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979187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十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问题 的突破I【关键词】土地制度改革三农突破口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有专家把土地问题称Z为 “三农头上 的土地Z剑二因为农民 的所有希冀都寄托在土地上,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把土地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中国历代 的治政者、造反者,无不打着“耕者有其田”的 口号争取农民的支持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道路,就是从土地制度改革着手 的。其时,毛泽东领导 的革 命队伍每开辟一块农村根据地,首先做 的事情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他曾热情洋溢地描述 根据地分田地 的情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建立新中国Z后,我们党所做 的

2、第一件事,就是土改,就是让翻身解放 的农民得到一块真正属于白己 的土地。而土改所 产生 的效果,便是经济恢复速度迅猛异常,短短儿年就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经济高 潮。可惜,农民对土地当家作主 的感受很快随着合作化、公社化而淡化了,虽然仍然说农 民是土地 的主人,实际上“主人成了一个虚衔。土地主人角色 的虚置,一定程度使农民 积极性受挫,也导致农民在土地上创造 的财富锐减。那时候,农民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泡在 土地,但出工不出力 的结果,便是土地上 的收成少得难以裹腹。粉碎“四人帮比后,我 们党在发展经济方面所做出 的一个最重大 的决策,便是根据广大农民 的迫切愿望,进 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联产承

3、包责任制,再一次把十地分到人分到户。这件事被农民称为“第 二次翻身二而这一次“翻身”,使农民长久压抑 的积极性像火山般迸发,乃至创造出前所 未有 的经济奇迹-短短 的时间内便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 会经济 的发展,尤其是生产 的社会化与集约化 的要求,联产承包 的土地制度开始显 露出其局限性,特别是随看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土地在一家一户手中经营 的方式已出 现诸多的不适应,从1984年以来农业生产增速呈不断下滑走势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 以来实施 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潜力似乎已经挖掘到了最大 的限度。因此,如何在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土地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关注

4、的一个焦点。一、土地问题:“三农”问题的聚焦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两大趋向,一是城市化,二是产业化。这二者与“三农”问题密切 相关,更与土地密切相关。城市化是建立 的征收农村土地 的基础上 的,没有土地为基 础,城市化只是空中楼阁。产业化同样如此,产业化中一个最重要 的任务,是实现农业产 业 的转型,而这个转型也是在农村土地上实现 的。而二考都有一个共同 的着力点:把 在土地上经营 的大最农民转化为居民和T人。所以,“三农”问题聚焦在土地上,对新世纪“三农难题 的破解,必须I韦I绕土地问题做文章。1、从联产承包发轲的土地制度变革联产承包说白了,就是分田到户,实现土地承包。因为联产承包是在社会主义制

5、度下 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实行 的制度变革,应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 的土地制度变革。 这项变革,是从以唱“风阳花鼓”著名 的安徽风阳发轲 的。风阳县 的小岗村农民在极其 贫困 的条件下,冒着巨大 的风险,偷偷地进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 的改革试 验,打破了人民公社 的大一统,把土地分散经营,实行包产到户,改革实践只一年就大见 成效。这个自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1斤粮食 的村子,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而从小 岗村的改革实践由地下转到地上的过程中,中国广大农村经历了从不允许、允许例外、小范围允许 的实验过程,最终在全国推广,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 的大幕。这项变革-实际上是土地制度 的改革

6、,用“划时代、“前所未有”这类词来形容亦不 为过。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个变革 的意义:197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只有1397亿元, 其中种植业为1071.6亿元。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3214亿元,其中种植业达2195亿元, 扣除价格因素,1984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130.07和104.84,平均每年递增21.68和17.47。 1978年 我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7万吨,到1984年达到40730 )吨,增加10253 )吨,年 平均增长1708万吨,平均增长率为4.95,粮食连续6年这样大幅度 的增产,在历史上是 空前 的。棉花在1978年只有216.7万吨,1984年达到625.8万

7、吨,增加了 409.1万吨,年 平均增长68.18 7J吨,平均增长率为19.33,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1984年, 我国粮棉绝对产量为世界第一,粮、棉从解放以来第一次由进口变为出口。除粮、棉外,油料、糖也都大幅度增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施,其意义并不只是算算经济账就能说清楚的,更重 要的是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 极重要 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体现农民对土地 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权I叫归方面有了一个 良好 的开端。这一些,历史还会予以更深刻 的评价。木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下一页木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 但是,任何一项改革并

8、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时代 的变迁,不断“新翻杨柳iiir,用一句 时髦的话,要“与时倶进。从联产承包发轲的十地制度改革也是如此。而且,当农村的 改革带动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人们 的注意力开始放到了城市,改革 的重心向城 市转移,因为城市是一个更大的经济增长极,城市有看更为重大的改革攻坚任务。这样 一来,在联产承包制实施过稈中一度得到缓解 的“三农问题,又开始以新 的形式冒了出来,并影响着社会经济 的全面发展,土地制度改革又提到了重要 的议题上来了。2、联产承包制z后冒出的土地问题联产承包制的核心是土地承包到户。但承包到户并不等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土地问 题。20多年承包过稈中所发生变数,

9、使得土地问题重新成为“三农”问题 的一个焦点。有 一个数据表明,当前农村的十地纠纷超过了其他各种原因纠纷的总数,农民上访大部分 就是因为土地纠纷。而征用土地以及十地征用补偿问题成为农村土地纠纷 的一个矛盾焦点近年来,我国征地过程中暴霜出来 的矛丿百和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宪法和十地 法都明确规定,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 的以外,农村的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但由于 这个“集体所有,,是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存在,既不是个法人组织,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农 民没有行使权利 的组织形式和稈序。尤其在实际操作中,行使农村土地所有权,特别是行 使出让土地 的权利 的,往往是乡镇干部和政府土地机构。依赖土地为生和最珍

10、惜土地 的农民,往往在出让土地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农村十地所有权虚置,十地征用及土地征用 的 补偿实际上由政府说了算。因此,尽管政策强调“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很多时候,因为 征地,而让承包者并菲H愿地放弃了承包权,并在得到少量 的土地征用补偿费 的情况下 最终失去土地、丢掉了饭碗。也正因为此,在征用土地方曲成为农村 的一个矛盾焦点。根 据国土资源部执法监督局一官员透露,仅2003年上半年,全国发现备类土地违法行为超过 10万起,涉及十地面积39133公顷,其中耕地19400公顷。而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目前也 已达3. 5力-平方公里,圈占 的耕地有43%闲置。1987年到2001年,全国非农建

11、设占用 耕地33()0多力亩,近七成是政府用行政方式征占十地。实际的占用耕地数量会超过这个 数字,因为地方政府学会了钻中央政策 的空了,用化整为零、隐藏不报 的策略对付中央 的土地控制政策。现在经国务院批准 的用地只占全国用地 的10%,剩余大部分用地都是“下边”批的。而下边批准的征地所存在的大量“猫腻”,引起农民的极大不满。现在征用农民十地多是用于建市场,办工厂,特别是开发房地产等商业用途。主管部 门用儿力元 的价格征用农民土地后,又以十儿万、儿十力 的价格转让使用权,最初农民 还因有一点征地补偿而沾沾白喜,而当明白了真相Z后,便会爆发出强烈 的不满悄绪。正 是由于征地有非常巨大 的利益可图

12、,使得有关部门产生了极不正常 的征地积极性。木来 应该是控制、保护和监督土地不被滥占乱用的执法机关,反而成了征地拍地的积极推动 者。这也是那么多 的农村土地被滥占-乱用共至抛荒 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土地使用权 流转中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能够成为一些具市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一些为政者 的政绩,因此,对土地 的征收大权,一些地方政府 的主要领导便牢牢把握在手中。更有 英者,由于对有关部门和官员缺乏有效 的监督,在这方面出现寻租现象是不可避免 的。 大量的腐败就产生在土地审批的过程Z中。在一些地方,土地转移用途以后所产生的 级差收益到底有多少变成了开发商和腐败官员不义Z财,是一木难交代的帐。有

13、权威人士 提供 的一个估计,说改革开放以来有3万亿元 的土地级差收益从农民那里流向了其他社会集团。3力亿,如果能够悉数补偿给农民,“三农问题该能解决多少?十地是农民 的饭碗,征地带来 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量被征地农户从此失去饭碗。 虽然有一些征地补偿可以作为资木再创业再找饭碗,但是,在目前社会上缺乏对失地农民 的再就业培训 的情况下,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 的失地农民,失地Z后能找到什么合 适 的工作?现实中,相当多 的农民从农业转产后,主要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 的体力 劳动。而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市单纯 的体力型向专业熨、技能型转变,素质低 的失地农民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一

14、部分农民,尤其是一些青年农民“高不成低 不就的心理作祟,形成就业上 的障碍。还有一些农民分到土地征用款后,很快就花光,由此成为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没有生活保障 的“社会游民S3、新的土地制度的改革面临着三大难关十地制度要创新,这是众多人的呼声,但必须解决三大难关:第一大难关:如何在保证农民对土地的独立经营权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的集 约化经营。把已经分散经营 的土地再集中起來,而又不能采取过去 的行政方式,特别是 要在农民自觉自愿 的基础上,并能保证农民集中经营 的利益大于独立经营 的利益,这 是一个让各级领导都十分头痛 的问题。第二大难关:随着人口 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 的加速(城市化要占用

15、土地), 地少人多 的现状会越来越严重,如何尽快把聚集在农村土地上 的劳动力转移,更是一个 刻不容缓 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及时,特别是失地农民获不得新 的就业机会,生活 又无保障的情况下,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不能不三思再三思、重视再重 视。第三大难关:如何真正确定土地的真正拥有者。使“集体所有”实质化、具体化。在 土地私有化不能被认同的情况下,如何使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实权化,是一个必须解决 的问题。因为十-地流转,是在土地权真正为农民所有 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的。尽管法律保 障农民 的土地使用权,但所有权不属于农民,使得土地流转时,农民仍然处于一种被动 的 地位。例如,在政府征地时

16、,农民要求 的征地补偿在没有超过政府所限定 的额度时,政 府会承认农民对土地 的支配权,如果农民对征地所要求 的补偿超过政府 的额度时,或 者农民一口咬定不流转-不肯被征用,有 的地方就会用另一种说法了 :你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你没有权力这么做!二、关于土地制度创新的儿种思路关于十地制度 的创新,是一个在理论界争论比较激烈 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应该 从争论 的备种观点中理岀正确 的思路,从而对土地制度 的创新做出正确 的决策。当前,对土地制度 的创新,有以下几种思路:1、土地私有化主张十地私有化者认为,只有将土地所有权永久性赋予农民,农民才会珍惜、保护十 地。只有将土地所有永久性地赋予农民,土地成了私有财产,农民真正对土地有了处置权, 土地才有可能成为可以H由流通买卖 的商品。在他们看来,土地私有化Z后,那些种田能 手就有可能通过市场化 的手段拥有大量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