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91280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结构式教学范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邛峡市高焕中学 王继平摘要:结构式教学范式是历史学科自身内在规律的体现,采用这种教学范 式教学思路清析,重点突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地经受考试的检验,还可 以很好地与新课程理论相结合,对教学进行改革。关键字:结构式教学范式参加工作以后,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研究,吸收 同行的经验,自己再不断的反思与总结,最终形成了结构式教学范式:承因背景条件y的历史事件J经过内容W败原因厂地位k评价特点(包含性质)(意义影响作用(包含进步性与局限性)启示(包含经验和教训)下面对该结构进行一些解说:背景是指历史事件发生前与之相关的国际国内形势。背景里面

2、的各种要素 综合作用最终导致该事件的发生。而这些要素可以区分为原因、条件、目的三 个小板块。这些要素当中,有些称为原因比较洽当,有些称为条件比较洽当, 有些称为目的比较洽当。比如,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 辟的原因之一,而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之一; 比如讲清政府的“新政”时,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则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 目的。经过内容是指该历史事件本身,而这个事件是一个过程,一般包含兴起、 发展、高潮、失败。大多数情况下称经过,但有些事件称内容比较洽当,比如, 历史上有许多会议,而这些会议召开的经过没有必要去学习,我们主要是学习 这些会议的内容。评价是后

3、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带有主观性色彩。对历史事 件的评价往往是在一定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的,而教材上并没 有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上课时要相应地灌输 一些史学理论。这些史学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比如,最常用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与统一等。 评价部分总体上分为成败原因和意义影响,如果该历史事件成功了,则谈成功 的原因,比如世界近代史上讲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如果该历史事件失败 了,则谈失败的原因,比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而意义和影响是等效的, 有些时候称意义,有些时候称影响。而意义影响部分又

4、分为地位、特点、作用、 启示四个小板块。地位是指该历史事件在某一阶段历史中的重要性。特点是指 该历史事件与同类历史事件相比的不同,特点当中,最本质的特点又称为性质。 而作用则包含积极的与消极的,积极的作用称为进步性,有些时候进步性又可 以称为历史功绩;消极的作用称为局限性,有些时候局限性又可以称为不足或 存在的问题。这就充分包含了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的方法论。而启示则包含经 验和教训,如果该历史事件成功了,则主要谈经验,比如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如果该历史事件失败了,则主要谈教训,比 如近代史上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另外,随着社会的发 展,社会主流意

5、识的发展,史学研究的理论、观点也在不断的更新,史学研究 的成果也随之更新,这样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这些主观性的部分就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种变化会首先体现在高考命题上,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与时俱 进”,适应高考,那就是在新课教学、复习教学、平时考试试题的命制上都要吸 收这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所以,评价部分的成败原因、地 位、特点、作用、启示等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以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主要是持否定态度,说它是一场自救运动,而现在则主要持肯定态度,说它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是以前的史学研究特 别强调阶级斗争,因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而在中

6、国近代史上,地主 阶级是一个反动的、没落的、被革命的阶级,因此,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自然而然就持否定态度了。而现在的史学研究则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洋务 运动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机器大生产,这是 中国工业化的开始,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值得肯定的。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结构范式,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是 由众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的,而立足于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可以按着背 景、经过、评价这样的模式进行解构。而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但 这种结构范式就把历史事件之间的各种关系展示得清清楚楚,而我们的教材尤 其是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就是这样的。实际上这

7、种结构范式是历史这门学科 自身内在的规律。中国古代史书编撰就有纪事本末体这种体裁。而结构式教学 范式就吸收了纪事本末体这种体裁的特点。这种教学范式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好处: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地经受考试 的检验。历史学科的考试无论怎么变,怎么改革,万变不离其踪都是在考历史 事件的背景、经过、评价,只不过考试的角度、方式在不断变化,考试的题型 在不断变化,简单地说,就是内容依旧,考法常新。只要对历史事件的结构掌 握清楚了并形成网络,在考试中就有了底,哪怕是遇到一些没有见过的新材料、 新题型,都可以对号入座地与所学知识挂钩,即某道题是考某个知识点的原因 或影响等。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堂绪论课上,就把这

8、种结构式范式写在黑板 上,让学生抄下来,并告诉他们以后我们的学习就是按这种范式进行。正式进 行教学时,每节课教师都要把该节课的知识结构板书在黑板上,而且要求学生 必须要拿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完整地记下每节课的笔记。而且,我还一直要求学 生必须每节课做好笔记,记笔记时,凡是教材上有的内容不用抄在笔记本上, 只要在教材和笔记本上用统一的记号标注就行了,比如,笔记本上记下“原因: ”时,教材相应部分就要标注好“原因 ”,这样记笔 记的速度就会提高。而且不管是新课笔记,还是复习课笔记,还是评讲习题时 的一些灵感性的东西,比如一些小专题性的,跨度大的,隐性的知识进行归纳 总结,以至于一些解题技巧都要记下来。

9、这种习惯一直要坚持到高中毕业,因 为到高三进行总复习的时候,这些笔记都还有很大的用处。总复习时让学生过 书本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独看书,学生抓不住要领,而且重点又反映不出来, 而笔记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单独看笔记,又不能全面反映所学知 识,因为原来记笔记时,有些教材上有的内容没有完全的反映在笔记上,而只 是一些起标记作用的符号。所以,在复习时最好是笔记结合教材,以笔记指导 看教材。这样既避免了总复习过书本时一片茫然,抓不住要领,同时又避免了 空洞,对史实不熟悉。刚开始几堂课,学生还不善于按照这种结构与老师配合 疏理教材。但一个学月下来,多数同学已能与教师配合,上课时教师按这种结 构教学

10、提出问题后,学生知道如何在教材上去寻找答案,师生互动自然就形成 了。只不过学生归纳得不如教师完善,简洁。但有些时候,教材某些部分的思 路比较混乱时,学生便没办法了,或者归纳的不准确。这个时候需要对教材作 一些整合,教师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有些时候,教材上的内容不完整,而高 考却要考,这就要求上课时教师要作必要的补充。这种结构式范式还可以很好地与新课程理论相结合,对教学进行改革。新 课程理论特别强调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 己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当学生获得了成功时,教师再给与表扬,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真正 体现

11、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高一刚开始时,一些学生私下与我交换意见, 说历史课根本不存在思维训练,而数理化才存在思维训练,历史就是一个字: “背”,但史实又多,又难得背,背了又容易忘,所以上历史课没多大意思,除 非教师讲历史故事,吹牛还差不多,但讲故事吹牛的内容考试又不考。之所以 形成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本地方的初中中考不考政治、历史、 地理、生物,只要一但失去考试的约束,学生根本就不重视,平时上课时,语 文、数学、外语等这些中考科目的学习压力大,一旦遇上政史地生课时,思想 上就觉得可以放松一下,而且一些缺少师资的农村偏远学校没有专门的历史教 师,历史课就上自习,学生自己看教材,最后

12、毕业会考时,大量学生作弊,就 这样一届学生传一届学生,所以难怪刚刚进校的高一学生说历史课根本不存在 思维训练。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在经过一个学月的牵引以后,在每 学一节新课之前,让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后要按着这种结构式范式写一个框架出 来,然后交上来让教师检查,我便挑选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在正式上新课前 给5分钟的时间,让这位学生上讲台按着他的结构大体讲讲本课内容。学生讲 完以后,教师再按着自己的结构正式讲新课,在讲课过程中,避免教师包办一 切,一言堂讲到底,一些书上明显有的部分让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没有的部 分教师补充。而有些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的部分,学生的结构和教师的结构就 体现出差距

13、了,如此一来学生终于信服历史课是可以训练思维的。这样反复进 行几次,学生大体会对教材进行疏理了,教师按着自已的结构教学时,学生自 然而然都有回应,师生互动自然就形成了,一堂课的效率就提高了。而学生经 过这样的主动参与,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些时候讲到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小插曲,这样学生们再也不感到历史课没意思 了。经过一个学月以后,我便不再让学生上讲台讲自己的结构了,因为这样毕 竟有点浪费时间,但仍然坚持让学生们编写结构。因为这个编写过程就是一个 思维的过程,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历史结构把大量的、 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反映了历 史知识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在历史教学 中,归纳、整理和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对历史进行识记、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不断深化知识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