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3748509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西环江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模式与保护发展研究 汪小晓 张潇摘要:毛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部分聚居在广西河池的环江县。毛南族山歌是毛南族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富有思想性、历史性、民俗性、艺术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毛南族山歌逐渐被汉化,原生态毛南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环江和长美乡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对目前广西毛南族山歌的传承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尝试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途径和措施的传承模式,以期为广西人口稀少的毛南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些科学的、合理的参照作用,为毛南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尽绵薄之力。关键词:环江

2、县 毛南族山歌 传承模式 保护发展:J605:A :1008-3359(2021)09-0001-03毛南族属于广西的土著民族,人口较少,约有10万人。在美丽的环江境内约6万人,主要聚居在上南、中南、下南“三南”地区。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先秦时期一直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11月,广西的河池环江县成立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形成本民族文字。因此,毛南族的语言多使用壮族语言和汉语西南官话。这是一个热爱唱歌,热爱跳舞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喜闻乐见优美动听的山歌:房屋要唱造屋歌,老人生日要唱“添粮补寿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要唱情

3、歌,劳动要唱劳动歌,结婚行礼要唱婚礼歌,敬神祭祀要唱祭祀歌,熟人见面也要哼见面歌等。但是目前毛南族山歌旧的传承模式过于单一、保守、老化、滞后,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本文就毛南族山歌的发展困境做深入详细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毛南族山歌更好地发展。一、毛南族山歌的发展现状(一)人员配比的现状分析受经济的发展、教育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毛南族整体汉化程度较深,山歌传承人大多数是6070年代的人,8090年代只占10%左右,00后也有人会唱,但只占2%左右。毛南族山歌较之年轻人而言,更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和喜爱。本团队深入“长美乡”进行采风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毛南族山歌歌王覃况同主席(毛南族山歌协

4、会)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在这五年内仅有三个本地的高中生主动请求学习山歌,同时有两名外地的大学生来采访调研毛南族山歌,并学习毛南族山歌,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更好地宣传毛南族山歌。(二)毛南族山歌的传播途径通过深入访谈当地文化馆的馆员,得知毛南族山歌的传承现有以下几种方式:口传相授、编写歌书、“优酷”网传播、参加各种山歌协会活动,但这些传承方式受到限制,主要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地理环境的限制。毛南族地处环山傍水的石山区,全县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通往城里的路程耗费时间长,交通不便,限制了毛南族山歌的传播路径。2.经费问题。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县一直是廣西最为贫

5、困的地区之一,2020年5月,环江县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整族脱贫。据了解,山歌王覃同况和他弟弟编写的歌书由于资助的经费有限,仅印刷了数量不到一千本歌书。3.汉化影响。通过与覃同况的交流我们得知:目前大多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或是读书,因为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人更喜欢多姿多彩的流行音乐,更有甚者认为其山歌乡土气息浓厚,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二、毛南族山歌的审美功能与价值(一)以歌育人,寓教于乐环江县毛南族山歌旋律自然流畅,淳朴动人,均是毛南族人民内心最淳朴的歌唱,主要有几下几种内容:感恩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毛南族人民实现脱贫致富,人民过上好生活;感恩人民政府对毛南族人民的关心和帮扶;感恩如今的好政

6、策,让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等等。毛南族山歌的歌词多抒发毛南族人民的情感,其丰富的山歌曲调和歌词内容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毛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情感。通过学习环江县毛南族山歌,可以培养新一代学生的高尚情怀,同时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通过学生对毛南族山歌作品的主动学习与自我演唱,深切感受山歌的真、善、美,不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其在感受美、理解美、鉴赏与表现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毛南族山歌的独特魅力。(二)自娱自乐,怡情养性环江县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文化闭塞,资讯相对较少,毛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较少。那么,唱山歌俨然成为毛南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7、。毛南族山歌大部分是根据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改编而来,无论是饮酒迎客,还是婚宴建房、“添粮补寿”等社会活动,都会演唱毛南族山歌,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毛南族人民深切情感的表达。无论是毛南族传统节日的对歌,还是男女感情、婚宴建房等社会活动的民歌,都展现了毛南族民歌的独特魅力,我们主要从毛南族山歌的歌词、音韵、情感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它的审美特征。三、毛南族山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的关注度也是日益提升。民族文化是中国团结的根基,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毛南族山歌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少数民族民歌对于我国的音乐形成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对我国

8、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推动作用;为此,需要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对毛南族山歌进行艺术研究和探讨,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一)毛南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的构想1.让山歌走进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毛南族山歌走进校园,让优美动听的歌声在课堂上回旋;让美的音乐和旋律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接受美育的熏陶和教育。更重要的构想是聘用或者培养毛南族文化教师,进行毛南族语言、文字、历史、歌曲舞蹈等民族文化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1)在校园设施方面: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仿照具有毛南族特色的建筑修建;(2)在教学方面:制定毛南族文化教材并增加特色课堂,学习毛南族语言;增加毛南族舞蹈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传统的舞蹈或者是

9、学跳毛南族舞蹈;增加毛南族山歌歌唱教学课,配套教学工具如多媒体、钢琴、民族乐器等,利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体态律动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不是单一的教唱跟学;增加手工课:学习编织有毛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编织花竹帽、民族服饰、毛南族特色建筑等;体育课上进行毛南族特色的“同填”“同拼”“同背”“同顶”四同的体育特色活动,在学习毛南族传统体育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3)在校园文化方面:举办校园文化节,建设毛南族文化室、校园民族文化长廊等。组织毛南族山歌合唱团,在校园文化节、校庆、山歌节、三月三等节日活动上进行演出。改编毛南族山歌,加入欢快的节奏进行毛南族健身操的创编,用于早操、课间操的

10、时候锻炼身体;举行毛南族传统体育校运会,与以往的校运会不同,全部是毛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同背、马革球、抛沙球等;组织教师举办毛南族文化教学竞赛,相互学习,探讨教学方法。2.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在资金、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毛南族聚居地多处山地且交通不便,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阻碍了毛南族山歌的传播。在毛南族文化的保护方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立毛南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小组,扩大毛南族山歌协会的规模,制定毛南族山歌保护工作规划,编辑整理毛南族山歌普查和保护名录。在文化传承方面:培养引进熟知毛南族风俗的教师,开展毛南族特色的文化教育课程,成立毛南族山歌培训班,将优秀课例进行展示推广。在

11、毛南族乡村振兴方面:要修建民族特色建筑,打造民族特色村寨,重新规划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景点,丰富旅游项目。(二)对毛南族山歌进行二度创作与发展的思考1.对山歌的旋律、歌词、歌谱进行改编传统山歌符合大众审美,走向公众视野,其突出特色就是对其曲式进行加工改编,这是传统山歌从更具民俗性转向更具通俗性的必经之路。如安徽卫视耳畔中国节目中,一对毛南族夫妻所演唱的迎客歌登台亮相,让人耳目一新。该歌曲正是从传统的柳啷咧中进行曲风创编,融合现代爵士特色,更具生命力,特色与现代糅合。在中国农民歌会第二季中,由韦晴晴所演唱的柳啷咧也是将其传统的柳啷咧山歌融合在新的曲式中,其具备广场舞特色,更适宜传唱和传播。在传统的毛

12、南山歌中,其歌词多反映農耕文化和祭祀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在题材、体裁和封面增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引起更多听众的注意。例如传统的师公戏柳啷咧中的歌词,是表示土地,蒙官和女子三娘的调情,其含义是描写男欢女爱和性崇拜。而在新的创编歌曲送妹一顶花竹帽中新歌词则是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其歌词的选择有所保留,但又有所删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留其朗朗上口的柳啷咧,又赋予其活泼健康和向往生活的新词,使其适应新时代的新生活。此外,毛南族山歌的歌谱编写过于陈旧,其中早期人们编写的歌谱在流传过程中有些丢失;现存的歌谱出现了模糊不清、乐谱翻译不准确的问题,且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本文对不同体裁的

13、毛南族山歌进行分类:根据表演形式分为“欢”“比”“耍”等;根据表演场合可以分为“新屋入住”“男婚女嫁”等,根据思想内容分为传播具有教育意义的、歌颂美好生活的、男女传情的、伤心难过的等。根据创作风格的不同分为敬酒歌调、情歌调、哭丧调等;根据民族特色分为三月三、分龙节、傩戏、毛南山水等。将这些不同体裁的毛南山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编,使毛南族山歌的内容和曲调更加立体和饱满,最后收集储存于电子音乐库。2.对歌曲演唱方式进行重新演绎传统的毛南山歌大都是劳作生活对歌,或者祭祀节日传唱。由于其发展传承迫在眉睫,演唱方式的改变是其走向大众的重要环节。毛南族山歌自历史发展以来对演唱场合、演唱者、服装道具、演唱方

14、式等都具有相应的要求,有的歌曲要在还愿活动中由师公演唱,而其他场合非师公是禁止演唱的。由于时代的改变,发展传播方式就必定需要改变。从师公在祭祀中单独演唱,可转变为可单独也可男女对唱或者小组表演唱,或是合唱,这是对传统的颠覆,也是现实的要求,还可组建乐队,既便于演唱又便于形成乐队效应,满足人们需求,形成美妙的表演文化。(三)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与联动合作利用抖音、快手、腾讯新闻、微博、小红书等视频平台进行毛南族山歌分享,在酷狗音乐、QQ音乐、网易云等音乐软件提供毛南族山歌音源。在腾讯课堂、钉钉等学习软件中加入毛南族特色文化的学习课程,如毛南族山歌学唱课程、毛南族花竹帽编织课程、毛南族傩戏面具制作课程

15、等。拍摄毛南族人民日常生活和节日庆祝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毛南族文化宣传、特色教学传播。打造毛南族民族特色品牌,进行商品交易,如傩戏面具和花竹帽的销售。在各大平台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开展毛南族文化网络宣讲等,此外还可聘请高知名度的公共艺人作为毛南族文化形象大使,利用其高知名度和庞大的粉丝规模,广泛的进行毛南族文化的宣传活动。目前许多的少数民族音乐都面临着和毛南族音乐相似的问题,因此通过与其他民族进行联动合作演唱,宣传不同民族的歌曲,增加歌曲的新鲜感和发展的可能性,结合生活进行内容上的改编,在保留毛南族山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迎合市场的需要作出调整,这样既可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又可以增强少数民族间的互动交

16、流。在国际潮流趋势下,加入国外的文化因素进行再创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举办各种活动,活动期间邀请在场、网络观众等进行观赏和互动表演,并延长艺术节的活动时间,有助于观众、游客在欣赏当地人们的表演后进行学习交流。定时举办毛南族山歌歌会、创新会、旧歌新唱会等,邀请高知名度的公众艺人宣传毛南族山歌,加大宣传力度,在活动中设置名次制或奖品制,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欧雯瑄.毛南族民间音乐的历史与发展浅谈浅探J.广西地方志,2009(10):78-80.2谭亚洲.毛南族民歌音乐的审美特征J.民族艺术,1997(03).3张梅.毛南族民歌论述J.艺术探索,1988(01).艺术评鉴2021年9期艺术评鉴的其它文章新时代浙江省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策略真实与虚假的镜像动画物质性媒介及其生产策略的研究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网络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