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978189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木原则关键词税收管辖权独立原则;公平原则国际税法的基木原则,是指调整国 际税收关系的规范的抽象和概括,也是国际税法主体应普遍遵循的法律准则。由于不同制度 的国家都有其所遵循的不尽相同的税法原则,而国际税法既不能照搬某国或所有各国的税法 原则,又不能完全不顾及备国税法的原则。因此 国际税法的基木原则丿、z当是各国税法所共 有的原则,即国家税收管辖权独立原则和公平原则。(一)国家税收管辖权独立原则各国 的国家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具体体现之一。税收管辖权独立,意味 着一个国家在征税方血行使权力的完全白主性,对木国的税收立法和税务管理具有独立的管 辖权力;在国际税法

2、领域,即指一国通过制定法律,确定木国税收管辖权的范I韦I,有权对属 于该范围内的征税对象进行征税。税收管辖权独立性和排他性,即国家独立自主地行使征税 权力,不受任何外來意志的控制或干涉;对国家税收管辖权的限制,只能是一种在国家间相 互自愿、平等地进行协调的基础上的自我限制。国际税法的税收管辖权独立原则,也是由 国际税法对国内税法的必然的依赖性决定的。国际税法以国内税法为基础,一国的国际税收 政策是其国内税收政策的延续和伸展;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国际税收协定往往是各国税法和税 收政策相协调的产物;税法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事宜,一国制定什么样的税法取决于该国的 国内国际税收政策。同时,独立的税收管辖权还

3、是国际税法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Z。只有 在国家税收管辖权独立的前提下,国家间的交往才可能是平等互利的;否则,如“二战”以前 广大殖民地国家附庸于其宗主国,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更不用说独立的税收管辖权了,根 木不可能产生包括平等互利的国际税收分配关系在内的国际税收法律关系。所以,国家税收 管辖权独立原则是维护国家权益,平等互利地国际经济交往的基础。法律原则祁有基本原 则与具体原则z分。相对于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国际经济法的基木原则而言,国家税收 管辖权独立是具体原则,而国家税收管辖权独立作为国际税法的基木原则,“居民税收管辖 权”和“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原则就是其具体原则。(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

4、一般都是 各国国内税法的基木原则。国际税法领域中公平原则的含义不完全等同于国内税法中的公平 原则,既是对国内税法中公平原则的承继,又是由国际税法的木质特征所决定的。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国际税法的公平原则的综合性及其价值取向上的特点是派生自国际税法木质属性 的一大特征。按照国际税法的调整对彖,国际稅法的公平原则可以分为国家间税收分配关 系的公平原则和涉外税收征纳关系中的公平原则两项具体原则。国家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公 平原则是各国在处理与他国之间衣国际税收分配关系上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其实质就是公平 互利,是国际经济法中公平互利基木原则的具体体现。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10 条规定:“所有国家在法律

5、上一律平等,并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地和切实 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性的经济、财政以及货币等重要的国际决策过程,并且公平地分享 由此而来的各种效益。”故国家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公平原则就是指,齐个主权国家在其税收 管辖权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平等地参与对其相互Z间税收利益分配问题的协调过稈,授终达到 既照顾备方利益,又相对公平的解决结果。众所周知,公平与效率是税法的两大基本原则, 二考的关系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国际税法中虽然也有效率价值的体现,但远没有公平 价值重要,尤其是在国家间税收分配关系上。因为如果实行“效率优先”,允许在经济、技术 等方血占优势的国家以高效率的方式对跨国征税对象征税,

6、而以其他相对处于劣势的国家要 付出高于前者的征税成木为理由,剥夺其对同一-对象征税的权力,热必破坏国家间在国际税 收分配领域的公平状态,有违国际经济交往的公平互利的基本原则。这主要是就税收的行政 效率而言的;税收的经济效率仍然是国际税法的内在价值要求,但亦存在着必要时让位于其 公平价值要求的现象。故国际税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同于国内税法,应该奉行“公平优 先,兼顾效率邯J价值取向。国际税法中的涉外税法规范同时又是国内税法的组成部分,是 二者相交叉Z处。从这个意义上來说,国际税法中的涉外税收征纳关系的公平原则应与国内 税法的公平原则一样,具体包括两方面:(1)税收的横向公平,即指经济情况相同,

7、纳税能 力相等的纳税人,其税收负担也应相等。(2)税收的纵向公平,即指经济情况不同,纳税能 力不等的纳税人,其税收负担亦应不同。应当指出的是,涉外税收征纳关系中的公平原则 还具有特殊的意义,体现在对待本国纳税人与外国纳税人税收待遇的问题上,这也是国内税 法公平原则的延伸。实际上,国家在对待木国与外国纳税人税收待遇上往往并不公平,尤其 是广大发展家,多采取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对于广大发展中 国家而言,通过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弥补木国的不足,是加 速其经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但是,国际税法的作用并不是力能的,其所创造的一 国的涉外税收环境的

8、作用也是佶条件的。当然,对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不能孤立、片面地 理解,而应从全局出发,作适当的评估。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对涉外 实行国民待遇的呼声越來越高。这并非意味着一概取消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强调当吸引 外资达到一定规模,内资企业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相当实力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时,就应当逐步取消对涉外企业的普遍性和无条件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从弥补我国弱势产业、 全面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在国家急需发展的项日、行业和地区进行生产经营的涉外企业 有选择、有重点地给予税收优惠,从而在整体上保持涉外企业和内资企业在税收待遇方面的 公平状态。三、国际税法上居民的比较(一)国际

9、税法确立居民概念的法律意义 居民是 国际税法上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同一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同一 国家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法律、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对居民的称谓及法律界定各异。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麻,随着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和税法惯例的国际化,国际税法学界对 居民这一概念已逐步达成共识,即按照一国法律,依住所、居所、管理场所或其他类似性质 的标准,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它既包括人,又包括公司和其他社会团体。应当说明的是, 国际税法上的居民的概念最初源r I有关的国际税收协定。早期的国际税收协定曾规定其适用 主体为公民或纳税人。但公民的概念限于国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公民的国

10、籍国往往与 公民取得的所得没有直接联系。而采用纳税人概念,则范围又过于宽广,难以确定,这是因 为它实际上只按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来规定协定的适川范围。既不考虑该纳税人是否属于缔约 国任何一方的国家,又不考虑该纳稅人是否居住在缔约国任何一方,故缺乏判定国际税收协 定适用范用的一般标准。1 196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协 定草案后,国际税收协定普遍采用居民概念确定协定适用主体的范围,犬多数国家的国内 税法据此亦逐步采用居民这一概念。实际上,居民的概念介于公民和纳税人z间,不论是否 为缔约国国民,都须符合备国国内法规定的条件。在国际税法上z所以要确立居民的概念, 其法律意义在于

11、:1.区别不同类型的纳税义务人,明确税收管辖权范围。备国所得税法实 践中,通常将纳税义务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负无限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另一类是负有限 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构成一国税法上的居民则为无限纳税义务人,即对于源白该国境内、境 外的全部所得都要向该国申报纳税。未构成一国税法上的居民,则为有限纳税义务人,仅就 其源自该国境内的所得纳税。2.避免国际双重征税。采用居民与非民居概念,则在某一自 然人或公司居民身份单一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行使居民征税权的国家z间对同一所得的双重 或多重征税。同时,当一个国家行使居民征税权时,按国际税收惯例,这个国家必须承担对 该居民所缴纳的外国税款予以抵免的义务。易

12、言z, 个国家的居民到另一个国家投资并取 得所得,如果所得来源国行使所得来源地征税权,则该居民在所得来源国己缴纳的税款应在 其所属居民国按法定标准予以抵扣。这也是所得来源地征税权优先于居民征税权原则的要 求。3.维护国家征税主权。在国际税法中既存在居民征税权与所得来源地征税权的冲突, 乂存在因国际税收条约尚未对缔约国国内税法认泄用民纳税人的条件作出规泄所导致的行 使居民征税权的备个国家间对同一所得行使征税权上的冲突。如何适当界定木国税法上居民 的范围,划清居民与非居民的界限,对于谈判、缔结和执行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协定有重大的 实践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征税权。此外,依法确认居民的概念和范囤有利于

13、促进国际 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及人员往来。(二)国际税法确认居民的标准国际税法上确认居民的 标准可以区分为白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标准和公司居民身份的确认标准。在此,我们将分别 予以比较论述。1.白然人居民身份的确定各国对于白然人居民身份确认标准的规定并不一 致,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1)国籍标准。根据木国国籍法应为木国公民的自然人,即 构成税法上的居民。国籍标准是从国际法中的属人管辖权原则中引伸出来的,即国家对于一 切具有木国国籍的人有权按照木国的法律实施税收管辖。但随着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人们 国际交往的口趋频繁,许多白然人国籍所在国与H然人经济活动所在地的联系较松散,采用 国籍标准认定居民身

14、份难以适应白然人实际所得和财产的状况。在国际私法领域,出现了一 定程度的住所法优先于国籍法的倾向,在税收立法中也只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少数国 家仍坚持国籍标准确认自然人的居民身份。(2)住所标准。一些国家规定,一个白然人如 果在木国境内拥有住所,即构成木国税法上的居民。例如,英国所得税法规定,在英国有永 久性住所的白然人或者在英国拥有习惯性住所的H然人为英国税法上的居民。住所木是民 法中的一个基木概念,一般指一人以久住的意思而居住的某-处所。从各国立法与学说来看, 住所应包括居住的事实和居住的意思两个构成要件。住所与国籍的区别在于:住所是个私法 上的概念,它反映了自然人与特定地域的民事联系

15、;国籍则是个公法上的概念,它反映了自 然人与特定国家间的政治联系,故世界上采用住所标准确认B然人居民身份的国家比采用 国籍标准的国家较多。但直接援用民法上住所概念的国家茯少,一般在税法中还附加居住时 间的条件并称Z为“财政住所二例如,口本所得税法规定,在口木国内有住所并在国内连续 居住1年以上的自然人为税法上的居民。应当指出的是,采用住所标准的国家甚多,且各 国对外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一般也明确采用这一标准,但住所作为一种法定的个人永久居 住场所,并非完全能反映岀某个人的真实活动场所。因此,不少国家通过税法作了补充性规 定。例如美国纽约州税法规定,凡在木州境内拥有一永久性住宅,口在纳税年度内乂

16、在木州 境内居住6个月以上,则视为本州居民。(3)时间标准。时间标准又称居所标准,指某一 自然人在一国境内拥有居所并且居住时间达到法定期限即构成该国税法上的居民。对于居住 时间的长短,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大多数国家规定为半年或1年。居住时间如果不累计的 可以不受年度限制,如果累计计算则一般限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居所与住所的区别在于,居 所是指白然人暂时居住的某一处所,其设定条件比住所要宽,它不要求有久住的意思,只要 求有一定居住时问的事实。(4)混合标准。国际上广泛采用住所标准和时间标准相结合的混合标准综合确定人的 居民身份。例如,徳国所得税法规定,在徳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有居所且居住6 个月以上的自然人为徳国税法上的居民。也有些国家还同时采用居住意愿标准,即把在木 国有长期居住的主观意图或被认为有长期居住的主观意图的H然人规定为木国税法上的居 民。判断某一白然人是否有在木国长期居住的主观意图,通常要综合考虑其签证时间长短、 劳务合同期限、是否建立家庭或购置永久性食宿设施等因素。2.公司居民身份的确定确认 公司在税法上的居民身份,同确认自然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