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944866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创立于1997年,2001年专业申报国家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3月被批复(教高司(2002 ) 71号)。 通过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在方案设计制定上,注重与国内外高职 教育、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等实际的结合,注重与学生的全而可持续发 展要求的统一。在方案实施中,遵循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的理念,进行了人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方案评价上,采取学生就业率、社会认可度与满意度 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取得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社会声誉有较大提升;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力明显增强,专业服务“三 农”工

2、作的能力显著提高等可喜成果。专业以主动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 第一线的农业高等生物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应用能 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业人才规格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为重点, 建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体系;提出了 “贯穿 一条主线,促进二个融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坚持四个结合, 保证五个不断线”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创立了以专业协会式二级培养模式 为主的“三式一线”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集“三全”、“三为”、“三 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的育人理念于一体的特色素质教 育体系;专业教改方案被编入高等

3、职业教育专著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专 业建设获院级各项成果奖11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篇;2002-2003届 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 上农业性、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途径上产学研性及校企合作上 开放性的专业特色教育理念。一、基本内容1. 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理念。专业紧紧圉绕高等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坚持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 服务农业区域经济建设为前提,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放眼 全球、胸装全国、以农为本、立足高职、扎根农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 服务经济”的“32字”办学理念,坚持特

4、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形 成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能力观、校企结合的开放办学观、学生全而可持 续人才观、主动适应社会需耍的服务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教育观等于一 体的专业改革建设思想。2. 建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及课程体系。以国 家的高职教育方针政策和专业教育理念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 业能力、创业能力为冃标,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为途径,以建 立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和先进实用的实验实训条件为保障,以培养学生 专业知识、综合索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从 专业而向上,确 立了从事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无土栽培等农业实用生物技术 的推广

5、、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冃 标;从岗位类型上,定位为生产技术型、经营管理型、技术咨询服务型和独 立创业型;从培养规格上,充分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 行业的农业性、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特性;从课程体系构建上,实现理 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专业人才 培养的农业高职特色。3. 专业改革思路明确。提出并完善了 “贯穿一条主线,促进二个融合, 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坚持四个结合,保证五个不断线”的教学改 革思路。即以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索质培养为主线;理论融合到实践中、 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专业理论和实践活动中

6、;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 育三个体系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循环;产学 研结合、校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课上 实训与课下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外语学习、计 算机学习等三年全学程不断线。4. 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 “三式一线”培养模式,即以技术 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采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式、实践与理论的 反复式和以专业协会为依托的二级培养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协会 内部二级人才培养模式,即选拔上一届协会优秀学生作为一级小先生指导下 一届协会活动)。其中,二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二

7、等 奖。、5 构建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依据素质教育的全时 空性和重在养成的可塑性教育思想,采用了理论引导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第 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实施了专 业素质教育。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围绕其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索质、身心索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的育人理念,专 业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促 进了学生就业。2002-2004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100%、100%、94% (为2004年9月就业率),连续两年获院级

8、就业工作奖励。6师资力量有了明显加强。按照“三高一强”与“双师型”标准要求, 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进程,教师队伍具备了数量上满足、质量上保证、结 构上合理。专任教师总数达14人,副教授5人,占35. 7% ,:硕士研究 生10人,占78. 6%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65% ;先后聘请社会兼职顾问、 客座教授达30人。7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提高。建有 校内专业实训室2个(组织培 养实训室获院级基地建设管理奖)、专业实验室2个、专业基地日光温室 3个、专业实训车间1个,配备的仪器设备先进与22家行业企业建立了 稳定的专业校外顶岗就业实训基地,多家企业设立了奖助学基金。&构建了科学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

9、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冃标和规格要 求,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以 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旨,按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 训练的顺序循序渐进设置实践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1:1,构 建实践课程体系。9.全而加强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计划获院创新奖;调整、合 并、增设和开发10门课程,2门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实践 教学公开课获院级三等奖,食用菌课程多媒体公开教学获院级优秀奖;教学 内容史新每年在20%左右;实行了组织培养“五步一体化”学导式教学(获 院级三等奖)、食用菌现场教学、无土栽培仿真模拟和龙芽穆木项冃教学(获 院级优秀奖)等

10、综合教学法改革;专业课程100%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釆 取了 “ 3 + 1 ”考核模式、加大平时考核次数及调整平时考核占期末总成 绩的比例为6 :4、实行“双证制”等系列考试考核模式改革;健全了以“三评”教学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二、创新点1. 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理念。专业体现服务“三农”的 办学方向与“ 32字”的办学理念,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 性、行业上农业性,体现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及培养途径上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特性,准确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了专 业教学改革思路。2. 提出了 “三式一线”培养模式。新模式中以学生专业协会为

11、载体的二 级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形式上创新,史是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 上水平。专业五个协会组织,有320名学生结业,完成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 共41篇,开展活动1000多次。获得结业学生具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质,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3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特色明显。专业 素质教育 集“三全”、“三 为”、“三业”、“三自”、“学生一FI生活规范”于一体的育人理念和机 制,实现了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业务及身心等索质的协调发展,学生综 合素质明显提升,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三、应用情况1.2003年、2004年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分别被编入都本伟主编的高职 教育创新与实践及黄春

12、麟主编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 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圉绕专业改革建设发表教育教学学术论文6篇 为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宝贵有益经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2. 2003年我院被国家教育部从全国137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遴选为人 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8所优秀校之一,专业是作为代表学院接受教育部评估 专家剖析的两个专业之一,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专业所在的生物 技术系被学院授予争创国家优秀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3. 专业改革实践取得系列成果,诸如专业教学计划获院级创新奖、专业 就业工作获院一等奖、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获院级创新奖、组织培养实训室获 院级基地建设管理奖、食用菌项目获院级科研奖、争创国家优秀校先进集体 等11项院级成果奖,为学院整体专业建设起了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吸引省 内外高校前来参观学习。4.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学生就业率高,已向社会输送了 336名 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充分认可,为现代农业的快速 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