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文本】2019 年 3 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文本目录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3第二章第二章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游城市.2第一节发展愿景与目标.2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3第三章第三章融入大湾区,建设粤北区域性节点城市融入大湾区,建设粤北区域性节点城市 .3第一节加强协调发展,打造粤赣区域性综合交通节点.3第二节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区域性新兴产业合作基地.3第三节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粤北重要生态屏障.4第四节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大湾区生态旅游高地.4第四章第四章强化县域空间整治,促进区域协同,夯实基础支撑强化县域空间整治,促进区域协同,夯实基础支撑.5第一节建立“三区三线”管控机制,强化全域空间治理.5第二节构建“中心带动、多点支撑、点轴结合”的城镇空间格局.7第三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内外通达条件.10第四节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共建碧水青山.10第五节夯实重大基础设施,优化县域要素配置.12第六节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构建县域安全体系.13第七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铺展全域旅游.13第八节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均衡发展.15第五章第五章强化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高品质山水城市强化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高品质山水城市.17第一节划定“三区三线” ,构筑资源保护利用新格局.17第二节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17第三节建设便捷高效.18第四节构建包容性住房供应体系.20第五节构建公平共享.20第六节构建协作共赢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23第七节优化公共空间,打造山环水绕的城市绿脉.23第八节强化基础设施统筹布局.24第九节守住绿水青山,加强环境保护.25第十节保护与传承,推动新丰城市更新.27第十一节 构建“韧性城市”防灾与安全体系.28第十二节 划定城市四线,保障重要公共资源.30第十三节 加强城市设计,打造特色城市风貌.30第十四节 中心城区建设时序引导.30第六章第六章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31第七章第七章附则附则.32附表附表 1 1:新丰县现代化目标与指标体系:新丰县现代化目标与指标体系.33附表附表 2 2: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34附表附表 3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34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第第 1 1 条条规划目的规划目的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丰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由新丰县人民政府组织修编新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本规划是指导新丰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第 2 2 条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1.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驱动推进城市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2. 坚持开放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趋势,把握新丰城市对外开放的机遇,全面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提高城镇区域地位和作用3. 坚持协调发展突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增强发展协调性,彰显地方发展特色 4. 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新丰建设5.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基均等化,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确保全体居民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改革发展的红利,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第第 3 3 条条规划依据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政策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7)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10) ;(8)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04) ;(9)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006)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2006) ;(二)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划成果(1)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 ;(2)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 ;(3) 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 2005-2020 ; (4) 新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5) 新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 ;(6) 其他相关规划以及有关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
第第 4 4 条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2017 年2035 年,其中:近期为 2017 年2020 年;中远期为 2021 年-2035 年;同时城市远景展望至 2050 年第第 5 5 条条规划地域层次规划地域层次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规划范围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县域:对新丰县县域 1967.39 平方公里用地进行城乡统筹规划城市规划区:以丰城街道行政区为基础,向西拓展延伸至梅坑镇张田村珠江城市规划区:以丰城街道行政区为基础,向西拓展延伸至梅坑镇张田村珠江东岸(新丰)创新产业示范园边界,东至丰城街道与马头镇交界处,南至丰东岸(新丰)创新产业示范园边界,东至丰城街道与马头镇交界处,南至丰城街道与龙门县交界处,北至丰城街道与回龙镇、黄礤镇和马头镇交界处,城街道与龙门县交界处,北至丰城街道与回龙镇、黄礤镇和马头镇交界处,共共 28117.2728117.27 公顷中心城区:主要位于丰城街道和梅坑镇张田村,北至西莲山南部山脊;东至大广高速;南至大广高速道路中线;西至珠江东岸(新丰)创新产业示范园边界,总面积约 5726.10 公顷第第 6 6 条条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文本中文字加粗下划线文字加粗下划线条文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其余部分为指导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第 7 7 条条规划实施规划实施本规划是新丰县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的制定,均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第二章第二章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游城市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愿景与目标发展愿景与目标第第 8 8 条条城乡发展总目标城乡发展总目标融入珠三角,建设粤北生态宜居新城:依托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为珠三角产业承接地,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立足绿色转型跨越式发展,以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生态农业为基础,建设山水特色的宜居宜游城市第第 9 9 条条城乡发展指标体系城乡发展指标体系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详见附表 1)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以及检测和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第第 1010 条条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发展策略(1)门户再造战略搭建交通,强化网络,构建门户 紧抓韶关在广东及粤北战略地位上升的机遇,通过衔接区域交通接受区域经济核心的辐射,将作为“韶关南大门”的新丰县更好的发挥“粤北门户”的边界作用。
利用铁路、高速公路全面对接珠三角,通过高速公路实现 2 小时范围内与珠三角地区的快速直达,有效承接产业转移2)产业多元战略多管齐下,全面提升产业功能 改变单一发展工业的产业结构,形成特色工业、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三大产业,构建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创特色农林业六大产业集群,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区域融合战略内联外引,强化中心,拓展腹地 做强枢纽,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提升中立足珠三角消费和生态旅游市场,加强城市产业协作,促进要素流动,全方位拓展开放市场;加强与大湾区特色农产品的互联合作;强化与粤北其他城市旅游要素的区域合作4)生态优先战略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实现生态价值回归 维护区域生态格局安全,实现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使命;加强生态功能的延伸,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面向旅游市场中的老年旅游以及养生市场,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态人居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效益,通过廊道建设,建立山体林地与城市、沿江生态交错区的功能联系,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将两者有机结合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第第 1111 条条 城市性质城市性质韶关市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南部门户,以发型工业为主的山水宜居城市。
第第 1212 条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县域总人口至 2020 年达到 28.3 万人;至 2035 年达到 34.8 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至 2020 年达到 8.6 万人;至 2035 年达到 16 万人第第 1313 条条 用地规模用地规模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至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至 20202020 年为年为 8.178.17 平方公里;至平方公里;至 20352035 年为年为16.8316.83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第三章第三章融入大湾区,建设粤北区域性节点城市融入大湾区,建设粤北区域性节点城市第一节第一节 加强协调发展,打造粤赣区域性综合交通加强协调发展,打造粤赣区域性综合交通节点节点第第 1414 条条 建设区域性交通重要节点建设区域性交通重要节点紧抓韶关在广东及粤北战略地位上升的机遇,通过衔接区域交通接受区域经济核心的辐射,将作为“韶关南大门”的新丰县更好的发挥“粤北门户”的边界作用加快推进广从快线和赣广高铁在新丰的落地,形成粤赣区域性交通节点第第 1515 条条 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国省道网络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国省道网络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抓好武深、韶新等高速公路修建项目,计划适时建设县内西部高速公路,并建成与高速公路对接的对外快速路网,抓紧国省干线改造,建成县内各工业园以及各镇到县城的二级公路。
通过高速公路实现 2小时范围内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快速直达,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第二节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区域性新兴产业合作基地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区域性新兴产业合作基地第第 1616 条条 优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以规划来推动新丰城乡产业发展,避免盲目性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明确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之路,积极创造条件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生态县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特色工业、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三大产业,构建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创特色农林业六大产业集群,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第 1717 条条 实施实施“双轮驱动双轮驱动” ,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双轮驱动”发展道路,依托制造业深入发展形成“二三产联动”模式依托农林业资源禀赋,发展食品医药制造业和旅游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改变单一发展工业的产业结构,坚持创新引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产业示范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科技创新平台第第 1818 条条 对接珠三角,加强产业合作对接珠三角,加强产业合作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区域性交通设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