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3)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30397225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3)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3)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3)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3)(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本文就全市工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后的现状(包括相关产业现状、“十一五”工业投资情况、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描述和回顾;对我市工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做法、成效、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市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一是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转型升级路径。二是要制定政策规划,加强工作引导,牢牢把握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三是要做强重点区域传统产业。四是要建设重大基地,提升集聚水平。五是要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升级动力。六是要积极推动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低碳模式。七是要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八是要加强

2、资源配置,健全保障机制。九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借力共推。 【关键词】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建议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报告涉及的数据取于2010年度): 一、我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一)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强市、扶优扶强战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突出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强化了*工业在冶金、电力、烟草、机械等行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作为X

3、X省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地位。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名优产品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创造了一批名优产品,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优势。 2003年,时任*市市长徐建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走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提出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思想,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扶强扶优、改革创新,尽快把工业做大做强,振兴*工业。 2006年,时任*市市长郑振涛提出,*要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进一步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4、。一是抓好优势产业,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发展,支持*钢、*冶等优势企业加大创新和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二是抓好工业招商,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壮大园区工业;三是抓好民营工业。 2011年12月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坚持绿色发展、振兴工作经济”为主题,作出了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 2012年1月召开的市人大第十三届一次会议,艾学峰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力以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发展大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的位置。 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狠抓落实,我市的传统产业才在新型工业化

5、的道路上稳步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我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传统产业优势明显,可支撑工业大产业发展。近年来,更是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做强钢铁、有色冶金工业、做大电力工业、做优烟草工业、振兴装备工业、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和培育玩具、五金、医药等三大产业,做好发展县域经济、对接广州、培育产业集群三篇文章,强化了*工业在冶金、电力、烟草、机械等行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作为XX省重要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的地位,将过去涵盖包括采掘、冶炼、机械、化工、电力

6、、医药、电子、轻工、皮塑、建材、冶金、烟草、纺织等30多个行业、200多个门类的制造业,整合成初具特色的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铸锻件、建筑材料、电力等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以机械制造、烟草、玩具、化工等行业为主的传统加工产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并初步已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七个产业为主、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我市发展大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钢的“节能减排”、丹冶的“氧压浸出铅锌冶炼工艺”技改、*电的“上大压小”技改、*铸集团的“大铸钢”项目、中机重工的“动车组传动装置

7、超高强度、超硬齿面齿轮和齿轮轴生产技术改造”、起重机厂的“大吨位随车起重机产业化技术改造”、*配动力的“船用低、中速柴油机特大型滑动轴承生产技术改造”、东南轴承的“第一代汽车轮毂轴承精密冷辗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深圳比亚迪公司的“比亚迪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宏大齿轮、液压件厂、东南轴承等企业的搬迁,并成功帮助这些企业打进广汽日野和深圳比亚迪零部件配套圈。同时,我们还支持和协助有关县(市、区)政府大力培育XX县区led产业、市区和*县生物制药产业以及XX县区精细化工基地、XX县区钟表产业、XX县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XX县区制笔产业、新丰陶瓷基地、翁源华彩化工涂料城等。*铸集团总投资

8、18315万元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主体设备已试运行,华南地区最大型的铸造基地已经基本建成。这批项目将进一步推进我市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四)加大对工业投资的力度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没有大的投入就没有大的产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据对规划纲要外投资上千万元的已投产工业项目调研统计,从2006-2010年上半年止,全市共完成计划外工业投资84.7184亿元,建成工业项目120个。将这120个项目和*钢投资74.9582亿元节能减排打包项目以及规划纲要所列并完成的12个项目合在一起,在“十一五”期间

9、,全市共完成工业重点建设项目133个,完成投资203.61亿元,对全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5%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另外,传统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资金的保障是前提。除了企业自筹和银行融资外,政府财政的扶持尤为重要,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传统产业技改和创新项目争取到国家、省、市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共16327万元。这批资金发挥了重大的“撬动”作用。特别是成功协助XX县区政府和*工业园管委会争取到省财政竞争性扶持资金2亿元,为加快推进南雄精细化工园和*工业园装备零部件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抓住发展的重

10、要机遇期,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目标,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着力做大做强做优支柱产业,全面对接珠三角抓好招商引资与产业承接,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与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努力降低2008年金融风暴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主导地位日益显著。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36.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2.44亿元,突破200亿关口,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3%。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标志着工业经济跃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

11、主导地位日益显著。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3.74:42.58:43.6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96%,占第二产业的86.79%,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 (二)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0年达202.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551户,出现了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6.58亿元,工业经济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同时,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充分显现出来,2010年,钢铁、有色金属、卷烟和电力等支柱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至77.04%

12、。七大支柱产业对*经济摆脱金融风暴的影响发挥了重大作用。省定义的优势传统工业实现增加值59.60亿元,增长19.2%。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9.1%,食品饮料业增长12.4%,家具制造业增长3.5%,建筑材料增长19.7%,金属制品业增长34.8%。 (三)产业承接与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大了产业承接与招商引资的力度。至2010年底止,全市产业转移园完成工业投资37.16亿元,同比增长84.7%。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2.31亿元,同比增长37.5%。南雄东*(大岭山)产业转移园精细化工产业成为实施省“双转移”战略的成功典型;

13、引进与瞄准大企业招商取得突破,深圳比亚迪公司决定在我市兴建汽车零部件项目,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与*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经营汽车铝箔的合作。同时,全市大力打造优良的创业环境,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民营工业经济在“十五”期间朝着上规模、上水平方向发展。2010年民营工业增加值达36.89亿元,目前民营工业正朝着上规模、上水平方向发展,出现了年产值上亿的大企业20多家。 (四)工业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工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积极优化产业的区域布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特色经济与县域经济呈集聚化发展趋势。省市共建(*)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4、装备制造基地基本成型,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在汽车及零部件、铸锻件、液压油缸、发配电设备、机械设备等方面已与省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接,并在液压油缸、铸锻件等产业方面形成了一批企业较多、销售收入较大、资产较多,从业人员较多的产业集聚区。县域特色经济集聚化初现端倪,南雄东*(大岭山)产业转移园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大量企业开始集聚,目前进园企业已达到80多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有所增强。 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与主体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铸“大铸钢技改项目”为重点的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顺利推进;产学研合

15、作平台建设取得进展,*与全国9家院校和市20多家生产企业成立了“液压机械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全市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名牌带动”战略成效凸现,目前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XX省名牌产品32个、XX省著名商标17件,在相应行业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六)节能减排有序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大力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与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积极有序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目前,有近30家重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近20家,同时围绕*钢、*冶等大型企业建设了一批余热、余压的热电联产发电机组项目,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成效明显。但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工业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虽然得到一定调整,但基于资源依赖的、国有经济主导的产业现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以中省属企业为主的钢铁、有色、电力与烟草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0%,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