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报告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报告黄群慧王钦一、引言:学科发展的历史与主要成就虽然最早的管理实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人类文明,但真正企业管 理学的形成却源丁 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开创性的贡献泰 勒基于工厂实践创造的“科学管理”本质是“从经验走向科学的思 想革命”,这就意味着人类告别长期以来依靠经验,依靠传统行事的 行为模式,开始遵循科学的行为规范与泰勒同时代的亨利•法约尔 在探索和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 般管理》一书,该书是建立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的最早尝试以泰勒、 法约尔等人为代表,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和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 理论正当科学管理理论为当时的企业界普遍接受时,新的管理思想 与理论也正在孕育中,这就是行为科学理论它的产生源于哈佛大学 梅奥教授率领研究小组所进行的“霍桑实验”,梅奥教授在1933年 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奠定了该理论的基础20世纪50 年代以来,在已有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基上,又出现了 许多新的理论和学说,形成了众多学派,这被著名管理学家孔茨(1961)形象地比喻为“管理理论丛林”,也有人以此为标志称企业 管理进入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这些学派主耍有:(1)社会系统学派, 该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 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其创始人是巴纳德,他的代表作为《经 理人员的职能》;(2)决策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 策,因此,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要研究科学的决 策方法以及合理的决策程序,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教 授西蒙,它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学科》;(3)系统管理学派,它侧 重于用系统的观念来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其代表人物是 卡斯特,他的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理》;(4)经验管理学派,该 学派强调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 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 和理论化,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徳鲁克,著有《有效的管理者》等著作;(5)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 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固有的性质,而环境的复杂性乂给有效的管理 带来困难,从而以前各种管理理论所适用的范围就十分有限,例外的 情况越来越多,其代表人物是伍徳沃德,他的代表作为《工业组织: 理论和实践》;(6)管理科学学派乂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 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其代表人物是伯法,他的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 理》。
纵观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 学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形成了庞大的企业管理学知识体系企 业管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 •门实践导向很强的科学,是…门科 学,也是一门艺术,实际上,面对百年形成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众多 的流派,我们很难归纳出一条企业管理学发展的逻辑主线如果我们 研究百年来企业管理经典著作所关心的主题,可以归结为管理与管理 者、领导、组织与人事、效率、市场与顾客、竞争与战略、创新与变 革、现代公司的组织逻辑和管理的国际化等诸多方面从企业管理学 的学科分类角度而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 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构成企业管理学的经典内容,而且这些学 科还在不断地丰富、细化、交义和发展,管理学的新学科、新分支还 在不断地产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的进展和广范围的应用,市场竞争的FI趋激 烈和国际化,这使得企业管理学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等诸 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其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主要包括:战略管理领域 的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战略联盟、知识管理、企业资源理 论、嵌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组织管理领域的学习型组织、危机 管理、流程再造、虚拟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心理契约、EVA 法、平衡计分卡、职业生涯设计、人本管理、团队管理、员工持股计 划、股票期权计划等;牛:产管理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 6西格玛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牛:产、计算机集成制造、大规模定制、 界面管理、标杆管理、清洁生产等;营销管理领域的顾客价值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服务营 销、直复营销、渠道管理、顾客忠诚管理、顾客满意度管理、连锁经 营等;企业文化领域的跨文化管理、企业形象设计等。
应该说,这些 理论、方法或者思想有些是可以具体对应到分支学科,属于这些分支 学科的新进展,但有些则难以仅仅归结为…个学科分支中,有的则可 以认为属于创建了一个新的企业管理学学科分支实际上,这些创新 和发展正逐渐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学教科书内容,企业管理学正悄悄 地进行这一场革命但是,可能与企业管理学学科本身发展的特征有 关,这些新进展是非常凌乱的、不系统的,这些新进展之间存在互相 交叉、包含现象要想全面评述这些新进展、对这些新进展进行全面 系统的梳理、归类和评价,是非常困难的本报告试图在回顾企业管 理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企业管理学重要的分支学科角度出发, 有选择地述评每个分支学科的主要新进展当然,这种述评会存在两 方面问题,一是对每个企业管理分支学科的新进展的描述并不全面, 二是在分类方面,有些新进展并不完全属于单一企业管理分支学科二、当前企业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与重大问题研究(-)战略管理: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理论创新从具体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思想演变看,一般可以把企业战略理论基本 上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等三个阶段(项 保华、李庆华,2000)o其中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中期,被开拓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的分析,波特提出了五种 竞争力量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建立了 “产业结构分析——制定竞争 战略——实施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业绩”的战略分析逻 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核心能力理论、战略资源理论、企业 知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成为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理论 创新的主流如果把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网络资源”,那么社会资本理论发展也可以纳入到战略管理理论创 新中1. 企业资源理论资源理论关注企业资源、持久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源 理论在假定资源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的、企业是异质的和资源有限流动 性的前提下,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特殊集合体,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 有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并能够与外部环境匹配得当的企业会具有 竞争优势,这些竟争优势会由于要素市场不完全和资源有限流动而具 有持久性在资源理论中,所谓企业资源是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 力、组织过程、企业特质、信息、知识等等,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 效益和效率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马旳,2001)巴尼(Barney)认为这些资源可以被分成三类,即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 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这些资源中对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进而对竞 争力起到促进作用的部分被定义为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首先是有 价值的,有助于企业通过战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其次有价值的资 源还必须是稀缺的,一个企业具有的有价值的资源只有是稀缺的,才 可能形成相对于其它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这些有价值的、稀缺的资 源还必须是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的,否则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不可能长期保持,会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复制和寻找其它替代因素 而消失。
也就是说,只有战略性资源才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如果说产业组织理论给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市场——结构——绩效”的分析范式,那么可以认为企业资源理论 为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资源——战略——绩效”的分析范式基于 上述对战略性资源的认识,柯林斯(D・Collis)、福克纳(Foukner) 和鲍曼(Bowman)等人认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在 特定行业中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 的能力在企业竞争实践中,每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同一行业中的企业也不一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能力这样,企业战略 资源和运用这种资源的能力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企业持久竟争优势的 源泉2. 企业能力理论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 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 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 主体能力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 这种差异就是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产生竟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索在核 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 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
更进一步,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 部分,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 发挥和效果,这部分被界定为核心能力在普拉哈拉徳与哈默看來, 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半产技能 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能的集体学 习,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 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积 累与整合,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一般说来,核心能 力具有如下特征:(1)稀缺性:是企业所特有的;(2)可延展性:核 心能力可以使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3)价值性:核心能 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4)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 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 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能力 是企业竟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 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基于上述对核心能力的认识,从战略管理角 度看,企业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 力只有具备了这种核心能力,企业才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 境,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 开来。
只有在核心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通过一系列组合和 整合形成自己不易被人模仿、替代和占有的独特战略资源,才能获得 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3. 企业知识理论企业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做出 了解释但是,他们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些企业在拥有了战略性资源 和核心能力的同吋,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下,战略资源丧失了效用, 核心能力囿于“核心刚性” (Core Rigidities)反而丧失了竞争优 势(Barton, 1992)企业竞争优势的“黑箱”仍然没有打开,对竞 争优势的探讨也并为就此结束知识管理理论跳出企业的物理形态,将企业视为知识的集合体,针对 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对企 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做出了有益探索Zack (1999)认为组织的竞争优 势来源于对组织知识的创造、配置和分享Bertel和Savage (1999) 也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优势将会来源于知识的有效管理 Schultze (1998)称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商业吋代,信息和知识已 经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有关知识管理 的定义很多,我们大致可以从组织、行为和技术三个维度去理解。
就 组织价值维度而言,主要是强调组织知识资源的利用和组织价值的提 升,即组织在知识配置过程中创造价值的艺术(Roseaun和Chan, 2000; Nermati, 1999)O更有学者直接将知识管理视为一种组织管理 职能(Schwabe, 1999)o就组织活动维度而言,主要是强调知识管理 是一组发现、生产、获得、存储、转移、转换、开发、转播、使用、 保护的综合性活动,同时也包括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活动(Rademacher, 1999; Schutlze,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