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951310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地理(必修三)期末检测题班级姓名 第一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 (每题 1.5 分,共 60 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哪一项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以下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选项()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点相对一样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区域依据确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接受综合指标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表达,正确选项()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整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

2、图,完成3 5 题.3. 综合考虑纬度,地势,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 辐 射总量最大的是()A. aB bC cD d4. 有关四大区域农业进展主要制约因素的表达,错误的是()A. a洪涝灾难B b土壤肥力C c浇灌水源D d生长积温5. C 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表达,正确选项()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

3、是()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 GIS 的全称是()A. 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 地球卫星导航9依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以下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B 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C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D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以下材料是 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 10 11 题.1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缘由可能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时间50 岁月60 岁月70 岁月80 岁月90 岁月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

4、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21002460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来线邻近地区显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肃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A西北干旱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11. 为了禁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实行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浇灌,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削减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叉地带,逐步推动退耕仍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爱惜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显现了大片土地暴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定回答 12 13 题.1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

5、然缘由主要是()A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溶蚀作用1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缘由主要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 过度放牧D 风化作用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4 17 题.14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A哈大线B 陇海线C 大秦线D 宝成线15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位置并不领先,其中缘由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6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B山西能源资

6、源丰富,价格低廉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17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 改善能源输出方式C增加经济产值D 降低省内环境污染18下面植被最稀疏的地区是()A东南亚地区B刚果河流域C埃塞俄比亚高原D东非高原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第19 21 题.19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缘由是()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剂全球水平稳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稳D.能够为人类供应大量的生物资源20. 亚马孙雨林破坏严肃,关于破坏缘由的表达,错误选项()A过度的迁移农业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D建立自然

7、爱惜区A一边开发,一边爱惜B第一开发,再作爱惜C爱惜第一并进行爱惜性开发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22 20 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区,其主要缘由是()A东亚,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B东亚,东南亚地区改善了投资环境C西欧,北美对日本企业的排斥D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量大23惠州剑潭水利枢纽已顺当地拦截东江,并发挥着效益.这一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A明显削减河流的年径流量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降低坝址上游两岸的地下水位D稳固坝址下游河流径流季节变化21. 对于雨林的将来,应坚持的观点是()24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A

8、.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C. 使坝址上游洪水发愤怒率增加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25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也有水资源紧急之感,其主要缘由是() A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得干旱B珠江上中游流域修建众多大中型水库,使流入下游水量 明显削减 C立体农业及大棚农业兴起,用水量大增D水体污染及咸潮导致水质性缺水26.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自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 是()A牧草质量好, 载畜量高 B 温带草原和山地草场宽敞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C居民以肉食为主D沙漠和戈壁滩广布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 2728 题.27. 影响东北地区

9、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农牧活动 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纬度位置AB CD 28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草原水能 石油 森林AB CD 29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 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30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表达,正确选项()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浇灌水源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31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缘由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D爱惜湿地,爱惜生态环境3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主要动力.

10、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3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进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34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进展,实行的主要措施是()赐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投资爱惜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

11、部产品的竞争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 B. C.D.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35-36 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35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 A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B.钢铁厂,纺织厂,食品厂C食品厂,纺织厂,汽车厂D. 服装厂,纺织厂,钢铁厂36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其中()A甲厂主要是利用我国政策优势B乙厂主要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C丙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广大的市场 D三家企业选择我国加工, 其共同区位因素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料37上世纪九十岁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后,跨国公司纷纷把

12、其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原因是()A实现生产与研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B浦东地价较我国许多新开发区低C上海是国际航空港,利于研发人员往来D上海人口多,便于建立营销网络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进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学问回答38 40 题.38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39以下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进展的是() A大力进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D大力进展自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