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30398093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建议调研报告 一、我市文化古迹的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 我市是粤西地区的文物大市,持续发展数千年的古代经济社会以及近现代革命事迹,在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留下了类型众多、数量丰富的地上地下物质文化遗存。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地调查结果,我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涵盖多种文物类型,其中,古遗址256处,古建筑894处,古墓葬208处,石窟寺及石刻8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4处。在这些文化古迹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XX省文物保护单位27处,XX市文物保护单位8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5处。另有一批风格各异的古城镇、古村落和古街

2、区,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各1处。 全市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古迹资源在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吴阳镇等地呈线状连续性和块状整体性分布,形成了历史风貌区。各县(市、区)文化古迹分布各有特色:XX县区以古商埠遗迹和近代建筑为典型特征,且近代建筑成一定规模,集中分布于民生路、民主路、民权路、南兴街、中山路、大通街,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XX县区主要为近代法国租借地建筑和抗法史迹,延安路一带较为集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XX县区以古村落和近现代革命史迹为主,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XX县区以宗祠和近现代

3、革命史迹为代表,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开发区(含东海岛)文化古迹存量较少但代表性较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XX县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迹资源十分丰富。城内具有典型南粤特色的骑楼街保存较为完好,历史风貌保存相对完好的乡镇有10余处,乡村有近20处,其中龙门镇潮溪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XX县区以名人故居为主要特色,个别乡镇的历史风貌保存相对完好,吴阳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该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市

4、)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XX县区主要为古遗址和近现代革命史迹,安铺镇的历史风貌保存相对完好,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XX县区以近现代革命史迹为主,有数处历史风貌保存相对完好的乡镇和乡村,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XX县区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南端出口港为主要特色,汉代文化遗存较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 二、我市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发展,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取得

5、了显著成效。 (一)顺利推进XX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2056处,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整体验收,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稳定增长。我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47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97处,新增比例分别为48%、53%和34%。通过认定文物保护单位,从法律、制度、人员、资金等方面为我市重要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市新发现古遗址80多处,古墓葬130多处,古建筑720多处,石窟寺及石刻30多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20多处,使我市各类

6、型文化古迹的数量增加了近3倍。 (四)文化古迹的维修工作获得新进展。争取到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等市区内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通过社会筹资,完成了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地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维护工作。 (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我市共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16处,获批2处。XX县区吴阳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XX县区龙门镇潮溪村成功入选XX省历史文化名村,均已按既定保护规划和措施进行了初步整治和利用。对徐闻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已进行了前期筹划

7、和论证,力争以“海上丝绸之路(湛江段)”的名义增入“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段)”,加入国家文物局的捆绑申遗计划。 (六)文化古迹的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古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技术培训和制度管理,强化“三防”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扎实推进文化古迹安防工作。各级政府逐年加大文物安防经费的投入,初步形成了以“防火、防盗、防事故”为工作重点,以加强文物库房技防设施整改,完善古建筑文物的消防设施,更换老化电路和护套等配置为工作内容的安全管理体系。 (七)文化古迹的惠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全市范围内经过整治对社会开放的文化古迹已全部

8、实现免费制,其中多处已设立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霞山上林寺被国家宗教事务局命名为“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XX省唯一入选的文化古迹。文化古迹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三、目前我市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旧城改造工作的推进,我市旧XX县区、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对旧XX县区、古村落等历史风貌整体保护认识不足,保护规划滞后,导致不少地方出现建设性破坏现象,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街区、民居被拆除,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特色风貌渐趋消失。另一些目前尚未被列

9、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古迹,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生存环境岌岌可危,甚至出现类似XX县区原法租借地建筑“西营诊所”被拆毁的现象。 (二)保护资金短缺。虽然市政府在文化古迹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仍难以满足需要。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尚未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古迹保护事业的发展,致使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基础性工作及抢救性工作难以开展,甚至一些文物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面临倒塌,就连旧XX县区、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风貌保存相对完好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也十分简陋,危房数量逐年增加,传统风貌面临严重破坏的危险。文化古迹资源集中分布在XX县区的县(市、区)

10、多年来虽有整治利用古街区的意向和规划,但一直受资金不足的制约而寸步难行。 (三)文保队伍和机构不健全。全市71名专职文博人员中,仅有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15人,无专业技术资格36人。文物保护组织尤其是乡村文保组织不健全,文保人员缺乏。目前,只有XX市文广新局配置文物科,有专职的文物行政管理人员2名,各县(市、区)文广新局没有文物科(股),没有专职的文物行政管理人员。文物监督和执法队伍力量薄弱,尚未形成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的四级文物监管和保护网络。雷州历史文化名人陈昌齐墓和故居短期内接连被盗被破坏,就充分暴露了我市文物保护网络的漏洞。 (四)保护力度不足,县(

11、市)域文化古迹保护现状堪忧。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涉及的XX市2056处普查对象中,消失文化古迹共计127处,消失率达6.2%;得到较好保护的仅有503处,占总量的24.5%;而保护效果较差的也有500处,占总量的24.3%。文化古迹消失量较大和保护效果较差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县(市)域范围内。我市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阻滞。 (五)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效应不明显。我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保护利用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保护名城(镇、村)的观念落后,认识不足,特别是利用名城(镇、村)效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开阔,未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依法加以保护利用,名城(

12、镇、村)精神、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功能未有效发挥,造成名城(镇、村)没有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提升湛江文化形象的对策建议 我市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工作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方面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市委、市政府近两年来关于文化战略的布局和定位,为我市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工作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驱动力,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工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强文化古迹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要树立科学的指导原则 1、坚持保护为主原则。要始终把

13、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任何整治利用行为都应以不危及文化遗产及其原生环境为原则。 2、坚持样板带动原则。集中资金完成若干处富有湛江地域特色的文化古迹的修缮和后续开放工作;结合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几处定位高、起点高、品味高的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名村、名街区,以样板工程带动全市文化古迹资源的整治利用工作。 3、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既要注重对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点”的保护,也要重视和加强对以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代表的“面”的保护,以点带面,进而拓展到对整座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保护。 4、坚持公益性原则。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应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尽可能扩大开放

14、范围,提高展示服务水平;降低门槛,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层面的给养。 (二)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要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 1、架构起我市比较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保护体系,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使文化古迹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2、基本形成城市建设与文化古迹保护协调发展、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文化古迹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3、打造标示湛江形象的文化古迹品牌。在面向未来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富有湛江特色的现代化粤西中心城市的进程中,积极发掘与保存历史文化底蕴,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文化古迹保存网络和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古迹展示网络。

15、 4、建立文化古迹与教育、旅游、商业相结合的体制。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革命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爱国主义教育、滨海旅游、商业开发方面的重要作用,把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发展旅游、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三)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 一要尽快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护与修缮,实现对文化古迹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设施改造和有效利用。二要重视对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普通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对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化古迹予以登记建档,为今后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准备。三要加强文物管理与文物安全工作,各县(市、区)建立群众性的业余文物保护员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文物保护组织,建立上下联动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的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四要重视流寓文化遗存的系统挖掘与保护工作。 (四)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要制定合理的利用规划 1、文化古迹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优先筛选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合理利用、包装推广,在特定区域内开发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古城、古镇、古街区旅游区和生态园旅游区。参照成都创新机制的做法,成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专门从事文化与旅游产业,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依托优势旅游景区和城市休闲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