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940090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査报告临沐具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曾是山东茶叶主产区的临沐县,在国内 茶业突飞猛进的大好形势下,近儿年发展却相对缓慢,而与临沐一起“南茶北引的我省其它 地市茶园面积则迅速扩大。到2008年底,青岛市茶园面积己由原来的5千多亩发展到9.4 力-亩、口照市茶园血积由原来的2力多亩发展到12力亩,与我县毗邻的莒南县茶园血积也 由原来的2力一亩发展到了 7.6力一亩,2010年发展目标为10万亩,而我县茶园血积现仅存3050 亩。为了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探索一条适合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道路,最近, 具政府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员

2、对莒南具和我具的玉山、大兴等五个产茶乡镇进行了重点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具茶叶生产的历史及现状(一)茶叶产业发展一波三折。临沐县自1972年“南茶北引成功后开始种茶,到1979年 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了 6000余亩,当时亩产炒青绿茶达到303斤,亩产值600多元,是 当时农作物的十儿倍甚至儿十倍。但1979年冬的大面积冻害给茶叶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致使茶叶产量低,品质羌,再加上当时茶叶加工粗制滥造和茶农 受小农经济的朿缚,缺乏商品意识,坐门等客等原因,造成茶叶销路不畅,致使大量茶树被 刨掉。到1980年,全县茶园面积锐减至4400亩,到19X5年底,全

3、县茶园面积仅1剩1012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迅 速增长,从1993年开始,我县茶叶生产进入了阶段性良性发展时期。到1995年底,全县茶 叶面积发展到了 9000余亩,号称“力亩茶园”。从1995年到1999年,茶园发展规模每年都 有10%左右的增幅,仅1998、1999两年间就发展茶园1力亩。但从1999年冬天开始,连 续发生了多次冻害,由于缺乏引导和支持,再加上管理、销伟、效益等方面的原因,茶叶发 展又进入低谷。到2000年后茶园血积连年负增长,截至日前全具茶园面积仅存3050亩,分 布在五个乡镇:玉山镇1700亩,大兴镇390亩

4、,朱仓乡380亩,临沐镇380亩,郑山镇200 亩。(二)茶叶品质稳步提高。全县茶叶品种绝大多数为普通的有性系黄山群体种,只有春山 茶场栽植了十多亩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叶制作方面由加工单一的炒青绿茶到加工供I叫民消 费的黄大茶,从手工制高档绿茶到机械制作名优茶,临沐茶叶的品质不断提高,受到专家和 消费者的好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中茶所沈培和、虞富莲等全国知名的茶学 专家都曾到临沐调研,他们对临沐茶的评价是:所处白然环境优越,具有山东茶的共性,茶 树内含物质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品质优于南方茶,平地茶具有南方高山茶的风格。 1988年,在山东省首届茶叶质量评比会上,临沐茶叶荣获

5、“省优质茶”称号,1991年6月, 在当时临沂地区首届茶叶鉴评会上,临沐具参评的七个机制炒青绿茶囊括了前七名,受到省地有关茶叶专家的高度赞扬。在国际和国内举办的、包括中茶杯在内的 各类茶叶评比会、博览会上,临沐茶共获50多个奖项。(“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是中国茶 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院士于1994年创设的,是国内名优茶评比的最高权威机构,我具 在1999年举行的第三届评比中,“玉山春芽获二等奖,在2003年第五届评比中,“春山雪 芽、“春山雪剑获一等奖。2002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口韩三国区域性国际茶叶专业评比活动 中,“春山雪芽获银奖,这是我县首次在国际专业茶业评比中获奖)。(三)茶叶销伟相对

6、单一,效益稳中有增。全具现有大小茶叶加工厂42个,全部为民营 企业,有备类茶叶加工机械270多台,其中92%是名优茶加工机械,加工能力达到年10万 担。己注册商标有“袁春山”、“饪山”、“冠山”、“金沂蒙”、“苍马山”等5个,产品主销本地, 北京、济南、枣庄、江苏等地仅有少量销售。产品市场渗透力较弱,行业销售手段较为原始, 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推销阶段。我县茶农多数以卖鲜叶为主,平均亩收入在2(X)03000元, 高的可达5000-6000元。如加工成干茶销何,每斤鲜叶可增效益24元,产量高的茶园年 亩效益可超过8000元,差的也有3000元左右。二、我县茶叶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一)环境优势。随着

7、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茶叶的保健防老,治病解乏, 降压、抗癌等药理作用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和需求,茶叶潜在的国际国内市场巨大。从大的 形势来看,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不到340克,远远低于U* 1200克和世界500克的人均年消费量,若达到世界人均年消费量水平,则国内 市场将消费茶叶65力吨,而据国际调研机构CANADEIN公司调杳分析的情况来看,未来 十年中国茶饮将年均增长16%。另外,全球有16()多个国家有茶叶消费习惯,有20多亿人 钟情于茶饮,世界绿茶贸易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 产绿茶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近60%。从2008年统计数据来看,我省现有

8、茶园面积32方亩, 茶叶总产量963万公斤,而我省年均消费茶叶就达3500万公斤。我具是山东茶区的有机组 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南方茶区无可比拟的销售优势。这些情况表明,我县茶叶走产业 化发展之路,形成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高效产业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二)区位优势。茶树是好气性植物,生长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砂性土壤中,根系发 达,所形成的茶氨酸多,可以产出香高味浓的优质绿茶。我县80万亩耕地中,除极少部分 盐碱地及山地的背阴血不适宜种茶外,其它皆适宜种植茶叶,且土质多为砂质壤土。同时由 于我县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种茶次适宜区,这对茶叶 的产量来说虽是不利

9、因素,但这种气候特征也具有绿茶生产不可多得的优势:由于茶树生长 季节(特别是春、秋季)相对于南方种茶适宜区气温偏低,光照较弱,昼夜温差大,造成了 茶树新梢营养物质积累多,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的营养物质少,导致了鲜叶中氨基酸、叶绿素 的含量高,这4决定了我县绿茶良好的内质,具有了南方高山茶的风格,并且我县水利设施较完善,茶园 基本都能进行人工灌溉,弥补了降水量的不足。(三)资源优势。1、基础好。我县是开始南茶北引较早的具市之一,曾是山东茶叶生产 的重点基地县,具有种茶、炒茶、销茶的传统习惯,拥有了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茶农;2、品质好。我县炒茶技术高,茶叶质量好,在各级茶叶评比中屡屡获奖,在全省、全市

10、非常有名,特别是春山茶场生产的“袁春山”牌系列茶得到茶叶专家的高度赞扬,在全国许多 地区祁有较高知名度;3、效益好。茶叶经济年限长达4050年,投入少,易管理,经济效 益高。从2000年至今我县茶业行情比较稳定,清明节后第一轮鲜叶价格在80-120元/公斤, 平均亩纯收益3000元左右,高的可达8000元以上,部分集约化管理水平较高的茶园,亩收 益可达1万元以上,是小表、玉米、花生等传统种植作物的4-10倍。(四)技术优势。全县多次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对茶叶生产进行研究推广,先后进行了“茶 树适密适矮区出栽培试验”(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临沐具低产茶园增产优质技术开发试 验(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1、、“冬暖型大棚茶试验(改写了山东冬天不能生产新茶的历史, 填补了省内一项空H。这一试验成果被其他产茶县借鉴推广应用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栗茶间作试验(被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推广)、“机制蒸青名优绿茶工艺的试验研究(获具科技进步二等奖)、5S管理在茶场中的应用研究、“无性系茶树良种在我具的引种试验及示范、“名优绿茶机制工艺的优化设计(获县科技进步二等 奖)等多次试验并取得成功,所开发的样品,深受当地茶客的喜爱。三、当前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没有一个市场认同度高、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虽然全具众多茶叶生产企业先后开 发形成了一批名优新产品,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有的还开发

12、出了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但至今仍无一个在国内、省内哄至市内叫得响的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名牌产品生产量小, 销量少,一般仅为几百公斤,仅仅停留在“礼品茶”、“参评茶”的规模,对消费者影响极为有 限。二是企业注重创品牌而不注重保品牌。由于我县茶叶的内在品质好,先后创造了多个部 优、省优品牌。然而企业创出品牌后,既不注意对其大力宣传,也不注意保持应有的质量, 有的英至为了短期效益而以次充好,致使很多优质品牌成为昙花一现。有的在原创品牌根木 没有达到成熟期则又开始创新的品牌,使原有名牌失色或被新的品牌所掩盖。三是企业备自 为战,难以形成体现地区特色的区域名牌。目前全县有大大小小的茶叶生产厂家4()余家

13、, 生产销售规模差异很大,质量、包装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品牌合力。(二)没有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全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表现在:一是现有茶厂规模小、档次低。各加工厂都有白己的茶叶名称但规模都较小,在对 外宣传、促销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茶厂市场竞争力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二是缺 乏茶叶龙头企业带动。我具三个较大的茶厂中,只有春山茶场有300亩基地,产品直接通过白有品牌进入终端市 场,另外两家御园果茶有限公司和玉山茶厂既无基地也未与农户签约,只在炒茶季节收购鲜 叶加工或收购小加工厂的成品茶包装销售。其他39家小加工厂加工的茶叶,注册商标有5 个,但产品数量较少,市场

14、竞争力不强,绝大多数被日照、莒南收去作为原料茶,很少用自 己的品牌直接进入终端消费市场,备自为战的小企业只能搞粗放式经营,在低层次、低水平 上进行竞争。三是企业发展意识不强、思路不活。全具茶叶基本都能达到无公害化要求,但 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截至目前没有一家茶厂获得“三品认证标识,必须的QS标识也没有 一家茶厂申领。而莒南县已有2家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公司通 HTQS质量认证,2家公司已成功申报为有机茶转换产品质量认证。由于没有过硬的品牌 和合理的引导,导致茶叶外销很少,只能在木地压价销售,效益不高。四是在新产品特别是 名优产品的开发上,金业普遍重视不够,对市场需求研究

15、少,对业内新设备、新技术、新动 向不敏锐,缺乏开发新产品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五是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区域化种植模式。 由于全具茶叶销信没有协会(学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约束引导,呈无序化状态,销信没有 统一渠道,质量没有统一标准,备自为战,造成质价不符,附加值不高。(三)经济效益下滑对农民种茶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一是由于国内CPI指数一肓在高位 运行,农资、化肥、燃物料、运输的价格涨幅较大,加上人工成木也在上升,使得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并且随 着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农民种植农作物 收益相对提高,对茶叶种植的吸引力逐步弱化。二是茶叶生产见效周期长,一般34

16、年示 才有收益,不如种植一般经济作物见效快。特别是随着外出务工工值提高,种植茶园目前的 平均年收益也不如出外务工收入高。三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存在一定顾虑。尽管国家 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政策,但由于茶树见效期一般为40多年,农民存在短视 思想,不愿长效投入。茶叶规模经营也面临较大因难,由于我县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较少, 如进行土地流转,成木相对较高,有些村街每亩土地流转金高达600元以上,超出种茶的效 益承受力。并且由于缺少土地流转的有效管理,特别是没有专门针对茶叶发展的十地、合同 等后续管理制度,致使企业、种植大户存有顾虑。(四)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一方面,缺乏对临沐茶叶品质、历史 和茶文化的系统宣传。临沐的茶叶品质好,究竟好在哪里,业界知之共少,普通消费者了解 更少,菇至有很多人根木不知道临沐还产茶叶。另一方面,企业只侧重于木地销传,基本上 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客户上门,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