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样本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样本,学前教育对小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以下的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样本范文,拿去借鉴吧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那么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那么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那么 34 (三) 根据幼儿开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那么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1.1 选题缘由 10-12 1.1.1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1.1.2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1.1.3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1.2 研究目标 12 1.2.1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1.2.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1.2.3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1.3 研究意义 12-13 1.3.1 理论意义 12 1.3.2 实践意义 12-13 1.4 文献综述 13-19 1.4.1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1.4.2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1.4.3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1.4.4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1.5 核心概念界定 19 1.5.1 农村 19 1.5.2 小学学前班 19 1.5.3 同伴交往 19 1.6 研究方法 19-27 1.6.1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1.6.2 研究过程 22-23 1.6.3 资料的收集 23-25 1.6.4 资料的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2.1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2.2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2.2.1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2.2.2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2.2.3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2.3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2.3.1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2.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2.4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2.4.1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2.4.2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2.5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2.5.1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2.5.2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2.6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2.6.1 交往中介丰富 42 2.6.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2.7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2.7.1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2.7.2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2.8 交往中的规那么特点 45-47 2.9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3.1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3.1.1.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3.1.2.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3.1.3.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3.2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3.2.1. 学校环境 49-50 3.2.2. 老师 50-51 3.3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开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3.3.1.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3.3.2. 游戏材料 51-52 3.4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3.4.1 小学的管理 52 3.4.2 农村的环境 52 3.5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3.5.1 学校超市 52-53 3.5.2 社会课 53 3.5.3 小学生 53 3.5.4 交往明星 53-54 3.5.5 社会风气 54 3.6 影响儿童规那么特点的因素 54-55 3.6.1 教师 55 3.6.2 家长 55 3.7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4.1 分析 56-57 4.2 建议 57-61 4.2.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4.2.2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4.2.3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4.2.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4.2.5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一、幼儿“淘气”的表现 (一) “淘气”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淘气”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淘气”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淘气”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淘气”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淘气”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淘气”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淘气”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淘气”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淘气”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淘气”幼儿有“发泄”的时机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