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0595028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推进宿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二:宿迁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撰写人:马卫东杨秋明马宁参与调研人员:吴宪霞 许忠荣 张雷冲罗列2016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农村发展要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 “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发展,食品供给而临数量和质量的安全问题。为全而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深入落实“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署要求,根据市委主要领 导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指示精神,宿迁市坚持因地 制宜、市场主导和富民增收的原则,围

2、绕“生态高效”发展导向,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 品质结构、经营结构、产业结构,全面构建农牧渔结合、产加销协调、贸工农一体的现代 农业发展体系,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 定坚实基础。一、宿迁市农业供给侧结构现状(-)主要农产品供给日益充足2016年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9.12万亩,比上 年增加3.17万亩,增长0.5%;夏秋两季受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粮食单产略有下降,总 产基本持平。全市粮食总产量384.54万吨,较上年下降0.5%;粮食单产442公斤/亩,较 上年下降0.9%。其中夏粮总产156.93万吨,比上年增加0.2

3、2万吨,增产0.1%;秋粮总产 227.61万吨,比上年减少2.3万吨,减产1.0%。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占比分别提升至17.2%、 26.7%,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1%,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集约化转变。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 业达48家、其中国家级5家。(-)农业产业供给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7.24亿元,可比价增长2.0%。其中农业298.51 亿元,林业1&09亿元,牧业102.14亿元,渔业84.9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3.61亿元, 占比分另I为57.7%、3.5%、19.8%、16.4%和2.6%。蔬果、肉蛋奶、7K产品产量较“ 一五 末均增长10%以上,花卉

4、苗木种植面积、食用菌生产面积、奶牛养殖量、河蟹出口量均居 全省首位。2016年全市共成片造林3.7万亩,植树670万株,打造省级绿化示范村46个(其中森林生态示范村6个),森林抚育面积11.05万亩。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2016年全市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2个,示范面积1.37万亩,推广面积7.7万亩,亩均 增益1500元以上。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市生猪岀栏262.71万头,家禽出栏7791.1 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2.4%o肉类总产量34.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禽蛋产 量14.88万吨,比上年增长1.6%。年末拥有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家,省级规模 养殖场

5、943家,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75.2%。全市水产品产量27.11万吨,比上年增 长1.9%。截止2016年末,全市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发展设施农业111.1 亩、 设施渔业27.5万亩,分别占农业、渔业生产总面积的17.2%和26.7%o(三)区域产业特色渐趋明朗。全市逐步发展形成以优质稻麦为基础,高效水产、生态畜禽、绿色果蔬、精品花木为 突破的“1+4”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沐阳花木、水禽,泗阳生猪、食用菌,泗洪奶牛、水 产,宿豫肉鸡、宿城设施蔬菜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更加鲜明,泗阳桃果、宿城良种等新兴 特色产业崭露头角,四大特色产业累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四)新型农业

6、流通业态蓬勃发展。紧抓“互联网+”战略契机,全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新业态,全市121 个乡镇(街道)有口3个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一条街),1405个行政村已全部建 有网店,实现“一村一店”全覆盖,其中初步达到“一村一品一店”标准的行政村共779 个,建成率为55.4%,全市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网店有67家,500万元以上的有40 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26家。积极发展“一社一群一中心”,建成家庭农场集群及综合 服务中心41个,家庭农场总数达6561家、居全省首位;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营 销行动计划和“一村一品一店”提升行动,农产品网店突破3万家,“一村一店”实现行

7、政村全覆盖,农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五)农产品品质结构持续优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市场化运作,扎实提升宿迁生态农产品知名度。全市获 批“八集花生”、“泗洪大米”、“洪泽湖河觌”、“洪泽湖大闸蟹”、“洪泽湖青虾”、 “丁嘴金菜”等6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 农产品810个,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79件、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 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个。(六)农业经营主体悄然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逐 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市培育家庭农场5270家,总量居全省首位,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超4

8、0%。按照“产业集聚、农场集群、服务集中、发展集约”的基本 思路,创新家庭农场集群模式,建成集群及公共服务中心23个。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计划,着力提升务农经营人员素质,2014年启动实施职业农民培训三年行动计划, 全市累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6.3万人。二、宿迁市农业供给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产布局不适应适度规模经营。主要表现为:一是粮食生产田块分散,难以降 低生产成本。全市322.56万亩水稻种植而积中,种植品种多达40余个。调研中发现, 宿豫区新庄镇振友村萌庄组萌友明,家中共有6人,承包土地13亩,分布于9个块U, 最大的7亩、最小的仅0.6亩,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配套。二是

9、果蔬生产规模 小,难以形成批量供应。全市蔬菜常年种植面积76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规模基地共41 个,合计面积5.3万亩,不足蔬菜种植总面积的7%,大多数蔬菜生产基地不足50亩。(-)产品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突出问题为:一是商品化程度低。初级农产品、中 低端农产品占据绝大多数,缺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弱。全 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2.6:1,远低于苏南地区(苏州2.& 1) o以水产 品为例,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7万吨,水产品加工量仅1.2万吨,占比不足5%。二是 品牌化率低。“三品一标”创建数量逐年增多,但农业经营主体创品牌、用品牌的主动性 不够,

10、生产中受技术、资金、质量等约束,“创标不用标、创标难用标”现彖较为普遍。 全市“三品”产地面积已达98%,居全省首位,但“三品”实物总产量占社会实物总产量 比重仅为22%o(三)现有生产方式导致资源环境不堪重负。一是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全市亩均化 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和5倍,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明显超出合 理水平,造成生产成本偏高,土地质量下降,生态承载超荷。二是畜禽废弃物有效处理率 较低。全市养殖废弃物年排放量约980万吨,但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率仅为50%, 大量中小型养殖场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调查发现,1个 万头猪场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约

11、需投资100万元,年运行维护费用约40万元,正常养殖年 利润为100-150万元,受经济条件制约,中小型养殖场普遍不愿购买或使用粪污处理设备。(四)种植业效益受到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双重挤压。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土地流转价格、农机作业费用都在增长,年均增幅10%左右。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抬升。 主要大宗农产品价格都已经高于国际市场,水稻和玉米每吨比国际市场高1000元,棉花每吨比国际市场高6000元,小麦每吨比国际市场高几百元。这个天花板的出现,造成进 口压力巨大,以及三量齐增,即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库存量增加。农产品价格和生产 成本双重挤压,直接导致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下降。三、推进农业供给

12、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对策2017年初,市委下发1号文件关于加速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意 见确定的目标,即利用2017年至2020年四年左右时间,推动农业结构由粮食主导型向 生态高效型转变,实现“四减四扩”,到2020年高效农业占比达到50%o因此,我市农 业改革要围绕市场需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冃标,大力发展生态、高 效、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批“ 园乡村”。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 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优化农业供给体系;调好生产方 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让农业生产“绿起来”;调 顺产业体系,

13、突出“新”字,就是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生产全环 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加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四减四扩”为主要目标。实现减粮食面积、扩高效作物。建议每年调减粮食面积25万亩,到“十三五”末实 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各半。减生产主体、扩经营规模。目前宿迁市仍有60%的土地是 由一家一户零散种植,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不可能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下一步要努力减 少分散经营,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及家庭农场集群,每年新发展家庭农 场1000个,到“十三五”末,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减面源污染,扩生态种 养。宿迁市的耕地土壤质量居于全省前列,但农村环境容量日

14、益趋紧,面源污染防控压力 巨大,下一步要加快发展节地节水节劳、节药节肥节膜的环境友好型生态种养方式,强化 生产源头环节的质量监管,每年扩大“三品”农产品认证基地而积10万亩,控制农药化 肥施用量零增长。(二)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一批“ HI园乡村”。坚持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的方向,打造一批特色园区,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为主 攻方向,以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 农村发展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 上,科学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生态畜禽产品生产和立体复合 经营,打造优质

15、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二是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充分依托“一村一品一店”农村屯商网络,努 力实现优质优价、产销两旺;三是在主体结构调整上,鼓励广大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推广“一社一群一中心”发展模式,掀起务农创业创新的热潮。四是 在农村居民进城入镇的新路径开辟上,要统筹谋划新型城镇化,强化“一挂三化”政策设 计与“三权分置”等形成政策集成,撬动“三化”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向规模集中、工业 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成木分担机制,让进城农民享有均等的基木公共服务。五是

16、在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 平上,进一步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围绕种什么,加强产前规划和政 策引导,做好规划引导和信息服务,出台市场化引导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特色水产、生态畜禽养殖,建设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六 是在不断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上,围绕种得好,加强产中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加大 农出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协同推进高标准农出建设、中低产出 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电网和道路桥梁改造等工程,不断提高农业抵 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三)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把快速逐步向提升质量轨道。以数量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一直以來是我国农业生产战略。这种发展战略对于温饱阶 段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市正处于准小康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 百姓吃好吃优的问题。以水稻为例,过去我们重点宣传“超级稻”。然而,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