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656676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暑期备课讲座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讲座教师:刘亚敏浅谈聋校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讲座教师:刘亚敏大家上午好,很荣幸的承担了这个任务,那就借这次机会和各位 老师汇报一下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小体会吧。一直从事小学阶 段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觉得感悟最深,对学生对教学最有效的方法莫 过于体验式学习。把这种方法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当然也包括到别的学 科里对我们聋生的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个小插曲,假期里有个朋友的孩子捧着作业去问我,平时他 去问的题目基本上很快就能解答,这个有点丢人,想了好大一会。其 实这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两部应用题。现在也请大家看一下(视 频)。当时有事,所以就把答案的算式

2、告诉他,让他自己先想想。结 果还是不明白。然后我就和他演示了一下,把题目的条件渗透里面再 加以讲解,很快他就完全明白了解答方法。其实这就是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 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这就是我们 讲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 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及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坐 而受道”的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体道”,“行而察 道”,它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

3、 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文化心理” 的过程,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 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提倡学生学习不 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 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聋校 数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对因听觉障碍而缺乏生活经历与体验的聋生 尤显重要,让

4、聋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这不仅是理解 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聋生生命活力,促进聋生成长的需要。可以说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五一不体想到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对聋 生学习数学起很大作用。那么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让聋生体验什么呢? 怎样去让聋生体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课前关注聋生值得体验的内容。2、留下教学素材,给与聋生更多体验机会。3、让聋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体验数学。4、操作实践,让聋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5、情感交融,让聋生体会学习的快乐。1、课前要关注聋生值得体验的内容聋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 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聋生参观或收集

5、生活中相应的数学 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比如上学期我们在学习了钟面的认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时间有了理论上的接触。那么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 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较好的特点,我们就让学 生制作了色彩鲜艳、非常漂亮的钟面进行学习。在制作过程中,让学 生先了解钟面上的组成部分: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时针长的粗粗短 短,分针长的细细长长。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 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聋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感知了很多只 是,在正式上钟面这一课时,原本很难讲的知识,正是聋生有了这些 亲身体验,思路打开了,并且也会非常投入,热情也会很高,学习起 来将会特别轻松。2、留下

6、教学素材,给与聋生更多体验机会。尽管教师在课堂中 会为聋生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素材,但总有一些聋生由于种种因素没 有好好体验或体验不够深入,那么我们可把这些素材留放在教室里, 让聋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机会去触摸感受,这样有助于聋生更感性地理 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如如认识了 “千克、克”后,把1千克一袋 的沙、500克一袋的盐等材料放在教室的知识角,让聋生课后有时间 去反复掂量、体验;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毫米” 后,把实际长度为1米、1分米、1厘米的彩纸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聋生可以天天看见,反复观察、比划,并且经常用这些长度作为标准 估量常见物体的长度,在多次的体验中聋生便能把这些

7、单位的实际长 度的印象深深烙在脑海里-还有那些立体图形的认识等都可以多提供 一些素材在学生身边,接触多了自然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深刻。3、让聋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体验数学。重视让聋生同桌、小组合作讨论等等,可让聋生在讨论中体验到数学 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合作伙伴(教师也应是聋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的提醒中感悟数学概念知识。聋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在 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建构的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建构是一种 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 途径,它不仅可促进聋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 力,而且还可促进聋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因此

8、,我们 在教学中给聋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机会,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聋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概念知识, 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升华。比如我们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这是个重点, 可以分几个环节,让学生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分一 分,18的因数比较多,可以分成2份,3份,6份,9份等,为的是 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可以,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让学生体验每份的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 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去说一说,从 而归纳出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然后第二个环节就是小组

9、讨 论,给出几组不同的分的结果,让他们判断哪组是平均分。通过讨论 交流,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 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过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 数学练习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 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当然再接着就让 学生演一演,让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然后再导入新课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求每份是多少的问 题,在数学里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

10、计算,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松 愉快。然后第四个环节就是想一想写算式,让学生把看过的平均分的 图片都写出算式,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 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发挥。4、操作实践,让聋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 观点。实践操作是体验的主体。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 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其关键是为了让学生有所体验, 有所感悟。小学阶段,聋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 过渡阶段,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给予聋生实践的 机会,让聋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

11、数学。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使聋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聋生求知欲。比如我看到的一个案例,有位老师出了一道具有挑 战性的数学问题:在一昼夜中,时针与分针一共有多少次成直角? ”有的学生慢慢地计算;有的学生在纸上画草图;有的学生直接 拿出手表(事先要求准备的),用手拨动指针,很快得出答案大 家解决的途径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因为 他们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获得了独有的体验。又如“认识角” 一课, 我先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的角,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再设计让学生从黑袋子里摸出一个有角的物体的环节,让学生说说你 摸角时的感觉尖尖的、有点扎手

12、;平平的、直直的,滑滑的,从 而了解了角的特征。接着再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做一做、 比一比、想一想,评一评等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 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达到了很 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刚才前面讲过的克,千克的认识,我在网上搜 到一个获得华东六省观摩课一等奖的视频,因为时间关系就不放了, 我把它总结下来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肌肤感知和经验联想, 我们来看一下(第九张)从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循序渐进,感受重量 的积累,建立1千克的概念,操作、验证克与千克的金率。这种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金率的教学是贯穿在动手实践当中,通 过实践操作建

13、立单位质量既形象生动又金率分明。可以说学生在操作 中对新知进行了很好的建构。5、情感交融,让聋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情感是体验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 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 骄傲一一这是他的不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 体会成功和快乐。比如我们高年级在学习“轴对称图形” 一课,为 了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成功感,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每个 人都设计一幅对称图形,然后对于学生的作品都给予肯定和赞赏,学 生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学习劲头会更足。其实这个对每个学科都必

14、不 可少,记得上学期听过余伟一节英语课,本来是抱着好奇心去听的, 结果整节课我的感受就是心情愉悦,我觉得她的那节关于天气的语句 的教学课,从头到尾就是“情”和“境”交融,再加上她的亲和力, 整节课下来轻松愉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我觉得这就是对“体 验式学习”最好的嘉奖!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感受,操作,思考, 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引导聋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 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聋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聋生学习的动机, 使聋生产生问题意识,并大胆地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动手实践;增强 探索意识、研究意识,使聋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以 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从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 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这里有几句话,是我在一个老师的博客中看到的,(视频) 觉得说的很好。送给大家,希望我们可以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