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健鱼苗培育技术(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一陈春山)摘要:介绍细鳞鱼苗引进、驯化、饲养管理情况以及水温条件、饲育管理、疾病防治等 研究结果,为大面积推广细鳞鱼养殖提供依据细鳞鱼属鲤形目、鲤亚目、畦科、鲤亚科、细鳞鱼属,是我国珍稀濒危的野生冷水性鱼 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之珍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动物地理学研究 价值,由于人为的过度捕捞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其自然分布区域由过去的连续点状分布,变 为现在的孤立点状分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还有少量分布,由于其分布区域的变小及种群 数量的减少,已列入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红皮书近年来北京地区野生细鳞鱼几乎绝迹,为了保护和开发这一珍稀鱼类品种,我中心积 极研究细鳞鱼的引进和人工驯化,经专家论证,延庆县玉渡山能够满足细鳞鱼生长发育所需 的生态环境,可引进细鳞鱼在玉渡山冷水鱼基地进行人工驯养2012年6月,从吉林省理春市细鳞水产良种场引进细鳞鱼鱼苗3万尾,用于细鳞鱼的 人工驯养研究细鳞鱼鱼苗在玉渡山冷水鱼基地进行人工驯养,生长情况良好,经过两个月 的驯养,8月平均体重增至1.7克,平均体长5. 5公分,达到放流规格后,已放入玉渡山水 系,待其性成熟后,进行捕捞,经人工孵化驯养,将鱼苗放入怀沙怀九河自然保护区及北京 地区其他适合其生长的水域,形成群体优势,以达到保护开发合理利用的目的。
2012年8月再次从吉林省理春市细鳞水产良种场引进细鳞鱼鱼苗1万尾,在中心鱼类 养殖车间进行驯养,近两个月后平均体重增至2. 9克,平均体长6. 5公分,达到放流规格, 于白河水系的延庆县四海镇菜食河水域的天门关水库放流5000尾,进行野化试验1、细鳞鱼苗种运输细鳞鱼苗种运输,我们采用空运,鱼袋充氧后密封放入泡沫箱,放置冰块,水温为6°C, 0. 01m3水体装平均体重0.91g细鳞鱼苗种1000尾,第一批鱼苗由吉林省肆春市启运,行程 1200多公里,到达北京机场鱼苗到达玉渡山冷水鱼基地后,马上用9°C水,调解运鱼袋水 温,经1个小时调温,水温平衡后,放入流水鱼池运输途中死鱼5尾,运输成活率比较理 想第二批育苗运输条件相同,到达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后用14°C水调解运鱼袋 水温,水温平衡后,放入流水鱼池运输途中未死鱼图1玉渡山冷水鱼基地育苗车间图2细鳞鱼鱼苗投饵图3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育苗车间2、苗种驯养管理细鳞苗种下池第二天,开始驯化投喂,鱼池水温9°Co由于引进细鳞鱼是人工繁殖种,驯 化相对简单,经过一星期时间,细鳞鱼苗即基本适应了购置的冷水鱼专用饵料投饵每日五 次,从9: 00起,每隔两小时投喂一次,采取少投多次方式。
最初投饵率按3%, 一个月后 按5%驯养过程中绝大多数育苗摄食良好,只有极少数个体摄食情况较差,一个半月后在 体重和体长上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细鳞鱼喜清澈、较低温的水,在水温4—14©时生长较好,水温过高或雨季混水期最易得 病死亡因此,在饲养中尽力创造使其适应的环境条件,这是细鳞鱼养好的关键细鳞鱼饲养管理细心观察很重要当驯化吃食后,每天要多次巡池观察察看池鱼吃食 状况、鱼类活动情况、体表有否病伤、是否有短鳍等各种疾病,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解决细鳞鱼的跳跃能力很强,能跃出水面约20cm,所以养鱼池水不要装太满,以免鱼跃出池 外,干涸死亡图4细鳞鱼鱼苗日常观察图5细鳞由圭鱼苗在合适的温度下,细鳞鱼苗种生长速度很快2012年6月16日运来的细鳞鱼苗种,到2012 年8月1日,在一个半月的饲养中,平均体重从0.91 g/尾增加到2. 56 g/尾,平均日增重0. 037g/尾,日增重率5. 2%第二批鱼苗在救治中心养殖,水温14°C, 2012年8月17日至9 月17日,经过L个月的饲养,鱼苗平均体重从0. 89g增至2.9g,日增重0. 067g/尾,日增 重率7. 52%,平均体长从3. 5公分增至6. 5公分,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玉渡山。
可见在细鳞鱼 适温范围内,适当提高水温,可以提高生长率3、细鳞鱼疾病防治在细鳞鱼的饲养过程中,除驯化难度大以外,突出的是鱼病的困扰第一批细鳞鱼苗引进后在玉渡山冷水鱼基地驯养,山区地下水温9°C,流水池养殖,水 流较大,这阶段细鳞鱼生长比较正常,疾病较少,仅采取食盐定期消毒即可,死亡率极低 第二批育苗在中心驯养,地下水温为14°C,同样为流水池养殖,仅经一个月鱼病急剧增加, 肠炎、烂鳍、小瓜虫病都有发生由于细鳞鱼对氯离子比较敏感,未采用水产养殖中常用漂 白粉、富氯等药消毒,只采用食盐等对细鳞鱼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品和杀虫药肠炎病是养殖鱼类的常见病之一,9月初,出现个别鱼苗食欲不振、离群独游,有拖便 现象,并有死亡情况,挤压鱼体,肛门有少量黄水流出,解剖后肠道有红肿现象,判断为肠炎采取氟苯尼考拌料,结合食盐水体消毒,3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天,2个疗 程后后吃食情况好转,死亡情况消失9月下旬,小瓜虫病暴发,细鳞鱼首先在鱼体体表、鳍条上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鱼体因 受刺激而不断在水泥池壁摩擦随着病情的加重,鱼体体表、头、鲤、鳍条等部位布满小白 点,并伴有大量黏液,鲤组织充血发红,随后迅速传染。
严重鱼体体表覆盖一层薄膜,病鱼 离群,反应迟钝,食欲下降,身体消瘦、运动失调,个别病鱼开始因呼吸困难而浮头死亡 镜检可在视野内看到明显的梨形虫体,呈自转式游泳方式运动,在低倍镜下连续观察,一个 视野有6—8个虫体,确诊为小瓜虫病图6患小瓜虫病的细鳞鱼鱼苗图7患小瓜虫病的细鳞鱼鱼苗体表白点图8患小瓜虫病死亡的细鳞鱼鱼苗最初采取4/1000浓度食盐全池泼洒,4小时后换水,连续三天,每天增大换水量撒 盐后不但没有减轻病情,反而有增重的趋势分析原因为食盐虽然能够改变细鳞鱼体的渗透 压,刺激小瓜虫脱落,但食盐并不能穿透小瓜虫的包囊,导致小瓜虫迅速分裂,致使更多的 鱼体患病之后使用1/1000浓度甲醛药浴,浸泡10分钟,浸泡时增氧;用漂白粉清池,用饲料盐 擦洗池子,后用清水多次冲洗,保证水泥池无氯残留;药浴三天后镜检活鱼和新死亡的鱼腮 部均观测到小瓜虫,用药效果不明显用药过程中发现,使用甲醛会使鱼体粘液分泌增多,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物进入小瓜虫的寄生部位最后先用4/1000浓度食盐水药浴20分钟后,用1/1000浓度甲醛药浴20分钟,连续三 天后镜检活鱼和新死亡的鱼腮部小瓜虫数量开始减少,且水体中出现了大量悬浮白点,镜检 后为小瓜虫包囊。
可见单纯使用一种药物效果都不太理想,治疗小瓜虫病较好的方法是改变 外界渗透压,刺激小瓜虫离体之后再杀灭小瓜虫经过三个疗程用药后细鳞鱼苗摄食开始正 常,死鱼情况基本消失小瓜虫病从发病到最后治愈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治疗期间细鳞鱼苗摄食受到了很大 的影响,很长时间内摄食量减少到患病前的1/3甚至更少,死亡率较高,且死亡个体多为平 时摄食良好,较大个体可见小瓜虫病是细鳞鱼养殖中较严重的病害,水温较低的情况下, 发病的几率比较低,在水温较高,水流较小时,小瓜虫病暴发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且工厂化 养殖条件下育苗密度较高,病害传染很快,如果预防治疗不及时,会造成细鳞鱼苗的大量死 亡细鳞鱼苗的驯养过程中,水温是很重要的因素,控制较低的水温,会减少病害的发生, 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苗的生长率,也会降低饵料利用率;水温较高,育苗生长率提高, 但大大提高育苗患病风险,所以,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控制好水温是细鳞鱼苗驯养的前提 驯养过程中要勤观察,细鳞鱼苗体表颜色会随着生长逐渐加深,对于一些病害的观察会造成 难度,必须细心水质保持清澈,及时清理残而粪便,保证24小时流水,养殖密度较高时 需使用增氧机加氧细鳞鱼的人工驯养,对于恢复北京地区细鳞鱼种群密度,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