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砖集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zh****7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99KB
约11页
文档ID:233009469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砖集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1/11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砖集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赤子真情刘文典 刘文典,1889年生,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因学问高深,为人狂、傲、怪,但不失赤子之情,闻名学界1927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掌握大权不久的蒋介石,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安徽大学视察刘文典则冷冷地掷出一句“大学不是衙门”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责难”刘立典纵容学生闹事,“责令”他交出肇事学生,并“传唤”他到南京悔过刘文典一肚子怨气:“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就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参加同盟会,曾任孙先生秘书,声讨过袁世凯,蒋介石一武夫罢了,能奈我何!”面见蒋介石时,他顶撞道:“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蒋介石说:“你这校长是怎么当的?不把你这学阀撤掉,就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刘文典毫不相让:“提起总理,我跟他在东京闹革命时,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哩!”最终蒋介石以“治校不严”为由将刘文典当场羁押。

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送给学生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九一八事变后,广东军阀陈济棠准备反蒋,借刘文典骂蒋之名,重金聘他去广东刘文典识破陈济棠的用心,感叹道:“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国难深重,理应团结抗日,怎能置大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坚决退还礼金卢沟桥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本人多次延请滞留北平的刘文典出任伪职,他均严词拒绝,为此惹怒日本当局,其住宅连遭日军搜查在日寇面前,日语流利的他以“发夷声”为耻,他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后,他不再讲日语刘文典学贯中西,其学识博大精深,但他恃才傲物,狷介无比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刘文典国学功底深厚,对国学大师也十分崇拜、爱戴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机来袭,昆明城内拉响了紧急警报,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

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刘文典深谙教学之道,授课有方,风格独特他上课从不理会下课铃声,有一次,教《文选》只讲了半小时,他突然宣布:“今天的课到此为止学生们都以为他又受了什么刺激,要将哪位名人大肆品评一番,正欲洗耳恭听刘文典接着说:“余下的课改到下星期三的晚上再讲在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注视下,刘文典扬长而去等到了下星期三的晚上,他通知学生都到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集合等大家都坐定后,刘文典出现了:“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这时候,满脸疑惑的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确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学生们围坐一圈,静听刘文典论讲《月赋》他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充满新奇感与求知欲的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从刘文典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对蒋介石掌握大权不满,刘文典直言反击蒋介石对学潮事件的指责章太炎先生对其行为大为赞赏,提笔送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B.刘文典位卑未敢忘忧国,多次严词拒绝日本人的延请,以“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告诫读书人要时刻心系祖国,发扬民族文化,杜绝外来文化侵略C.抗战时期,刘文典带领学生搀扶陈寅恪躲避日军轰炸,体现了他对真正博学之士的爱戴之情,“保存国粹要紧”的话语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校园给学生讲授《月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投身革命的事迹以及在安徽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地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个性鲜明、博学多才、率真可爱的学者形象2)刘文典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6分)(3)章太炎为什么把刘文典比作三国时期的祢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4)文中说:“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人之狂”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CE 解析:(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项说“由于对蒋介石掌握大权不满”属于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说刘文典对蒋介石“想提高自己的声望”的做法以及蒋介石责难他“纵容学生闹事”的做法不满;B项说“发扬民族文化,杜绝外来文化侵略”错,属无中生有;D项说“在西南联大校园给学生讲授《月赋》”错,文中并没有说明是在哪个大学讲授《月赋》的。

2)①为人方面:不畏强权,坚守气节②治学方面:恃才傲物,狂傲自负③教学方面:任性独特,不受拘束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狂”字,围绕 “狂”字进行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是刘文典面对蒋介石和日本人的强权威压时的言行,二是刘文典在谈论《庄子》时的言语,三是刘文典授课时的行为概括时要力求不遗漏要点,语言精确、简洁、有条理(每点2分)3)(每点2分)①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刁难,坚持平等对话,捍卫大学的独立和尊严; ②这与祢衡击鼓骂曹一样,表现出敢于蔑视权要、据理力争的精神; ③章太炎对蒋介石羁押刘文典不满,借此表示对刘文典的支持和赞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的相关信息在第二段,文中“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一句是答题的关键这句话指出了“刘文典面斥蒋介石”与“三国祢衡击鼓骂曹”有相同之处,他们的行为共同表现了蔑视权要、据理力争的精神章太炎把二者联系起来,也表达了对蒋介石的不满以及对刘文典的支持和赞赏之情4))(观点4分,即对“狂”的解读;分析理解4分)文人之狂,很多时候是率真、坦荡的真情流露。

刘文典为文人气节而狂,为大学独立而狂,为真才实学而狂,为国家命运而狂他的狂傲自负是建立在真学问、真性情的基础上的;他的狂是对权贵的蔑视,是对尊严的坚守,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节,又是五四时期科学民主自由精神的张扬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遵循以下步骤:明确观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理由(可恰当地引用原文或以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为依据);有条理地写出结论本题要求“结合全文”谈自己的看法,考生要透过文人“狂”的表象,看出文人内在的精神实质,认清这种“狂”在现实社会中仍然需要 略2. 现代文阅读(24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尊重历史是制造悦读的底线①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关闭“这不是历史”等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公众账号,并表示将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深入查处即时通信工具平台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②“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生于一个有着漫长记忆的国家,真实全面地了解我党我国的历史,是每一个国人自然的心理需求新媒体时代各种历史类题材内容的繁荣,总体说来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在我们的国家,民众渴望了解更多历史细节、渴望完成民族形象的文化重塑,对历史的热情,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浪潮。

③但如果灌入这股浪潮的不是源头活水,而是污水残垢,利害就会在瞬间倒转研究”历史,如果不是在全面、系统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阐述其内在联系,也就无法总结出真正的历史经验,揭示出真正的历史规律公号“这不是历史”曾针对八国联军侵华、平型关大捷等发布过各种所谓“考证”帖子所采用的办法基本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实,或是牵强附会、以点代面,或是以偏概全、指鹿为马④值得反思的是,这样糟蹋历史本意的公号,到底“热”从何来?它们的文章,往往打着“揭秘”“这才是”“你不知道”等噱头点开以后,里面“揭开”的历史故事、轶闻秘事,也确实跟传统的历史读物风格不同,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网络推手的帮助,使得读者一看阅读量和朋友圈,以为和我一样“围观”的并不在少数于是,凭空制造出一层“热门话题”的压力,人们一开始或许是将信将疑,但却乐于在酒桌饭局上常拿这些“秘辛”作为谈资、津津乐道时间长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历史观⑤有人可能会说,上读文章,不就图个消遣?这话并没有错,尤其在专业性的研究著作门槛比较高的现实情况下,针对类似的需求更有市场但保证民众读到真实的历史故事,接受准确的党史国史,无疑是满足民众需求的底线。

这些公号运营者,不仅违反移动互联传播的“七条底线”,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读这样的内容,即使再吸引眼球也不是消遣,而是被人消遣⑥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零星传播假史歪史看似小事,如果不加整顿,长此以往却会搞乱人们的思想上世纪80年代,苏联社会上就曾经出现过大量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抹黑苏共历史的片面历史内容比如诬蔑十月革命使俄国离开了“人类文明的正道”,诋毁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迷误”等,结果导致了全民族精神支柱坍塌,自我否定成为主流,成为苏联分崩离析的致命缺口⑦关掉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公众账号,令许多严肃历史学家拍手称快,但公众对历史知识的阅读渴求和悦读愿望并没有消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关闭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更值期待的是,如何让历史更加真实系统、同时也通俗易懂地进入大众传播,在牢牢扼住假史歪史传播关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权威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节选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1月21日 05 版)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新媒体时代各种历史类题材内容的繁荣,促成了国人对了解更多历史细节和完成民族文化重塑的渴望,总体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

B.研究历史,必须在全面、系统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阐述其内在联系,才能总结出真正的历史经验,揭示出真正的历史规律C.某些公众号随意剪裁和拼凑史实,或是牵强附会、以点代面,或是以偏概全、指鹿为马,不仅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也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关掉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公众账号,只是走出第一步,要解决公众客观认识历史的问题,还需积极地“疏”,让权威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10.请简要分析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上一些歪曲历史的公号“热”起来的原因3分) 11.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尊重历史是制造悦读的底线”?(3分)  参考答案:9.(3分)A.(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原文是“说明了”)10.(①“揭秘”“这才是”“你不知道”等噱头,符合民众想真实全面地了解历史以及猎奇、围观的心理②公号里的文章往往跟传统的历史读物风格不同,容易让人印象深刻③即时通信工具传播速度快;借助网络推手,虚假抬高关注度,凭空制造虚假“热门话题”④专业性的权威历史研究著作门槛比较高每点1分,答出3点即给3分)11. 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面、系统地占有翔实史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