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77177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之浅见根据思想品德课标要求,思想品德教材的课程设计以心理健 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 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纵坐标,以此作为课程整合的逻 辑。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因此堂堂正正地 走上讲台,成为主流教育内容之一。初中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 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顺利度过青春期,养成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有利 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唤醒学生的创造力,

2、 生命感,价值感,帮助学生领悟生命的内涵,完美理解生命的意义, 并通过心灵体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继而达到互相理解。思 品课上,教师应根据自己对教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对这部分 内容进行诠释和演绎。从目的上看,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 “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 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这三者之中, 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 发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 观,关注学生态度的生

3、成、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构建他们的精 神世界,从而使他们能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解走向实践,在生活中 健康学习,健康成长,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 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或是某项技能是否形成,运用起来是否得心 应手。正是在这一明确而科学的课程目标指导下,我们的学生才能基 于自己与生活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从内容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但又不是简 答地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而是试图在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着的问 题和冲突的基础上,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明辨 是非、慎重选择的能力,在不断拓展的生活视界中激发他们对自我、 他人与社

4、会的责任意识。课程内容安排也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改变 只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身心的特点和现实社会生活需 要的倾向,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和未来生活发展的需要,创设他们乐于接受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发展, 能对他们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适当挑战的学习情境。从教学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讨论、探究、体验教学活动 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理解,在活动与实践中体 验、认知,在实际生活中锤炼、提升,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的 整体参与来创造性地消化、吸收、实践教材的内容与目标,实实在在 地增强他们自我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达到引导学生明事理、辩是非、 增情感

5、、导行为的目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传授详细的心理性知识,而是以培养 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全以严 谨的逻辑顺序和学科体系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逻辑,根据 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现象进行引导和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不强调概念、规律、定律的记忆和掌握,着重帮助学生在活动、体 验、感悟中生成情感、个人经验和价值观。那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的内容必须是有渗透性的,可以穿 越个体的习惯和防御抵达学生的心灵。学生是纯洁的,但是在成长的 过程中,难免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或错误的思维方式,如青春期的闭 锁心理、自卑心理、懒惰、推卸责任

6、、以自我为中心等。我们的心理 健康教育要挨弃简单的“说道理”,避免学生“上不上课都能懂,上 了课也做不到”的现象,采用各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穿透学生这 些不良习惯和与之对应产生的防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精神力量的美 好和伟大,产生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升华。只有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过 程,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是有穿透性的,当学生掌握的知 识和技能被遗忘时,这些内容仍能作为一种“德性之知”而被铭记在 心。概念、定理、规律等都是外在于学生而存在的“理性之知”,学 生通过记忆、背诵等方式可能能够暂时记住它们,但如果不经常使用, 这部分内容将很容易被遗忘。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7、教师帮助学生 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培养乐观、向 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人格,这其中学生的收获将使其受益终身。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的必须是有生命力的,能在学生个 体生命中自行蔓延生长的内容。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的不应只是“一 碗水”,今天喝下去就可以止今天的渴,而应是一条动态的溪流,帮 助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理解和分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让学 生拥有更开阔的胸怀和更丰富的经验去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随 着学生的成长,这条溪流可以润泽学生生活的很多方面,同时还能在 不同的情境中得到丰富、发展,最终成为学生内心澎湃的精神长河, 伴随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面对新的教

8、学理念与教学要求,今天思品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 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1. 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角色转换,构建学生能参与 和分享的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活动实践的引导 者和参与者,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变为人生经验的对话者和分 享者。要求教师做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 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让学生的经历、经验,感受丰盈课堂的内涵; 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机会对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行为进行合理地选择。2. 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拥有人格魅力。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 对教材中涉及的

9、心理学名词,基本心理规律,心理调节对策等都有一 定的了解。因为对这些知识的模糊片面的理解,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 的深度和准确度,而且可能在无意中误导学生的认识,影响学生的心 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者,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 标准,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时以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 好适应两个方面。考虑到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和动态性,避免心理问题 的政治化、道德化,避免让学生随便背上“心里不健康”、“心理不正 常”等的包袱。其次,除了正常教学所需要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教师还须拥有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相 关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会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做到

10、积极关注学 生。教师应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 学生。3. 要求教师形成更为积极开发的学生观,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要求教师将学生首先看成一个“人”,是个 性鲜明、日见日新、拥有丰富情感,多元智能和无限可能。师生关系 首先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教师所关注的将不再 是“这个问题学生懂不懂”、而是“怎样做最有利于这个人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将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做到:1. 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拓展之桥”。教材是课堂的立足之本,但同时也是一个平面的、有限的媒体。 而教学过程是

11、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辨证统一,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知识内容与活动内容进行拓 展,从而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具体地说,教师可以采取整合、替 换、补充、转换等策略。“整合”指的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 调整和组合,这样一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八年级下册“公 平”和“正义”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一个情节较为丰富的故事统领起 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替换”指的是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 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大胆删去一些难 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

12、者用 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世界。“补充”是指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 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自行通过报纸、书籍、网络 等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转换”是指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内容转变形式展示出来,以增 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可以把事例转换为故事续编, 把论点阐述转换为“记者招待会”。2. 与学生之间架一座“明了之桥”。了解学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还要了解学生当下的动态发展情况,了解学生本人,了 解学生生活。因为这些可能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可用的教育素材,更可 能是影响心理

13、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3. 与自我之间架起一座“内省之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付出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 包括个人情感的互动、生活经验的分析和人生感悟的分享。教师只有 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才能有效避免长期付出所致的职业倦 怠和职业枯竭。教师的自省包括觉察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善于释 放,和缓解心理压力,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明白自己的责任范围和 能力范围,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困扰自己的未了事件,促进自我的身心 健康发展等。只有及时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整理和纠正,教师才能 拥有逐渐完善的人格,也只有内心世界完整、明亮、健康的教师,才 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才能培养出积极健康的学生。总之,思品课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根据课标 要求,吃透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生之楷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开阔视野,明确自己肩上的重担,自我加压,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新 时期教学要求的新型思品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品学兼 优的初中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