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82297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职务:邮编:地址:联系电话: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通过课改, 我们看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 遇到的新难题。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反思与策略正文: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数学已经成为开发 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数学学习方 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 差,把我们固有的一些传统优势逐步抛弃,导致教学中出现

2、了一些问题,甚至 走入了 “误区”。现在将这几年在数学教学中发现的一系列弊端并粗浅地分析 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一)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的制订存在问题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一个纲,围绕这个纲,我们才能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同时,把握教学目标的程度,也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学情的分析。教学 目标的构思与制订对于一节课的最终达成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 们目前的教学目标制订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目标的含糊不清、不具体化:1、学生没有体现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已制订,但在教 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把本课要完成的目标忘之遥遥。教学中 只注重教师个人知

3、识的表现,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出现了教师为 中心的误区。2、教学目标的自主化。在目标的制订中,教师反映仅靠自身对教材的 理解经验粗略地制订目标,教学目标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同时,很多教学 目标只彰显知识技能的培养,而缺乏情感、思想的熏陶。二、教学过程实施存在问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近几年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课堂 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如课堂活动多了,由原来班级的死气沉沉变得气氛 活跃,同时在这种热闹的课堂中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有的 教师过分模仿名师课堂,没有对迁移过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导致课堂看似 活跃,其实根本没有完成大纲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节好课

4、不能只看课堂气氛, 而重在看效果。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数学知识包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教学只需教师直观讲授 就能达到目标,而对于那些不好直观讲授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要靠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的分析与思考才能吸收、内化。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机械、 重复练习,而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缺乏思考、分析,导致知识理解的独立化, 不能做到知识的良性迁移。2、合作交流只限于形式,没有落实。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交流,此项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之上, 培养小组聚合力,共同解决难题的一种互动活动。而在实际的小组活动过程中, 往往只注视优生的探索而不能细心倾听中、差生的陈述、讨论。

5、基本上成了优 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不能俯下身子深入小组讨论并 给予一定的指导性建议。基于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应积极想法解决, 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快乐成长的乐园,真正体现学 生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作为教师长期生存的一种倾向,要想做一名符 合社会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在教学中除要掌握一 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师者,传道授 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注重育人角色。教 师在平时的教学事要做到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真正培养

6、为社会主义 建设的栋梁人才。一、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新课程对课 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 命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 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 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时,作为教 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 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 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数学课

7、程标准指出:“数 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 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 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 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 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 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 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 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学分类时,首先让学 生拿出课 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

8、玩具、图片、水果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 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 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三、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

9、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 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 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 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 习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 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 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 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

10、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 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 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 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 仿形成合作技能。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 时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 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化的 学习。四、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 学,

11、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 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 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 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 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中,要根据教学要求,从 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 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做到“活而 不乱”。五、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得体。新课程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 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认

12、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 的表现,更不是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 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观,积极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发挥评价的功能,如学生的表现评定、档案 袋方法等,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尝试开展。表扬与批评都应该在教育教 学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适当的批评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 认识到今后改如何改正,认清前方的路。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 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 断反思,新课改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 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 现代数学思想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