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77199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叶企孙: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传说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同年2月招生,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其第一批学生。叶企孙入学后不久,就在日记中写道:“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章程内容包括研究种类: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

2、应用工业和科学史;会员守则: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求实学、切实做事。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P.W. Bridgman,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当年3月开始实验,短短几个月,他们就用X射线方法测定h,研究结果在1921年上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美国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并沿用了十多年。美

3、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35年所著书中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布里奇曼在其高压物理学一书中对叶企孙的这一工作给予详尽介绍和高度评价。叶企孙从事的这项实验工作,为他日后回国开创我国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25年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大学物理科副教授。物理系成立之初,由梅贻琦任系主任,学生有王淦昌、周同庆、施士元和钟间。随后,梅贻琦接任清华教务长,物理系主任一职便由已升为正教授的叶企孙担任。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

4、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经教授会选举、校长聘任,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从1925年到清华后,叶企孙一直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他的侄子叶铭汉回忆说:“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平房实际上,叔父只用一半的房子,另外空出的两间房成为临时招待所,钱学森回国探亲在清华参观时,就在叔父那里住了一个礼拜,钱三强1948年在清华教书时,因家在城里,周一至周五也住在叔父家里,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1927年,陈岱孙回清华任教,也应叶企孙之邀,住北

5、园7号,两人均是单身,同住时间长达5年。叶企孙单身,有一位工友照顾他的生活。这位工友会做饭,好几个单身教授或家不在北京的教授就在那里吃饭。教授们借吃饭之机商议校政,图谋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个“少壮派”教授核心改革派力量,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后来,施嘉炀、萨本栋、金岳霖、叶公超等也加入“饭团”。叶企孙1929年出任清华理学院院长时,在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指出:“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

6、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今天,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招生介绍中写道:“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相关链接:统计显示,从1929年到1938年的十年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69人,研究生1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中国许多领域的开创者,其中6人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21人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摘自中国改革网)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 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 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

7、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摘自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甘当铺路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他的学识德行值得世人永远景仰。B.叶企孙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C.在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和W.杜安教授的指导下,叶企孙致力于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D.

8、叶企孙认为,中国不适合研究科学的论调是没有依据的,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五十年就能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E.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与同学刘树墉商订“清华科学会章程”,其中提到的研究种类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等。(2)叶企孙具备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基本条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3)叶企孙能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有人说,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这是个遗憾;也有人说,叶企孙成为著名教育家,这是他的幸运。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8分)参考答案:(1)BA(B3分A2分D1分)(2)有

9、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规范。如在清华学习时对自己提出五点生活自律要求,“清华科学学会”章程里六点会员守则等。有自己的科学思想,有改变中国科学研究面貌的决心。有科学实验及研究能力。参与W.杜安主持的物理实验,博士论文得到布里奇曼高度评价。(3)重视科学研究,他认为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不能在现代立足。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千方百计为新生的清华物理系延揽良师;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挥教授群体的作用,致力于教育改革;根据国家需要,及时调整招生方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4)要求有自己的观点,有具体的分析阐释,层次清晰,语言规范。示例: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

10、家并不遗憾,成为教育家则是他的幸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在国家需要与个人理想之间找到一个对接点。叶企孙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及成就,是他后来执教清华、担任物理系主任,进而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必要条件。叶企孙也许能成为知名科学家,但相比能培养出大批科学家来说,后者的价值要远远超出前者。(1)由文章第二段“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可知,A项“叶企孙与同学刘树墉商订华科学会章程的说法错误。由文章第四段“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可知,指导叶企孙研究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只是布里

11、奇曼。由文章第八段“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可知,D项“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五十年就能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的说法和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不符。(2)筛选信息题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句,这里关键词句为“优秀科学家的基本条件”;然后锁定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文章前面几段;最后归纳概括。(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之上,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原因”来分析,总结。(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应观点明

12、确,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立足文本,整体把握。发表看法,分点分层作答。依托文本,辩证思考,适当开放。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木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

13、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

14、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 “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

15、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

16、自然也不敢全信了。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