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十五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94050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十五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十五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十五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十五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十五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是参考答案:A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示气压值,C、D两箭头吹向高压,C、D错。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向左偏。A箭头向左偏,A对。B箭头向右偏,位于北半球,B错。2. 读图5“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2324题23图中表示暖锋的示意图是24、关于图中A、B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形成连续性降水 B、A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升高C、B天气系统雨区主要在锋后 D、B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降低参考答案:B D3.

2、 读下图,回答56题。5方框中、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水土流失 粮食产量下降土壤盐渍化 洪涝灾害增多A BC D6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持续性参考答案:C B4. 从右图中各国人口发展状况看,其中数字与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A印度 B中国C德国 D美国参考答案:B5. 读“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该工业区位因素最有可能是A.原料 B.科技 C.市场 D.交通参考答案:A6. 峡湾景观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著名的旅游资源,其成因是( )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峡湾景观是斯堪的

3、纳维亚半岛著名的旅游资源,其成因是冰川侵蚀,C对。流水侵蚀、海浪侵蚀、风力侵蚀不是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A、B、D错。7. 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B8. 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加大运输成本 B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 D可以增加能源消耗参考答案:B9.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图中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

4、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参考答案:(1)C (2)B(1)图中显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自1970年以来白天人口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夜间人口反而越来越少。由此可以看出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故C正确。(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推断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造成人口的流动性增大,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必备条件。故B正确。10.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

5、衢”。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2)、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铁路交通 D水运11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多采用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B防止城市内涝C阻止行人穿行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参考答案:10.D11.A【解析】第10题,该城市历史悠久,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最初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水运条件。第11题,高路基、公路涵洞形成立体化的交通,从而减少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干扰。11. 读某日地面天气形势图,判断北京气压的

6、最低值可能是A10249百帕 B10251百帕C10241百帕 D10259百帕参考答案:B12.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参考答案:B【详解】从图上不难看出箭头分别代表的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的来源是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选B。13. 下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其中表示太阳系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 14.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9.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

7、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30.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参考答案:29. C 30. B【29题详解】山地M岩层断裂并位移,属于断层。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30题详解】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其余三座山都是断块山,故选B。15. 读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回答该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原因主要是 单位面积产量是粮食作物中最低的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出口创汇,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A B. C. D. 参考答案:B16.

8、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5. 20052010年A.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6.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参考答案:5. A 6. B5.读图,横坐标代表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代表迁出人口比重,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广东、四川在我国人口

9、总数大,贵州相对较少,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少于四川,故C不符合题意;同理,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少于广东,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信息没有体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故D不符合题意;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A正确。6.2005-2010年,图中人口从中西部落后省份迁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17. 当40E的地方时为12点时,求10W的地方时为 ( )A、14点 B、15点20分 C、8点40分 D、7点20分 参考答案:C18. 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A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产生“磁暴”和“

10、极光”C为地球提供能量 D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参考答案:19. 北京时间就是( )东八区区时 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A. B. C. D. 参考答案:C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故选C项。20. 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正确的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参考答案:D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分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软流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1. 该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

11、29-30题。29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 B C D30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参考答案:D B22. 下图为我国云南丽江地区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千龟山,巨鳞状的山岩像一只只乌龟之背。完成下列各题。4. 下列岩石,成因与千龟山上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相似的是A. 板岩 B. 页岩 C. 石英岩 D. 花岗岩5. 形成“乌龟之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沉积 B. 固结成岩 C. 风化 D. 风蚀参考答案:4. B 5. C4.根据材料可知,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形成的

12、,砂岩属于沉积岩,选项中页岩为沉积岩,板岩、石英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选B。5.从图中看,“乌龟之背”主要是指地表岩石久经外力风化导致岩石破裂、碎裂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据此分析选C。23. 关于中心商务区的叙述,正确的是中心商务区只提供商务服务 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中心商务区的建筑物往往在市区里是最高的 中心商务区服务遍及全市,交通便利A B C D参考答案:B24. 海水运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巨大的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据此回答34题。3夏威夷是冲浪爱好者的天堂,冲浪时人们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波浪的能量4在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大的是()A风浪 B海啸 C潮汐 D洋流参考答案:D B3.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4.海啸是由海底火山爆发、地震引起的,能量巨大,所以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强。25.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