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231685270 上传时间:2021-12-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第十章泌尿教学幻灯片(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l第六节节排 尿l第一节节尿的理化性质质l第二节节肾脏肾脏 的组织结组织结 构及血液循环环特点l第三节节尿生成的过过程l第四节节尿渗透压压的调调节节l第五节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肾脏的功能p排出代谢废谢废 物和外来化学物质质p调节调节 机体的渗透压压和和电电解质质的浓浓度p调节调节 血压压和酸碱平衡p分泌、代谢谢和排出激素p糖原异生2.颜色和透明度 健康哺乳动物的尿液多呈淡黄色或黄色透明状,马属动物的尿液因含大量碳酸钙和粘液表现为粘性混浊液。3.比重和渗透压 比重取决于尿量及其成分,草食动物杂食动物健康动物的尿常呈高渗,仅在大量饮用清水后较短时间内排出低渗尿 (二)尿的化学性

2、质 1.尿的成分水钾钾、钠钠、钙钙、铵铵、氯氯、硫酸盐盐、磷酸盐盐、碳酸盐盐等固体物有机物无机物尿素、尿酸、肌酸、肌酸酐酐、马马尿酸、草酸、尿胆素、葡萄糖醛醛酸酯酯、某些激素和酶等尿2.尿的pH 与动物种类和其采食的饲料种类有关;一般草食动物尿呈碱性(含碳酸氢钾较多);肉食动物呈酸性(含硫酸、磷酸多);杂食动物呈碱性或酸性。p肾脏肾脏 的组织结组织结 构第二节 肾脏的组织结构及血液循环特点p肾脏肾脏 血液循环环的特点肾单肾单 位数目: 人170-240万个,牛800万个,猪220万个,狗80万个,猫40万个,鸡鸡80万个 1.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肾单 位(nephron):肾肾的基本功能单单位

3、。 集合管(collecting duct):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一、肾脏的组织结构肾小球 肾球囊近球小管 髓袢细段 远球小管 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袢出球小动脉内层(紧贴血管)囊腔(通肾小管腔)外层(连肾小管壁)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肾小体肾小管肾单位2.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皮质肾单质肾单 位 髓旁肾单肾单 位肾小球较大,髓绊长肾小球较小,髓绊短3.肾小球旁器 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质肾单 位,由以下三部分组组成 间质间质 (系膜)细细胞 致密斑 肾肾小球旁细细胞(近球细细胞) 远远曲小管起始部靠近肾肾小球一侧侧,细细胞呈立柱样变样变 ;致密斑 对远对远 曲小管中的 Na+

4、、Cl-敏感,影响肾肾素的释释放。 入球A接近肾肾小球膜一段,由平滑肌细细胞分化肾肾小球旁细细胞(近球细细胞) 内含分泌颗颗粒,可分泌肾肾素 存在与入球小动动脉、出球小动动脉和致密斑围围成的三角区内;肾肾小球外系膜细细胞(间质细间质细 胞) 具有收缩缩和吞噬功能,在管-球反馈馈信号转转导导中起关键键作用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的特点1肾脏的血流供应肾动脉叶间动脉一弓形动脉一小叶间动脉一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一出球小动脉一毛细血管网一小叶间静脉一弓形静脉一叶间静脉一肾静脉而出肾门血流量大肾动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静脉:髓旁肾单位出球小动脉进入髓质后分支占心输输出量20%(肾肾重占体重0.3-0.7

5、%),94%供应应皮质层质层 ,5%供应应外髓,1%供应应内髓形成细长细长 U形直小血管,平行于髓绊绊和集合管;围绕肾围绕肾 小管的毛细细血管网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第一套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围绕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第二套毛细血管网2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肾血流量在一定的血压变动压变动 范围围内能保持不变变的现现象,称为为自身调节调节 。泌尿生理肌源学说说管-球反馈馈 3.肾脏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平滑肌舒张张和收缩缩均有一定的极限。肾灌注压增高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缩小血流的阻力增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肌源学说说管-球反馈 指小管液流量变变化影响肾肾血流量和肾肾小球滤过滤过 率

6、的现现象。机制 与肾脏肾脏 局部的肾肾素-血管紧张紧张 素-醛醛固酮酮系统统有关。(出球小动动脉) 与肾脏肾脏 局部产产生的腺甘、NO和前列腺素有关;(入球小动动脉)泌尿生理p神经经体液调节调节p自身调节调节 保证证有足够够的血流量以完成泌尿功能;还还要和全身血液循环环相协调协调 。三、肾脏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三节 尿的生成p肾肾小球的滤过滤过 功能p肾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p肾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用微穿刺法实验证实验证 明,肾肾小球的滤过滤过 液就是血浆浆的超滤滤液(原尿)。1.滤过滤过 膜及其通透性2.有效滤过压滤过压3.影响肾肾小球滤过滤过 作用的因素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毛细细

7、血管内皮细细胞;基膜:肾肾小囊脏层脏层 足细细胞的“足突”:“滤过滤过 裂隙膜”滤过滤过 膜各层层含有许许多带负电带负电 荷的物质质(糖蛋白),成为为一种电电学屏障。(异常时导时导 致蛋白尿)窗孔,阻挡挡血细细胞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纤维维网,空隙最小,起主要的机械屏障作用。1.滤过滤过 膜及其通透性血浆浆白蛋白虽虽然其有效半径为为3.5nm,由于其带负电带负电 荷,因此就难难于通过滤过过滤过 膜。泌尿生理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有效半径小于1.8nm的物质质可以被完全滤过滤过 ,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质,几乎完全不能滤过滤过 。 (二)有效滤过压泌尿生

8、理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2.有效滤过压滤过压 肾肾小球滤过滤过 液中约约99%的水被肾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约1%被排出体外。 概念:小管上皮细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摄回血液的过过程。 特点:对对小管液中不同的溶质进质进 行选择选择 性重吸收。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重吸收各部位的特征(二)重吸收方式泌尿生理顺着电化学梯度将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转运到组织间液的过程。小管液中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组织间液中的过程。被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原发性主动转运(Na+泵、H+泵、Ca2+泵)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机制:1.葡萄糖的重吸收

9、葡萄糖重吸收过过程部位:主动动重吸收(Na+继继发发性主动动同向转转运,需载载体蛋白完成) 近曲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肾肾糖阈阈(180-220mg/100ml)(三)各种物质质的重吸收2.氨基酸的重吸收部位:机理: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同葡萄糖一样样,为为与Na+耦联联的主动动同向转转运,但转转运体可能不同;各种氨基酸的重吸收存在相互竞竞争;进进入小管液的少量蛋白质质通过过小管上皮细细胞的内吞作用被重吸收。3.Na+的重吸收部位: 近曲小管 65-70% 髓绊绊升支20-30% 其余在集合管,远远曲小管机制: 近曲小管:主动动重吸收 髓绊绊升支:主动动重吸收和被动扩动扩 散(细细胞旁路) 其

10、他:主动转动转 运4.Cl-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髓袢机制:大部分伴随Na+被动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为为继发继发 性主动动重吸收。泌尿生理5.HCO3-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80-85%)机制: 以CO2形式吸收 与钠钠-氢氢交换换耦联联 每分泌1个氢氢离子,重吸收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一个钠钠离子6.H2O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70%);髓绊绊、远远曲小管、集合管(各10%左右)。机制:近曲小管:伴随Na+等重吸收形成的渗透压梯度而被动转运远曲小管,集合管:依赖ADH肾肾小管上皮细细胞通过过新陈陈代谢谢将所产产生的物质质分泌到小管液。上皮细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质排入小管液。分泌:排泄:三、

11、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1.H+的分泌防止机体H+变变化的三种机制:(1)血流中的酸碱缓缓冲系统统(2)肺的呼吸功能(3)肾脏肾脏 的泌酸作用H+的分泌近曲小管:远远曲小管: 分泌1个氢氢离子,重吸收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一个钠钠离子(主)Na+-H+交换换分泌特点: 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 泌H+与泌K+呈负负相关 泌H+是有限度的: 当小管液pH值值4.5时时,泌H+则则停止泌出的H+可以与H2PO4 、NH3结结合随尿液排出,游离的H+比例很小2.NH3的分泌和排NH4+ 上皮细细胞代谢产谢产 生的NH360%由谷氨酰酰胺脱氨而来。NH3的分泌不仅仅促进进H+的分泌而排

12、酸,也能增加NaHCO3的重吸收。 部位:远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正常情况下NH3的分泌主要在远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但在酸中毒时时NH3的分泌增加,近球小管也可分泌NH3。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3.K+的重吸收和分泌 决定K排出量的三个因素:(1)肾肾小球对对K的滤过滤过 率(2)肾肾小管对对K的重吸收(3)肾肾小管分泌K的量部位: 大部分在近曲小管、髓绊绊 机制: 主动动重吸收(机制不明)肾肾小球滤过滤过 的钾钾离子,67%左右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入血,而尿中的钾钾离子是由远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1)K+的重吸收泌尿生理(2)K+的分泌 机制:Na+-K+交换换 部位:远远曲小管、集合管

13、的主 基底外侧侧膜Na+-K+泵泵的活动动形成管腔内负电负电 位K+顺电顺电 位梯度分泌(易化扩扩散)入小管液血K+浓浓度升高对对K+分泌的影响(1)管腔膜对对K的通透性升高 (2)Na泵泵活动动加强,胞内K浓浓度升高(3)刺激醛醛固酮酮分泌,保钠钠排钾钾高Na+浓浓度对对K+分泌的影响不论肾论肾 小球的滤过滤过 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终占肾肾小球滤过滤过 率的65%-70%,这这一现现象称为为球-管平衡。 四、管-球平衡正常人尿液的渗透浓浓度可在约约50-1200 mOsm/L之间间波动动。血浆浆渗透浓浓度约约300 mOsm/L。泌尿生理机体缺水时时,原尿中的水被各段肾肾小管大

14、量重吸收,终终尿渗透压压将高于血浆浆,此即高渗尿。浓缩浓缩当机体水分增多时时,肾肾小管液中水较较少被重吸收,机体将排出渗透压压低于血浆浆的尿,即低渗尿。稀释释低渗尿:高渗尿:第四节 尿液渗透压的调节 在体内水过过剩而抗利尿激素释释放被抑制时时一、尿液的稀释 髓绊绊升支中溶质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如果抗利尿激素完全缺乏,如严严重尿崩症患者,每天可排出高达20L的低渗尿,相当于肾肾小球滤过滤过 率的10%。髓袢升支粗段末小管液为为低渗。造成尿液的稀释释。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条件小管液从近球小管流至远曲小管末端时,其渗透压一直与血浆相近。只有通过集合管之后,尿的渗透压才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集合管

15、对水的重吸收是决定尿浓缩和稀释的关键。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集合管壁对水有通透性;集合管周围的组织液需保持高渗透压环境,作为水被重吸收的动力。髓袢升支粗段对对Na+和CI-的主动动重吸收1.肾肾小管髓质质部高渗透压压梯度的形成髓袢升支细细端扩扩散的NaCl和集合管扩扩散的尿素外髓部:内髓部:二、肾髓质部高渗梯度的形成原理逆流倍增学说肾脏肾脏 髓质质部形成了高渗透压压梯度肾肾小管的部位 水 Na+ 尿素髓袢降支细细段 易通透不易通透 不易通透髓袢升支细细段不易通透易通透 中等通透髓袢升支粗段不易通透NaCl主动动重吸收 不易通透远远曲小管有ADH时时易通透Na+主动动重吸收

16、不易通透集合管有ADH时时易通透Na+主动动重吸收 皮质质和外髓部不易通透,内髓部易通透2. 2.尿素在渗透尿素在渗透压压梯度形成梯度形成过过程中的作用程中的作用尿素对对髓质质高渗透压压的贡贡献尿素再循环环的意义义40-50%(浓缩浓缩 尿)10%(稀释释尿)排出高浓浓度的尿素(最高可达750mOsm),而不带带走大量的水分。 通过过逆流交换换,使髓质质中的溶质质不被大量带带走;泌尿生理3.髓质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换作用 将重吸收的水分汇汇入血液循环环中。4.ADH在尿液浓缩浓缩 中的作用4.尿液浓缩浓缩 和稀释释的过过程尿液在逆流系统统内流动动髓降细细段:等渗递递增式高渗髓袢升支细细段:递递减式高渗髓袢升支粗段:递递减式低渗远远曲小管:低渗皮质质部集合管:低渗高渗内髓质质部集合管:递递增式高渗ADHADH终终尿渗透压压取决于ADH 急性肾肾小球肾肾炎 以血尿、蛋白尿、水肿肿、少尿、高血压压、伴或不伴急性肾肾衰竭和低补补体血症为为常见见的临临床特征 。引起水肿肿的原因 免疫损损害使全身毛细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导致血浆浆中的蛋白质质及液体渗入组织间组织间隙,水肿肿液中蛋白质质含量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