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9792641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王红彩一、 课堂导入的原则1. 围绕语文教学目的设计导入导入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切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的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一般说来,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应该包括:向学生传授哪些新知识,这节课应达到什么要求;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等。能否实现教学目的,是一堂课成败的标准。因此,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2. 从学生实际出发教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如思

2、维的发展,总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课堂的导入设计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有的放矢。3. 课堂导入要适应文体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要作不同的导入设计。教授抒情散文时可以以情导入,以情激趣;教授说明文可以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授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4. 导入要适应不同的课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例如预习课型、讨论课型、练习课型、复习课型

3、等。课堂导入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讲授新课要注意架桥铺路,温故知新;讲授旧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二、 课堂导入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了五彩缤纷的教学艺术。1. 以音乐导入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美的交流。同时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配合而对学生所产生的愉悦心理,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在课文课堂上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安排一篇新课文的教学时,可以选用一段与课文相宜的音乐,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以较强的煽情性

4、文学语言导入新课,从而较好地渲染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某种气氛,激发学生情绪,开启学生心扉,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审视,对母爱的体验,对人生之路的思考,都有很强的哲理性。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着最苦的母亲。” 教师在教授我与地坛时,若能放懂你这首歌的录音,伴以深情地朗诵上面体现母亲的心理的这段话导入,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沉浸在一种对父

5、母之爱的无限感激的情感海洋里,他们对史铁生在文中所表现的母爱也就不难理解了。2. 由标题入文这种导入方法是语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也是标题。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而且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弄清题意。由审题入手导入,往往能够开门见山,抓注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直截了当,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教师在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是这样开始的:“什么叫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面挂在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今天我

6、们就来学习莫泊桑一篇以项链为题的小说。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呢?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这样导入,既帮助学生了解了有关项链的知识,理解题意,同时又牵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学习。3. 温故知新导入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写作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同一作家作品,有的编排在初中教,有的编排在高中教,甚至有的作家的作品在小学课本里也能找到。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的知识可以作为学习

7、新课的开始,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让新旧知识相连,从而不断加宽加深学习的内容。例如,我们在教授归去来兮辞时可以这样导入:师: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里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生活安乐,和平幸福的世外桃源。这位诗人是谁?生:陶渊明。师:你还记得文中是怎么说的吗?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很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师:你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生:初二时,课文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师:

8、这位同学和陶远明很熟.我们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流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从课型上看,这是一堂新授课,也是讲授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注重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让学生由对作者的兴趣转到对文章产生兴趣,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去,帮助学生先“知人”,然后“知文”。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4. 叙述故事导入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上。例如,在讲授拿来主义一文时,用了这样一个故事: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

9、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但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拿来主义中寻找答案吧!这则逸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非常切合课文内容,给“拿来主义”一个很好的诠释,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10、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5. 古诗词、格言、对联导入有的学生备有专门的笔记本,广泛搜集自己喜欢的格言、诗词、对联等。而且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对学习语文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特别是有些诗词,往往和所教的课文内容关联,如能用来导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授鸿门宴时可以这样导入: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谁的诗,诗题是什么?生: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师: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生: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项羽卓越功绩的钦敬,后两句则流露

11、出对项羽迅速败亡的叹惋。师:说得好!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然而项羽仍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面临四面楚歌的绝境,称雄一世的西楚霸王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投影)面对残兵败将,爱姬宝马,项羽发出“英雄气短,天不助我”的慨叹。正是五年前“鸿门宴”上的一念之差,酿成垓下被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恨。可以说“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了“楚汉之争”的结局。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传文学名篇鸿门宴。这样设计导入,不仅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课文

12、中的人物有个总体印象;而且经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命运及其性格有了大概的了解,从人物的悲剧结局中探求他命运演变的轨迹。鸿门宴上项羽的“妇人之仁”、刘邦的老谋深算都得到了最好的展示。鸿门宴里项羽的表现,就预示着他的必然悲剧结局。垓下歌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羽的性格,理解项羽悲剧的悲壮美。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去理解鸿门宴。6. 欣赏图画导入语文课本上有许多彩图,通过引领学生观赏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时,先让学生观看课本上兰亭集序摹本彩图,体会图上勾勾画画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领略它“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的艺术美。然后提问:兰亭是一个什么地方,哪些人在这里集会,为什么集会?王羲之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呢?如此导入,不仅使学生领略了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的美,产生探询这篇书法作品的原因及成文的经过,而且理解了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师,常常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自己的特长、所授课程的特点来设计。教师的导语设计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就会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来兴味盎然,使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贯彻。(濮阳市技工学校)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