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649270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校园环境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闿中市千佛镇狮子中心校 汪志毅欧文曾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语言、宗教、修养、习惯、行为 性质。可见,环境对人们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而作为青少年,是 非观念、善恶标准、意识形态等尚未形成,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操控和 左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李岚清就曾指出: 提高素质教育,眼睛要看着全体学生,要在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 大环境上下功夫。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每一个教育者:学生的成长离不 开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校园环境文化的改善有利于学生茁壮健康的 成长。因此,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可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审

2、美情趣。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优美的环 境对一个人的志趣、爱好、情感等不可或缺,而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他 们生命旅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校园中美好的园林化、艺术化环境, 能给人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之感,各种宣传报道、文化艺术活动,能 让学生体念美、表达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 完成“心灵的提升”,达到发展审美素质,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其次,积极的校园环境文化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社会大环境使然,现在很多学生跨入了留守儿童的行列,导 致他们很难受到家庭父母的关爱和管教,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

3、行为习 惯。如何矫正改变他们的种种劣习,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难题。其实要 破解这道教育瓶颈,关键还在于为学生营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氛围,很多学校在走廊角落张贴了勤学善思的格言,在教室过道裱装 了励志上进的警语,在食堂厕所等处悬挂了勤俭节约的名句,做到了“四面书画归眼底,良好习惯到心头。”,潜移默化的校园环境文化教 育常常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学生们自然而然养成了遵守各种行为规 范的良好习惯。第三、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古人曾说:居幽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 其臭。学校就是幽兰之室”,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就是那朵朵暗 香浮动的幽兰。如果一所学校处处迸发出青春阳

4、光的活力,身处于这 种环境氛围中的学生长期的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形成豁达、开朗、乐 观、上进的精神追求,从而受益终生。第四、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可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 个体,都必须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如果欠缺了合作意识,那将会 处处碰壁,一事无成。现今大力提倡的有效课堂,就是基于小组合作 学习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些合作方式的探索,让学生渐渐认识到合作 精神的重要意义。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将会根深蒂固,成为他们一 生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健康的校园环境文化可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要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上 获得一

5、席之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一所学校,一个班 级浓郁、良好、有序的竞争气氛,可激活学生的竞争欲望,满足他们 “争强好胜”的心理(当然这种竞争需要教师有目的性的引导),从 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校园竞争文化,使学生们在这种紧张活泼的环 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弘扬自己的个性,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奠定 坚实的基础。第六、多彩的校园环境文化可推动学生的创新尝试。朱子曾写过一首诗: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就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永葆青春的秘诀。同样,一所学校,创新这眼“活水”就是素质 教育的核心,而校园里多姿多彩的环境文化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 上一道“创新”的印痕,推动他们去思考,去研究,去策划,去探索, 从而获得创造的灵感和动力,并因此而秀出精彩的人生。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涌动的滚滚时代大潮中,每一个教育者 都应以多样的校园环境文化为抓手,努力打造精品教育,极品教育, 谱写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的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