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语国际视阈下的阅读课测试题与习题比较研究-教育研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1.97KB
约5页
文档ID:229732822
汉语国际视阈下的阅读课测试题与习题比较研究-教育研究_第1页
1/5

汉语国际视阈下的阅读课测试题与习题比较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阅读标准化测试题(如汉语水平考试)和课后习题之间的比较,找出二者的不同,并建立一种操作性强而又显而易见的联系,帮助国际学生将目光从考试模拟上重新转回到汉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同时给出建议,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国际学生的汉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阅读 测试题 习题  【基金项目】1.本文获天津师范大学校级社科项目青年基金《汉语国际教育视阈下的阅读课测试题系统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43-135202WU1711;2.本文获天津师范大学本科教改项目《汉语言文化专业学生考核体系的探索与研究》资助,项目编号:JG2015005  >>  一、引言  就语言教学的一般过程而言,测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经常出现在某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某个特定时间节点或者教学活动结束时(如分班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从语言教学和测试的关系来看,有教学就有测试,教学是第一位的,测试服务于教学而测试题与该课程的习题从体系上来讲,分别属于测试和教学,性质各异,但因基于同一门课程,两者之间便有了复杂的关系具体到汉语阅读教学课程而言,在以往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的汉语阅读课程往往与标准化测试题(如汉语水平考试)脱钩,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效不明显。

本文从阅读课程测试题体系与习题体系的对比入手进行研究,在标准化测试题和习题之间建立一种操作性强而又显而易见的联系,帮助国际学生将目光从考试模拟上重新转回到汉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效地提高其汉语阅读水平  二、阅读标准化测试题与阅读课习题的异同  (一)汉语阅读课程与汉语水平考试(HSK)脱钩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面向国际学生开设汉语言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两个专业一、二年级均为基础培养阶段,两个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集中统一授课三、四年级,按照本科培养要求再分别开设专业课程,其中阅读课程属于基础必修课程,只在一、二年级开设,,故本文主要调查对象为我院本科一、二年级两个专业的国际学生其中汉语言文化专业国际学生人数较少,约占两个年级总人数的5%,而其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国际学生95%为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所以我院对两个专业一、二年级阶段的本科国际学生,全部按照孔子学院奖学金生的评审标准进行要求按照孔子学院奖学金生的评审标准,每年只有通过评审后才能继续得到全额奖学金,其中通过HSK五级考试便是通过评审的硬性要求之一一年级期末前,需通过HSK五级180分,二年级期末前,需通过HSK五级240分。

通过HSK五级考试,便成了大多数国际学生必须要过的关卡,也是各科任课教师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SK五级分为听力、阅读、书写三个部分,经调查,一、二年级两个专业的国际学生中,85%的学生认为HSK五级考试中,阅读部分是丢分最多,难度最大的部分,但每周四节的阅读必修课,无论是书上的阅读内容还是课后的习题,学生又普遍反应并不难理解笔者又通过对两个年级的4位阅读课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也得到了和学生同样的结论我们注意到汉语阅读课程与汉语水平考试(HSK)出现了脱钩的情况  (二)阅读标准化测试题与阅读课习题的不同  目前我院两个专业的本科阅读课选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一年级使用《发展汉语》中级阅读(ⅠⅡ),二年级使用《发展汉语》高级阅读(ⅠⅡ),通过对课文中生词的归纳与语法点的汇总,我们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大于HSK五级的测试范围的,但国际学生却觉得教材中的习题容易,HSK五级难度大,我们通过对比阅读标准化测试题与阅读课习题的不同来找到其中的原因  HSK五级阅读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总分100分具体如下表  《发展汉语》中级、高级阅读教材课后习题主要是针对课文,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的练习题,如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根据课文内容排序,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根据文章内容解释词语等。

  1.阅读测试题与习题在题目内容方面的不同  题目内容,主要是指题目中涉及的语言知识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技能根据上表可以看出,HSK五级阅读题,内容更加全面,而习题的内容来源于教材上的课文,比较单一  2.阅读测试题与习题在题目形式方面的不同  从教学经验来看,有些题目形式更适合用作测试题,而有些题目形式则更适合用作习题测试题要求能准确考察考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就要保证测试的评分信度,而习题则更多的是要对某一知识点反复强化式的联系比如习题中的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和排序题,更多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能力,就不适合作为测试题使用  3.阅读测试题与习题在题目评价指标方面的不同  HSK五级阅读测试题具有很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全面考察國际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习题主要是有助于课文的理解,如果用课后习题的正误来判断学生的实际汉语阅读能力,就会出现偏差  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的不同,再加上阅读课程没有专门针对HSK五级考试进行模拟训练,才造成了学生觉得习题容易而HSK五级阅读题难的状况  (三)阅读标准化测试题与阅读课习题之间的联系  测试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而习题的质量则关系着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从这一角度来看,习题质量的好坏也完全影响着测试的结果,并且有助于国际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有效提高国际学生汉语阅读水平的建议  (一)协调两个系统之间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教考分离”模式  习题体系是基于教学和学习的基本规律而建立的,根据教学需要和国际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教学活动之一;而测试题系统则应该遵循语言能力和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规律,编写出有效的测试题,准确地测量出考生的语言能力状况协调两个系统之间的基本规律,实现课堂教学习题体系与测试题体系的有机融合,使之做到和谐统一  (二)避免“唯测试论”的影响,贴近汉语阅读教学实际情况  在如今的汉语教学环境和评价体系之下,测试对语言教学实际上会产生强烈的同化作用,也就是说因为语言标准测试结果(如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会对学生的各方面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汉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环节的设置无法避免地会受到测试模式的影响,在我们的习题体系基础之上形成的测试题系统,要尽量避免“唯测试论”的影响,而是要尽可能地贴近汉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使测试提供的反馈信息真正有助于改进教与学,减轻测试对于教学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构建基于课程习题体系的、真正符合汉语阅读教学实际的测试题系统。

  (三)扩大阅读量,有效培养国际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国际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与规律性,要有针对性积累汉语词汇,扩大阅读量与知识面,培养国际学生主动进行汉语阅读,提高其独立阅读汉语篇章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其汉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目前汉语阅读教学,测试题与习题不加区分或将二者混为一谈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或许跟测试题与习题看上去有相似之处有关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通过对标准化测试题和习题之间的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即源自测试过程与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争取能有效提高国际学生的汉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颂浩.《汉语阅读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张凯.《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