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29130595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第一节 清代诗歌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 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一、 清初诗歌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

2、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一)清初遗民诗人:1、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2、屈大均: 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3、吴嘉纪: 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

3、,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二)清初入仕诗人: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 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 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2、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

4、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1、王士祯 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境界,引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2、“神韵说” “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

5、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3、查慎行、赵执信 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 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内容,现实性强。二、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 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 “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

6、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二)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 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诗作无成就。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三)袁枚 及其“性灵说” 1、袁枚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

7、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第二节 清代词清词中兴: 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其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第三,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

8、等。一、清初词 “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1、陈维崧 “阳羡词派”领袖。其迦陵词存1600余首,居清代之冠。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风格师法苏、辛,具苍凉豪放特色。 纤夫词是陈词代表作。写清兵强征十万民夫为战船拉纤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取景壮阔,气魄雄伟,风格豪放,语言率直俊爽。是现实主义杰作。 2、朱彝尊 “浙西词派”领袖。纂辑唐、五代、宋、金、元词600余家词为词综。朱词有500多首。词风宗法姜、张,多在字句声律上用功,有精工隽永、清丽流畅之胜,但多精巧有余而沉厚不足。 咏物怀古词常有寄托,如长亭怨慢.雁卖花声雨花台。 “浙西词派”: 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

9、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3、纳兰性德 有饮水词300多首。作词崇尚南唐二主,主情致,不事雕琢,反对模仿。其词直抒胸臆,情致深婉,语言清新自然,历来为人称道。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亦见工力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长相思山一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均为传世名篇。惜其词多写离别相思,哀怨过多,情调低沉。 纳兰词风格凄惋,可从他的平生遭际以及时代特点来探索其因。他虽多写个人哀怨愁苦,却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二、清中叶词 乾隆间浙派词兴盛。嘉庆初张惠言开创常州词派,词风为之一变。 “常州词派”: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

10、重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清都有巨大影响。 张惠言 论词主张取法风、骚,强调比兴寄托。其词作俊逸深沉,但有时流于晦涩 周济 常州词派代表作家,其词被认为是 “意内言外”的典范,大抵写景咏物,有所寄托。第三节 清代散文及骈文 清文的数量远超前代,近年柯愈春编清集簿录收清人诗文集近16000家,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收清人文集4575种。 清文的质量不如唐宋。它鲜明的特征是骈文、散文争奇斗艳,制约二者消长变化的则是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与强调文学独立价值及抒情功能的观念的交锋和对峙。一、清初散文 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1、“学人之文”: 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

11、文空疏,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社会功能,以议论文见长。 2、“文人之文” : 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纤佻,倡导恢复唐宋散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一、 黄宗羲散文: 黄宗羲:清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及明夷待访录等,编纂明文海500卷。 明夷待访录为政论集,共分原君原臣原法等13篇,其锋芒所向,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散文朴实无华,笔锋犀利。二、侯方域散文 侯方域,有壮悔堂集。散文往往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清新奇峭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李姬传表现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反面

12、人物阮大铖等均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短篇小说特点。三、魏禧散文 魏禧有魏叔子文集。其文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叙事简洁,又善议论。内容多表彰抗敌殉节志士,具强烈的民族意识。大铁椎传是传世名篇。 四、汪琬散文 汪琬著有尧峰文钞。散文叙事有法,朴实流畅。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观点偏于正统。代表作为江天一传。 二、“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一)“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桐城派”文论: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

13、“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刘大櫆是方苞弟子,论文以“法”为主,主张模仿古人的“神(指文法高妙)气(文章气势)”、“音节”和“字句”,把其师的“义法”具体化,对桐城派理论起了承前启后作用。 姚鼐是桐城派理论集大成者,他提倡“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义理”是程朱理学;“考证”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是文章辞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 姚鼐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阳刚”即豪放,“阴柔”即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生出多样风格。 姚鼐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

14、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从掌握形式(格、 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姚鼐代表作登泰山记: 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 写作特点 :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描写泰山景色时重点突出;描写处处显示时令特色 。阳湖派 : 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三、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 清初骈文家:有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等。 清中叶骈文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广森、洪亮吉等。 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其中,以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骈文不拟古人,不堆辞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感情真挚,独具一格。传世名篇是哀盐船文广陵对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