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昆都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9640316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昆都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昆都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昆都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昆都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昆都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鞭笋过墙聂鑫森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

2、了一口气。“新篁,又有心事了?”“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夫人话外有音?”“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咱们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节约了大把时间。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左宗棠说:人不可俗,不可不随俗。我

3、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两个人沉默下来。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

4、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付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

5、,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对。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

6、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是隔壁邻居的声音。他们齐声答道:“在!”“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B. 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C. 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

7、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D. “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5. 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小说以节新篁爽快答应邻居邀请晚餐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 A 5. 淡泊名利,直而有节。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 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勇于自省,与邻为善。节新篁突发心脏 病,因为有邻里帮

8、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6. 与开头节新篁下午出院回家呼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含蓄委婉地反映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完成、品格的升华,人物性格前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满口答应了邻居的邀请,说明节新篁已经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并融入邻里,预示着曲曲巷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主题。试题分析:4. 试题分析: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5.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9、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

10、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

11、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

12、亲,这是你的幸福。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

13、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可惜,往往很晚才懂。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已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死亡

14、,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选自散文2013年第9期)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 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B. 这么多年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C. 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D

15、. 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E. 母亲身上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5. 日本友人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6. 文章后半部分引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CE 5. 可敬之处: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担当起哺育四个子女的重任等。 6. 结构上:这种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照应了前文。二者的品质是相通的。内容上:圣贤孔子勉励子贡“生无所息”的教诲与母亲虽平凡,她一生忧虑辛劳不肯停歇的精神特质是相通的,突显了母亲的形象。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五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A项“没有留下精神财富”错。B项“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错,应该是“勤劳”。D项“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错,应该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一家人生活的温馨。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要求回答母亲的“可敬”之处,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进行概括,辞退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可是手脚从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