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于科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45442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于科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于科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于科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于科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于科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老 人 和 鹰刘国芳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

2、,能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老人叹起来了。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儿子说:“看到了

3、。”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儿子说,“大概是吧。”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孩子说:“那不是鹰,那是风筝。”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孩子说:“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

4、放风筝。几个人也是老人,但他们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把像鹰的风筝放得跟真的一样。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一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一个老人说:“你也能。”老人说:“我也能?”一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老人点点头。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的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再后,老人也能跑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开始

5、了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就飞起来了。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看着头顶上的鹰飞来飞去,老人觉得开心。一天,老人把鹰放飞在天上时,忽然来了几只真的鹰,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老人看见了那几只鹰,老人以为是同伴放的,但不是,他们还没开始放。那几个老人,也看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们跟老人说:“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老人说:“是真的鹰吗?”他们说:“是真的!”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8日 第13版)16. “鹰”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7. 结合小说

6、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5分)18. 结合小说的内容,指出本文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刻画“老人”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6.(4分)要点:鹰从题目到结尾贯穿小说始终,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小说情节变化发展的线索)(1分);“鹰”的有或无影响着老人身心的状态,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1分);鹰(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寄托了老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追求(象征着老人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2分)。17.(5分)老人代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迫改变自己所悉的生活的普通人(2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他们原有的自由自在的生活(1分),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和失落,他们深深地眷恋着

7、乡村的生活,努力在城市中寻找、追求着他们所习惯的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18(6分) (1)小说的开头,描写了老人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和事。(3分)(2)写作意图:通过描写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状态,寄寓了作者对时代变革中的普通人的人文关怀(2分)。作者描写这一类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也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引发了读者的思考。(1分)。(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既守成,又创新,在守成中创新,通过创新达到守成,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导重传统、重视常道、崇尚守成等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尊重传统的

8、观念和行为,集中表现为道统念的深厚绵长,早在先秦时期,道统观念就已形成。孟子曾经叙述了由尧舜禹汤到文式周公再到孔子的“道”的历程,并以道统继承人自居。汉代董仲舒以奉天法古为旗帜,构建了阳儒阴法、阳徳阴刑的新的统治之遒,尊孔子为“素王”,力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提高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至尊地位,其基本理路和手法是托古改制、托古创新。唐代韩愈以“虽灭死万万无恨”的决心,护卫“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则更是历史上有名的道统论的体现,至于有的统治者利用传统为自己服务,以至败坏传统,妨碍社会健康发展,就好比现代武器与歹徒的关系。歹徒利用现代武器作恶,固然需要严惩,但现代武器本身是无辜的。与尊重传统

9、的观念相一致,重视常道也是在守成中创新的进化意识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之一。传统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以个体小农为主,人们甘于安分守己,不希望社会有剧烈变动,因此,祈求稳定、重视常道,便成为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成分。对于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孔子一贯主张因革、损益,即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在坚持常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孔子的治国方案是“礼”为了复兴周礼,孔子甚至企图参加公山弗扰反对季氏的叛乱,并且说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董仲舒追求“天不变道亦不变”,并宣称道是万世无弊的。常道永恒、神圣,不可怀疑、政变:但作为常道的补充,权变、损益是可以的。我们从董仲舒所建立的汉代新信学体系中三纲

10、五常的基本道德原则来看,其基本思想原则磅实是在守成中创新,以创新促进守成,巩固守成。尊重传统必然崇尚守成,中国文化历来看重守成,尊重前人的创造成果,不简单否定前人的成就,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本质上是一种尊重前人思想、继承前人成況的守成思路,孔子曾经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言必称尧舜”,这些都是守成思想的明证,以注释为基本方式和外在特征的中国古代经学,也是典型的守成思想的体现,无论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尽管他们之问对于经典的理解有着严重的分歧,但从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来看,都是在保守、认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学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综上而言,尊重传统、重视常

11、道、李尚守成,都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守成创新的进化意识的体现,这种在守成中创新的进化意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用渐进的、温和的、尊重前人的方式解释世界、改造世界,充分尊重历史,强调精神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和世代延续。(摘编自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道统观念,最早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孟子,由此可见其深厚绵长。B. 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成分,祈求稳定、重视常道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原因和心理基础。C. 董仲舒建立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思想体现了在守成中创新的原则,但其重心仍在守成上。D. 孔子“从周”、孟子“称尧舜”都是遵循前人事业足迹,承

12、认前人成就的守成思想的体现。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为下文三方面具体阐述指明方向。B. 对统治者“破坏传统”的行为,文章以比喻论证来说明这种行为组应批判但与文化传统本身无关。C. 文中孔子不异违反自己“礼”的治国原则而“犯上作乱”的例子,可见孔子更倾向革新和调整。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结尾呼应开头,指出了继承和延续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意义与方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开掘传统思想文化的所有成分,赋予其时代精神。B. 任何民族、任何文化,想要发展,就

13、必须对既有成就有所守,否则,就会漂游无根。C. 历史传统不可一刀割断,尊重传统而开新,崇尚守成而拓展,才是中国特色的文化态度。D. 守成,使中华民族文化积累深厚,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国人自豪。参考答案:1. A 2. C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最早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孟子”曲解文意,孟子“以道统继承人自居”,

14、而非形成于孟子。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可见孔子更倾向革新和调整”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在坚持常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

15、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我们应开掘传统思想文化的所有成分”以偏概全,原文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尊重传统的观念和行为”,可见应是开掘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积极部分。B项“就必须对既有成就有所守,否则,就会漂游无根”说法过于绝对。D项,“守成,使中华民族文化积累深厚”以偏概全,守成与创新不可偏废,“在守成中创新,通过创新达到守成”才是文化继承和延续的原因。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

16、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