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一例与家系调查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7KB
约4页
文档ID:233924120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一例与家系调查_第1页
1/4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一例与家系调查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一例与家系调查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睑 裂狭小一上睑下垂一倒向型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 BPESMTM: 110100),临床发病罕见,多呈家族性发病2008年2月 我院收治一例,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和文献冋顾,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某男,18岁于2008年2月25日来我院就诊,该患者出生后 睑裂狭小,双上睑上举困难,无重睑,视物时需抬眉,仰头,自幼智 力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双眼裸视 力均为1・0,倒向型内眦赘皮、双眼睑裂长度右24mm,左22mm,睑 裂高度4nini,内眦间距40mm,双眼上睑下垂,上睑提肌肌力为0,双 眼向各方向运动自如,瞳孔直径正常,对光反射灵敏,Bell征阴性, 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张口-瞬目综合征阴性,实验室检查:3大常规、 凝血系列、输血5项等均正常,心电图、胸片正常,在局麻下施行双 侧上睑下垂矫丁 (额肌瓣悬吊法)及内眦赘皮矫正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如图1)。

家系调查4代人中有7人发病(如图2)2讨论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又称小睑裂畸形、睑裂狭小综合征、先天 性睑四联征、Komoto综合征,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1] o BPES 于 1841 年由 Aon Ammon 首先报道,1921 年 Komoto 进行 了详细地描述作者回顾近10年国内相关文献,共报告先证病例近 30例,家系调查发现病例200余例目前,本病临床诊断标准为: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和倒向型内眦 赘皮三联征为主要特征,并伴有鼻梁低平、眦距过宽、眉毛粗黑等眼 部及颜面部的畸形部分病例除眼部表现外还有其他系统表现如智力 低下、生长障碍、房或室间隔缺损、肌张力低下、小头及突出耳等 BPES可分为两个临床亚型:I型为普通型,由父亲传代,女性患者 伴有不孕症,其外显率100%o II型外显率96%,父母亲传代机会均等 [2-3] o我国所报道的病例中,由父亲传代占绝大多数[4]本家系由 父亲传代,女性患者生育能力均正常,所以属于BPESII型遗传方 式为祖父和姑奶奶一父亲和两个姑姑一先证者和先证者弟弟本家系 3代人中有7人同患此病,无近亲婚配史,呈家族性发病,符合家庭 性遗传规律。

该家系发病无性别差异,自幼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世代相传没有隔代现象,符合常染色显性遗传规律BPES病因目前 尚不明了,但与该病有关的基因已基本探明,普遍认为位于3q23染 色体上的FOXL 2基因的变异、缺失与该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3-7] 通过典型体征和家系调查可对本病进行临床诊断,但该病的早期诊断 及预防有赖于基因技术的发展目前对BPES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整形手术矫正眼部及颜面部 畸形整形手术治疗基本原则是睑裂开大及矫正上睑下垂对眼部多 种畸形同时存在的病例,以往多采用分期手术进行矫治,但因为分期 手术不仅让患者遭受多次手术痛苦、经济负担加重,且手术效果也无 明显优势,故近年來多主张同期完成[8-13] o对于本例患者作者亦在 同期内完成睑裂开大及上睑下垂矫正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方法 的选择及畸形矫治顺序略有差异,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应先进行内外眦 松解,再根据上睑提肌力量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上睑下垂矫正 部分患者结合隆鼻术进一步改善疗效针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认 为小睑裂、上睑下垂同吋合并有弱视者,应早期手术,但年龄过小, 眼轮匝肌收缩过强,额肌未发育完全,手术不易成功有作者认为, 内眦赘皮矫正可在2岁左右进行,睑裂开大在3岁为宜,上睑下垂在 4岁为宜[14] o本病发病率虽低,但呈家族性,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影响 极大,而且对女性患者还可能影响到生育,因此治疗上应该积极主动。

但目前的治疗仅限于对已患病者进行外观改善,对未來发生者不能预 防,对不能生育的患者也无有效治疗方法有理由相信,随着基因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从基因水平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从根本上杜绝本病的发生将成为可能[参考文献][1] 焦永红•小睑裂综合征[J]•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8, 22: 118-121.[2] Diame B, Jo V, Ludwine M, et al The human F0XL2 mutation database[J]. Human Mutation, 2004, 24 (3): 189-193.[3] Siv, F, Stylianos, E A, Jean L.F0XL2 mutation in blepharoph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 (BPES); Challenges for genetic counseling in female patients[J]・Am J Med GnetA, 2003, 117(2): 143-146.[4] 胡诞宁•眼科遗传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17.[5] 张为民,逢惠,施惠平,等•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和 上睑下垂综合征I型相关基因的定位[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1, 18(1): 8-10.[6] 徐路生•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和上睑下垂综合征基因的 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 25 (4): 248-250.[7] 林立新,刘 霞,唐胜建•小睑裂综合征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4, 27 (6): 375-377.[8] 黄渭清,乔群,赵茹•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策 略[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5, 2(3): 167-169.[9] 任敏,滕禾山冯国平,等.一期手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 合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 21 (11): 1219-1221.[10] 杨小武,高广胜•手术矫治小睑裂综合征[J] •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6): 359.[11] 张阳,尹树国,聂庆珠,等•小睑裂综合征的一期手术矫正[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 18(4): 252-253・[12] 王太玲,张海明,王佳琦,等•先天性小眼综合征的矫治[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 9(6): 328-330.[13] 蒋未台,蒋伯熙,蒋铮铮•先天性小眼综合征的矫治[J]•中 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6, 12(3): 183-184.[14] 吴敏•睑裂狭小一上睑下垂一倒向性内眦赘皮综合征一家 系手术治疗一例[J]・眼外科职业病杂志,2007, 29 (6): 479-480.[收稿 R 期]2008-03-12 [修回 R 期]2008-04-08编辑/何志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