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市中区黄庄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9643926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市市中区黄庄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市中区黄庄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市市中区黄庄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市市中区黄庄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市市中区黄庄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汪大娘张中行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佣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始认识汪大娘。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稀奇,稀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

2、外。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李家房子多

3、,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汪大娘熟了,家里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渡过去。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她因为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

4、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佣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渡过去。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

5、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

6、,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选自陕西大学出版社张中行著柴门清话,有删改)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汪大娘的“正直”?(4分)17.简析自然段对人物刻画和表现主旨的作用。(5分)18.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提出一个读书明理可信程度的问题?(6分)参考答案:16以“常理”主主家的食政,不顾及杂七杂八的习惯;主家的孩子淘气她都敢打;同院其它租赁户家中有什么事她也管。文革中面对调查,不为逢迎而保身,实事求是说真话。(一点1分)17作为同院住户抄来地址以备看望,十几年后,一旦“风停雨霁”,仍然想起她(1分),从侧面(1分)表现汪大娘的可敬

7、(1分);揭示了文革对正常秩序和人性、人身的戕害。(2分)18汪大娘虽未读书,但能明白为人常理,恪守人生正道;对比汪大娘,对许多(在政治运动中)为一己之利而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丧失良知的读书人的叩问;启发人反思人性、人生的根本之理,警醒人们不要违背了读书初衷。(每个要点2分。)16【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做关于人物的信息筛选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题干中的人物有哪些段落,哪些内容,关于题干中答题指向的内容又有哪些,先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概括时除了抓住正面直接写人物相关品质的内容外,还要关注文中是否有侧

8、面表现的内容,比如通过他人之口,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内容,概括时注意不要漏点,不要重点。如该题中写主家孩子淘气她也打,就是侧面写她,其它的要点是正面写她正直。 17【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散文中段落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该题的指向性很明确,“对人物刻画和表现主旨的作用”,阅读该段内容,该段内容主要写我抄地址预备以后看望她,文革之后十几年后,仍然想起她。这段内容通过我们对她的想念 ,从侧面表现汪大娘的可敬,“风停雨霁,我们没有敢去”,文革过去好多年,众人仍不敢去,揭示了文革对正常秩序和人性、人身的戕害。【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散文中段落的

9、作用。散文中段落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所写的内容能表现所写对象的什么特点,是表现景物的特点,还是表现人物的某方面,其中能不能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结构方面,主要考虑该段内容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能总结上文,是否能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某处照应,是否是过渡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8【试题分析】这要求考生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其中“创作背景”应包括社会时代等大背景,还包括个人遭际等小背景,两者结合则可归纳出文本创作的特定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联系作者

10、的思想主张,揣摩其创作意图。结尾句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这句是有反问的意味,汪大娘虽未读书,但能明白为人常理,恪守人生正道。相反许多读书人在政治运动中为一己之利而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丧失良知,哪里能算得上明理呢?这个问句有启发人思考的效果,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忘了读书的目的,是为明理,别白读了书。【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作者的创作离不开自身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一般包括文化与知识构成、时代发展的背景、成长历程与经验、独特的思想与创作冲动等。写作意图就是创作目的,考生要通过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

11、的东西,如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等,进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就是要求考生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整体阅读文本能够联系到当时的写作背景,同时准确分析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本题提出读书明理可信程度的问题,一是为表现本文的主人公汪大娘,另一方面是文中特定背景,文革中某些读书人没有气节的表现,作为文章结尾,这个问句还有发人深省的作用,引发人对于人性的思考。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

12、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

13、,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

14、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

15、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

16、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

17、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1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

18、项是()()A. “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B. 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 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虚伪。D. 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E. 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

19、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17. 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18. “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9. 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曾经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文体家。沈先生曾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月下小景叙事重复铺张,有意模仿六朝翻译的佛经,语言也多四字为句,近似偈语。神巫之爱的对话让人想起圣经的雅歌和萨福的情诗。他还曾用骈文写过一个故事。其他小说中也常有骈偶的句子,如“凡有桃花处必有人

20、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地方像茶馆却不卖茶,不是烟馆却可以抽烟”。但是通常所用的是他的“沈从文体”。这种“沈从文体”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文白杂糅”。他的语言有一些是湘西话,还有他个人的口头语,如“即刻”、“照例”之类。他的语言里有相当多的文言成分文言的词汇和文言的句法。问题是他把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和口语配置在一起,十分调和,毫不“格生”,这样就形成了沈从文自己的特殊文体。他的语言是从多方面吸取的。间或有一些当时的作家都难免的欧化的句子,如“的我”,但极少。大部分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就中写人叙事简洁处,受史记、世说新语的影响不少。他的语言是朴实的,朴实而有情致;流畅的,

21、流畅而清晰。这种朴实,来自于雕琢;这种流畅,来自于推敲。他很注意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色彩,也注意声音。他从来不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用的是人人能懂的普通词汇。但是常能对于普通词汇赋予新的意义。比如边城里两次写翠翠拉船,所用字眼不同。一次是: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又一次是: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懒懒的”,“很自负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用在这里,就成了未经人道语了。尤其是“很自负的”。你要知道,这“客人”

22、不是别个,是傩送二老呀,于是“很自负的”,就有了很多很深的意思。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是最准确不过了!沈先生对我们说过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契诃夫也说过类似的意思)。所谓“准确”,就是要去找,去选择,去比较。也许你相信这是“妙手偶得之”,但是我更相信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边城不到七万字,可是整整写了半年。这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沈先生常说:人做事要耐烦。沈从文很会写对话。他的对话都没有什么深文大义,也不追求所谓“性格化的语言”,只是极普通的说话。然而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原刊1981年第2期芙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23、一项是( )A. 沈从文曾被人称为文体家,所以他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B. 沈从文的月下小景,有六朝翻译的佛经的叙事特点和偈语的语言风格。C. 沈从文在神巫之爱的对话描写中,有意的模仿了圣经的雅歌和萨福的情诗。D. 沈从文曾经模仿翻译的佛经写作,也曾用骈文写作,语言中呈现很多骈偶的风格,这些文章都体现了“沈从文体”的艺术特征。2. 下列对于沈从文语言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沈从文自己的说法,“沈从文体”主要的特点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文白杂糅”。B. 沈从文体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把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和口语配置在一起,十分调和,毫不“格生”。C. 沈从文的语言大多是具有民族特点

24、的,偶尔也会吸取一些当时作家很少使用的欧化的句子。D. 沈从文对语言的雕琢和推敲,使得他的语言,朴实而有情致,流畅而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汪曾祺认为,沈从文善于将人人能懂的普通词汇赋予新的意义,他从来不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的词汇。B. 汪曾祺认为,“懒懒的”,“很自负的”,因为使用的情境不同,翠翠的心理情感不同,而产生了各自很多很深的意思。C. 沈从文主张,语言的唯一标准 是准确。写作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妙手偶得,而是要去找,去选择,去比较,从而找到最准确的语言。D. 沈从文小说中的对话很普通,但是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与他长时间的思考和打磨

25、是分不开的。参考答案:1. B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曾经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文体家。沈先生曾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分析可知,因果关系颠倒;C项结合文本内容“神巫之爱的对话让人想起圣经的雅歌和萨福的情诗”分析可知,读者读了以后有这样的感受,沈从文并不一定是在模仿;D项这些都不是沈从文体的艺术特征,从“但是通常所用的是沈从文体”的转折可以看出。【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沈从文语言的相关分析。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26、C项结合文本内容“他的语言是从多方面吸取的。间或有一些当时的作家都难免的欧化的句子”等分析可知,原文为“当时作家难免的”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并不是很少使用。【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原文中说“尤其是,很自负的”,因为是二老,所以“就有了很多很深的意思”,而“懒懒的”并没有很多很深的意思。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

27、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

28、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选自隋书

29、卷五十)1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业东观,颇涉经史 受业,教授学业B. 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 贾:卖C. 贼乃稍却 稍:渐渐地D. 师次白帝 次:驻扎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B. “河阴”,指黄河北岸之地;“江表”,指长江以外,即中原地区。C. “出”是指京官外放,“除”“拜”是任命、授职的意思。D. “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庆广涉经史,

30、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B. 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卫王宇文直处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C. 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D. 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2) 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

31、以心腹,寻加柱国。(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参考答案:16. A 17. B 18. D 19. (1) 之后北齐大军压境,宇文庆和宇文宪率轻装骑兵侦察敌情,突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围困。(师、轻骑、觇、卒)(2)高祖和宇文庆有旧交情,(宇文庆)很被(高祖)亲近优待,(高祖)让他掌管丞相府的军中事务,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不久加官为柱国。(旧,委,寻各)(3)不通晓断句,不能解答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丢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4)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

32、,是被武力逼迫罢了,并不是真心降服。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受业,接受教育。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17. 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

33、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B.江表,江南地区。18. 试题分析:D. 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历任丞相”错误,原文是“高祖为丞相”。19.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师、大军。轻骑、轻装骑兵觇、敌兵相遇 (2)旧

34、,旧交情。委,掌管。寻,不久。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

35、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

36、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10.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A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因大骂引弓射之/因河为池D太原旦暮且下/不出,火且尽11. 以下句子中

37、,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取传禅诏赦宣读之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妻子不可为贼污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

38、,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参考答案:13(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

39、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

40、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

41、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部将贾

42、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6. 阅读下面的文

43、言文,完成小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

44、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

45、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

46、,不将这事声张出来。B、鲍叔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C、文章第二段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7翻译下列句子(14分)(1)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3分)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7、(2分)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分)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 参考答案:4D5C6D7(1)我在一开始生活贫困的时候,常常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在划分财富利益的时候总是多占好处,但鲍叔牙不认为我的行为贪婪,是因为他知道我很贫穷。(2)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别荆轲(5)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6)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进入

48、和意外的事故发生。4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C应该是“位于卿之下、士之上”。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备

49、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6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50、。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五年后,漂亮的采访记者和这个可爱的纳西族小女孩紧紧地抱在一起,她心里很高兴人:终于又见面了。B. 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

51、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C. 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美国、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冷陈电镜技术发展中做出的开拓性贡献。D. 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不思进取等情况的时候,孩自己明白错误所在,进而产生改变現状的强烈愿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A项,表意不明,“她”指代不明,歧义。B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末尾加上“的反映”。D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在“孩子自己”前加上“让”。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

52、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

53、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诗句) ”的奇效。参考答案:答案示例: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柳暗花明又一村【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词语(熟语)使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阅读所给材料,找出语段陈述的话题,注意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本题的话题是论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且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处全面的讲解,最后论述大道的效果,联系学过的陆游的游山西村里的诗句作答【解答】做该题首先浏览语段把握大体意思,这段语段围绕新课标改下“老师”这一鲜明的特点,然后一句横线前后的句子来确定横线山上的内容和形式第一处,前面说“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这一

54、句话决定后句的形式,应为“而应是”后面又说“他将游客带入佳境”,这一内容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应是“导游”;第二处应结合前一句“他不会置身事外”和后一句“令人如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第三处,应联系前一句“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轻灵而高妙地一点”,横线上的句子应是这样的结果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影疯狂外星人无疑是春节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之一,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疯狂外星人在情节的想象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B. 2018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已经超过9亿多人。C. 温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告诉记者,为改变“

55、骑车不戴头盔”现象,近日他们通过免费送头盔、发放宣传单,劝导市民骑电动车时要带好头盔。D. 4月15日清晨,法国著名地标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凶猛的火势导致有着将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句式杂糅,“是导致原因”改为“让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B项,语意重复,“超过”“多”去掉一个。C项,成分残缺,“通过”后缺少宾语,应在“通过免费送头盔、发放宣传单”后面加“的形式”。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

56、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置身于现代信息化浪潮之中,能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关乎电商产业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核心竞争力。B. 关山月将

57、个人的创作紧贴时代脉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画作。C. 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D. 我们都有心理暗角,都有“垃圾”情绪,要移除心理的暗影,生成阳光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两个分句应对调。C项,“唯有就能”不合逻辑,关联词应改为“唯有才”或“只要就”。 D项,“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成分残缺,最后一句缺介词,在“健康的心态”前加上“以”。六、写作(60分,共1题)11. 作文。(70分)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充满感动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