生最高兴老师最痛苦家长最担心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在沉闷的中国教育界绝对算得上一个“异类”I:个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山东高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老家的一所中学语文老师 正如很多成功人士传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主人公选择了一条适合自C的航道,此后扬帆远行、一帆风 顺李希贵从老师做到年级主任,再到副校长、校长,乃至潍坊教育局局长;山于表现出色,2006年调任 教育部负贾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7年,他的人生轨迹转了一个大弯,正当“仕途”被众人看好时,他主动选择來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出 任校长而一场如今看来或许将撼动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模式的变革,也随着他的到來,在这所学校埋卜•了 种子IJ前,教育部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这所学校的教育改革经验按照教育部 新闻发言人续梅的话说,教育部在一所中学开发布会,“这还是第一次”主管官员评价学校的改革是一种 新的育人模式,“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改革的"操刀乎''李希贵本人却显得非常低调,与其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说,’'如 果再给自己三年时间,应该能做得更好”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这位校长,听他讲述了这场让“学生最高兴、老师最痛苦,家长最 担心”教育改革的幕后故事。
迷恋学生成长的老师《21世纪》:十一学校启动这场改革的初衷是什么?李希贵:最近这些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在中学领域这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现象,就开 始了冇人模式的探索通过构建一个推动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形成毎…位学生不同的课程方案, 故终实现我们教育的木质——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醍自己,成为自己,使他们具备社会贵任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你在很多场合都说,这场改革“学生最高兴、老师最痛苦,家长最担心”,老师为什么会“最 痛苦”?李希贵:因为改革对老师的挑战太大了实施“选课走班”,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革行政班和 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被打破,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面临朿建更为枣要的是,随着行政班和班主任的消失,任 课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大大増加毎一位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他们不仅要负贵学科教学, 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和人际交往: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学生会学,要管理和领导学生的学习 对于很多老师來说,工作最增加了好几倍《21世纪》:我们学校提供了什么样的机制,能让老师适应这场略显剧烈的变革?李希贵:非常幸运,十一学校集中了一批有追求、有梦想的人一直以來,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很美好 的教育,就像加拿人知名的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所说,“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十一学校 就是有相当一批老师是迷恋学生成长,看到学生成长就志乎所以的人,我想这址改革能够不断得以推进的 最为朿要的一件寄十一学校的价值观,是所有老师讨论其至交锋后产生的价值观,我们都认同于价值观 所以,我们再讨论的时候,不会再吵架,我们就去做《21世纪》:价值观是一个方面,现实却是改革后教师们的工作量都増加了不少,作为校长你如何平 衡?是否要在绩效考核中体现?李希贵: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前两天,学校所在地的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教委上任來学校考察,我跟 他们都说了,你短时间可以,但不能长期让这些老师卖命,拿着同样的工资,干着两倍三倍的工作量我 举了学校一个男老师的例子,他是个年轻老师,因为工作压力大非常劳累,有老师看他样子就说,你怎么 看着像是生了孩子一样累?十一学校的老师承担了这么大的改革任务,为地方乃至国家在开发课程,而且 我们已经把课程改革的经验分亨到其他学校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薪酬体系不公平,应该对这些老师冇 所表示领导听J'汇报后也很雨视,他们一方面非常认可十一学校老师们的贡献与奉献,同时也表示正在 研究怎么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申,我们正在争取现在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之后,也带來了很 多障碍,要打破它,需要一个时间。
让学生找到“新的归属"《21世纪》:对于学生而言这场改革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接触过一些学生,他们说原來的行政班撤销 后,一下子觉得没有了依靠,缺乏归属感你怎么看?李希贵:其实不只是学生,很多中国人对一个单位的归属感都太强了,什么事都归到单位即便退休 十年了,有事还想着找原來的单位这些孩子们…开始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经过一段时间,他 找到了归属,为什么?实行选课走班制后,一个学生因为课程选修的缘故,町能会^8-10个新的班集体, 所以需要毎一个学生在这里边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到不同的贵任而且,你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打破了行政班,学生里最不适应的是谁?我们发现是那些长期当班 心的学生,最不适应因为过去他在这个班里特别受尊崇,现在行政班一下没有J',特别找不到自己我 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学会做群众,在技术课上是学徒丁•的角色,在戏剧课中可以跑龙套当…个孩子在学校 里能够在不同的团队、不同氛围里生活的时候,他就安全了《21世纪》:实行“选课走班制”后,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接触更多的同学,形成不同的学习自组织,这 也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吧?李希贵:没错,我们的学生通过这种不一样的校园生活,慢慢找到了跨班级的志同道合的同伴。
西方 一个教育学家发现,…个人的财富是他最好的五个朋友的平均数所以,学校能不能给学生找到志同道合 的同学,特別是将來能够一块创业的朋友,像盖茨、乔布斯、雷军那样,我们觉得很垂要非常欣慰的是,现在I•一学校里这样的圈子越來越多I:个星期四,我和学生们共进午餐一起交流, 坐在我旁边四个学生都是《异乡》杂志的主编、副主编,來自四个年级,不仅不是一个班,而且不是一个 年级,他们都有共同梦想的学生,彼此之间有了新的归属我们还在路上”《21世纪》:如何评价十一学校H前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李希贵:本來发布会我们提供的材料是“课程改革,我们在路上”,但教冇部的同志不同意,他们建议 稍微高调些但我们自己觉得,课程改革的确是“在路上”对于课程改革,我们只有价值观的引领,没有 模式的要求我们也反对把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堂都用一个模式去尚化我们鼓励老师根据自C的学科, 自己个人的授课风格,去设计不…样的课堂教学我觉得,任何改革都必须顺应人件,如果和人性逆着来, 那改革者的工作量就会大很多《21世纪》:为什么对自己的改革尝试这么低调?李希贵:学校从2007年开始改革的准备,此后我们一直是自己闷头干,因为改革的工作議太大了,需 要安静地干几年帕本來这次我还准备拖…下(注:指教育部在十…学校冇开现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该校的 改革进展),为这事还专门找了一次部领导,看能不能再拖几年时间。
他说这一次不行了,不能再拖了,三 中金会决定出來后,教育改革被提到了很高的位宜卜•一步改革的八大工作动态,教育综合改革被列在了 第二位,仅次于农村改革部领导就要求我们,这次必须把学校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告诉社会其实从这两年,外边來参观学校的客人也很多,全国20多个省份的领导、朋友、同行都來过学校,人 数得有I力多人,我们也只是简单介绍了正在做的事我自己觉得,如果再给十一学校三年安静的时间,我们会做得更完善现在你会看到学校到处是问题, 还有若干漏洞,下一步我们还要有大量的丁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等看我们去解决,比如“选课走班”制配 套政策的形成,老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