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改革调整分值不如革新内容与方法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35KB
约3页
文档ID:233775013
高考改革调整分值不如革新内容与方法_第1页
1/3

高考改革调整分值不如革新内容与方法最近,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人 们的热议核心内容是: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将实行 社会化考试,分值降为100分据说此方案初衷是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同时也削弱英语在高考中的比 重,理由是英语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作用有限,而语文则更为重要 然而,此方案刚公开,马上有人提出,数学好像也应降低分值,因为数学 的实际作用似乎也不太明显持此观点者还援引数学家丘成桐的意见,认 为中国当前的数学教学过于艰深和繁难,例如美国在大学阶段才学的“勾 股定理”,在中国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了按这样的逻辑,就只剩下语文和与将来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不 降低甚至提高分值了然而,只要看看我们历年高考的试题便会发现,诸 如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试卷,不仅结构化程度高,其中也不 乏大量脱离实际的偏题、难题和怪题,它与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的 相关性能有多高呢?另一方面,高考是选拔考试,即按照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来决定录取 与否,分值的调整只能改变个体的优势和劣势,而与整个群体学习负担的 消长并无太大关系况且,各门学科的作用非功利性目的能衡量,如数学 除了计算功能外,还能教人以数学方式思维,比如“化整为零”和“积小 成整”的微积分思想;教人权衡利弊得失的“运筹学”思想,等等。

数学 绝不仅仅教会学生计算,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训练他们的科 学方法,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所以,以一门课的功利性作用为取舍和分配权重依据是不明智的因 此调整各门课程在高考中分值的比例,其意义我总觉得寥寥更具实际意 义的高考改革,应该体现在内容和方法上首先,在内容的取舍上应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要突破以 教育为功利目的服务的狭隘、片面思想,凸显其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之人 本主义理念,强化教育对受教育者人格完善和公民素质养成的重要功能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为学生将来的完美生活做准 备,因此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就是为完美生活做好准备的程度他将教 育分为五个部分,并提出相应的课程:一是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二是间 接保全自己的教育;三是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四是准备做公民的教育;五 是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斯宾塞认为,在所有这些学科中,科 学应该占主宰的地位在教育偏离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而囿于狭隘目标的 当下,重温斯宾塞的“教育为学生将来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思想,令 人醍醐灌顶根据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高考内容改革不妨往“宽而实” “浅 而杂”的方向发展简言之,考的内容可以宽泛些,难度相对低一些,力 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常识,突出“道德感” “科学性”和“审 美性”三个重点。

这样的高考内容安排,重在考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和综 合素质,根本无法搞“题海战术”于是,突发式学习压力转化为平时“细 水长流”式有张有弛的必要学习紧张,学生的负担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另外,高考的方法也可改革例如可将“一次定终身”改为将平时的 统考和最终的高考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外语、计算机等有社会化考试的科 目以社会考试为准,考试方式从纯粹纸笔考试拓展为“机考”和动手操作 等多种方式结合等总之,高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底线,改革要慎之 又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