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依据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第一部分小说一、精读课文1.鲁迅——《阿Q正传》[选择]鲁迅的小说集有三部,分别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选择]《阿Q正传》中的人物有赵太爷、阿Q、吴妈、假洋鬼子等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2、分析阿Q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在①妄自尊大②自轻自贱③欺凌弱者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6、阿Q的典型意义① 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8、简析赵太爷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10、简析《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其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参照4),概述而言,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②批判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11、《阿Q正传》的现实主义特色主要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一、典型环境小说中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二、典型性格阿Q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塑造方法12、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手法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13、分析《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宝库中的经典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一方面,未庄及其周围的世界,是非常封建和闭塞的这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建伦理道德在其中居绝对统治地位,封闭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静如死水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陷于愚昧、落后而不自觉正是在这种封建闭塞的环境中,阿Q的质朴、愚昧、狭隘、迷信、守旧的思想性格,才显得真实可信另一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赤贫的雇农或无业游民正是在这种情形和环境中,作为一个无业游民的阿Q就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等毛病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当时虽有极大的普遍性,但表现在作为流浪雇农的阿Q身上却又有其特殊性。
因而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极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非抽象观念的化身2)精彩的细节描写如关于阿Q的肖像画即是突出的例证同时关于赵太爷的啬吝贪小的性格的描写,一层深一层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活画了地主阶级卑污的灵魂3)悲剧和喜剧相互交融,形成悲剧内容与喜剧形式的有机统一阿Q一生的命运,是一个悲剧;辛亥革命的失败,更是一个悲剧;但这两者本身,又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造成它的悲剧的原因,也确实有许多可笑、可气而又可叹的喜剧成分4)剧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的议论,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5)在语言上,《阿Q正传》中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饱含幽默感,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卓越的语言艺术2.鲁迅——《伤逝》[选择]《伤逝》中的主要人物有涓生、子君在叙述上是用“涓生的手记”形式,采用第一人称“我”叙事1、《伤逝》中悲剧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根源和思想方面原因①封建性旧社会的压迫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伤逝》以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旧社会,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这是作品一方面的思想意义②悲剧主人公接受和信奉个性解放思想是形成悲剧思想方面原因在封建性的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可能仅靠着个性解放得到解决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作品另一方面的思想意义,也是作品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特色2、分析子君形象子君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女性的形象她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接受了个性解放思想,而她只是在婚姻自主的肤浅意义上理解她又“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妇女要经济独立的思想子君形象的意义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势力对妇女的压迫的惨重,并深刻揭示了个性解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这是子君形象的意义3、《伤逝》的心理描写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是《伤逝》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并不重在事件过程的叙述,而把笔力着重放在人物感情世界和心灵波澜的抒写上对涓生,采取的是心灵自剖的方式细微地表现他的内心世界及其感情变化过程对子君的心理描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4、《伤逝》的抒情特色浓烈的抒情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这和以叙事为主的如《阿Q正传》是迥然不同的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抒情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反复咏叹,层层递进③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
④细节描写如阿随弃而复归,这一情节隽永感人5、分析《伤逝》的主要艺术特色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深重的抒情性是《伤逝》的主要艺术特色在结构上采用第一人称手记的形式,以抒情主人公“我”的思想感情发展为主线,将人物、事件等连缀起来,极富感情色彩在描写方法上不重外貌描写,而是采取多种形式,细腻逼真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思想感情的变化,如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等在语言上大量采用反复、排比、比喻等诗歌常用的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以倒叙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的一年的经历,以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把主人公的感情发展脉络清楚地表现出来此外,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颇具匠心,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同子君感情变化相呼应,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3.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选择]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女主人公陈二妹是一个工厂女工的形象1、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叙传特点自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概括而言,作品的两个人物,在“我”身上作者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抒发自己的感受;而陈二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色彩2、《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二妹交往可分几个阶段?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
①疑惧,戒备这是开始阶段②信赖、同情③责备、规劝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3、《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的生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思想:①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②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真诚友谊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及意义?①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如“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②(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的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5、为什么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6、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与陈二妹的交往及其表达的思想《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抒情的笔调,通过对青年女工陈二妹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这位青年女工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小说描写了受尽压榨、孤苦无依的女工陈二妹和穷愁潦倒、谋食无门的知识分子“我”交往的四个阶段陈二妹对于“我”,开始是疑惧与戒备,继而依赖、同情,主动地邀“我”进她的房间,把香蕉拿来让“我”吃,向“我”诉说她的遭遇陈二妹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姑娘,她一人在烟厂做工,无亲无故,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度日,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在工厂里,她不得不忍受着资本家的盘剥和工头的凌辱她痛恨那个工厂,痛恨工厂里的资本家和工头但当她遇到穷愁潦倒,没有工作,同她处境同样困难的知识分子“我”时,由于住的房间相邻,她对“我”的书生生活感到疑惧和好奇但当她逐渐了解到“我”的真实情况和困难处境后,就十分同情和关心,并进而规劝和依赖了她劝“我”最好不要抽烟“就吃也不要吃我们工厂里的烟我真恨死它在这里表现出对剥削阶级的仇恨后来,她发现“我”每天晚上到外边去,再加上“我”收到一笔稿费后,买件新衣服,又买些糖请她吃,她便怀疑“我”晚上与小偷混在一起。
于是就劝“我”改过这体现出她的纯真与善良但当她了解“我”的夜间散步和“稿费”的真情后,又羞涩地向“我”道歉:“噢,我错怪你了,我错怪你了请你不要多心,我本来是没有歹意的在误会消除之后,他们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深而“我”对于陈二妹的关心、爱护,也因感激而有所回报,达到了心灵的纯化,增加了向上的动力通过“我”与陈二妹交往的过程,展示了陈二妹善良、正直、诚恳的美好心灵,以及反抗压迫的倔强意识也反映了他们同处困境而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的向上追求但作品在健康明朗的基调中流露出知识分子对前途无可把握的哀怨4.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选择]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多收了三五斗》是他反映三十年代的“丰收成灾”题材的小说1、潘先生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性格特征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他把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高于一切潘先生的保全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自私庸俗、没有原则是非、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是一种灰色的卑琐人生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潘先生形象,嘲讽和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